本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胡博峰
1月8日至10日,由印度外交部和觀察研究基金會聯(lián)合主辦的2019年“瑞辛納對話”在新德里召開,會議主題是“世界秩序再調(diào)整:新的地緣幾何學、流動伙伴關系及不確定的結果”。印度總理莫迪、挪威首相索爾貝格、加拿大前總理哈珀、阿富汗前總統(tǒng)卡爾扎伊等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600余名政要、軍方高官、智庫學者等與會。中國駐歐盟使團前團長楊燕怡等中方代表應邀出席并參與分組討論。
印度“瑞辛納對話”始于2016年,印度立志要將其辦成印度版的香格里拉對話。印度外長斯瓦拉吉9日在會上發(fā)表講話,除了多邊主義、恐怖主義、發(fā)展可持續(xù)性伙伴關系等老生常談的話題外,還專門提到了印度與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邊界問題。她表示,在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邊界問題可通過雙邊對話解決,但前提是“對方應該選擇正確的態(tài)度,并營造非暴力和非敵對的氛圍”。《印度斯坦時報》評論稱,這是對中印邊境爭端的“含蓄表態(tài)”。
中國理所當然成為歷年“瑞辛納對話”上被提及次數(shù)最多的國家。在9日舉行的一場名為“印太:古老水域與新興多邊”的討論會上,美日印澳法五國軍方高層無一例外地將印太與中國聯(lián)系到一起。印度海軍司令蘭巴表示,“中國在印度洋北部一直保持著6至8艘軍艦的規(guī)模。兩年前,中國在吉布提建立了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并部署潛艇,雖然聲稱是用來打擊海盜、保護中國的商貿(mào)線路安全,但潛艦是最不可能充當反海盜角色的”。法國廣播公司等媒體注意到,這些國家將領在表達對中國在印太地區(qū)軍力擴張擔憂的同時,也表示仍可與中國進行合作。這與上一屆對話中強烈批判中國相比,口氣有所放軟。
關于美日印澳“四邊機制”,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稱,“自由開放的印太戰(zhàn)略并非針對中國的遏制性戰(zhàn)略”,“我們并非要求人們在美國和中國之間選邊站”。
《環(huán)球時報》記者在翻閱大會手冊時發(fā)現(xiàn),主辦方對與會的臺灣地區(qū)學者只標注了供職機構名稱,沒有使用中國、中國臺北或“臺灣”等表述,可以說是對涉臺敏感問題做的特殊安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