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菲
摘 要:本文在明確新時期黨和國家對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人才培養(yǎng)要求的基礎上,簡要分析了目前國內高校在紅色文化資源與育人上的現(xiàn)況。文章簡述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在紅色文化資源育人方面所做的探索,并就取得的成果進行了簡要分析,以期對未來進一步研究有所幫助。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高校;人才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4-00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4.006
一、新時期高校紅色文化育人的要求
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追求民族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征程中所積累的文化資源,表現(xiàn)為物質形態(tài)、信息形態(tài)、精神形態(tài)的歷史文化遺存[1],是我國特有的文化資源。
我們要加強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深化中國共產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學習教育,繼承革命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學界對紅色文化資源的研究已由最初的“扶貧開發(fā)”[2],逐漸發(fā)展成為一項涵蓋了經濟、社會、人文等多個方面的研究領域,而對于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育人之間的探究則處于起步階段。
二、國內高校紅色文化育人的現(xiàn)狀
國內大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課程中或多或少會涉及紅色文化的實體或相關概念,校園文化建設中各校不同的紅色文化傳承都得以彰顯,黨團活動中紅色文化更是不可或缺??梢哉f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利用在國內多數(shù)高校的育人環(huán)節(jié)中都有體現(xiàn)。然而,多數(shù)高校內紅色文化的體現(xiàn)、講授、傳承,隨機性過大,紅色文化在高校的育人方面變成了“靠天吃飯”的隨機事件,課程體系、文化活動、校園建設中的紅色文化各自為戰(zhàn),不能實現(xiàn)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作用。
與此同時,國內有少數(shù)幾家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的高校,如井岡山大學、延安大學等,在紅色文化育人方面則獨樹一幟,將紅色文化全面納入了課程體系和學校建設中,建立了相關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取得了豐富成果[3]。總體上看,國內高校在紅色文化育人上呈現(xiàn)總體不均衡分布狀態(tài)。
三、我校紅色文化資源與人才培養(yǎng)工作現(xiàn)狀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chuàng)立的學校,毛主席曾兩次為學校題詞,學校的每一步發(fā)展都和中國無產階級革命、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休戚相關,紅色文化資源不可謂不豐富。
近年來我校高度重視利用自身紅色文化資源加強學生德育教育,在南校區(qū)樹立“半部電臺起家”的銅像,打造《長征組歌》品牌,并先后多次赴外地演出收獲熱烈反響。然而這些與我校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相比仍顯薄弱。
我在微電子學院進行了一項名為《我身邊的紅色文化資源》的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600份,回收的有效問卷544份,有22.6%的學生表示不太了解學校的紅色歷史??梢哉f,僅僅在我校紅色文化資源的普及上我們的工作還遠遠不夠。
四、高校紅色文化育人實踐探索
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對紅色文化認識不足,對紅色文化資源不敏感,不感興趣的問題,我在《形勢與政策》課中,開辟了“校史知多少”的專題板塊,向所帶班級的學生講授我校自成立以來到最后落戶西安的故事、趣聞,讓學生腦中的校史系統(tǒng)化、模塊化、有趣化。大部分學生在專題板塊結束后對我校的歷史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更有部分學生表示這一板塊激發(fā)了他們對學校歷史的探究興趣,準備自主進行我校相關紅色文化資源的研究。
另外,利用寒暑假政治作業(yè)的機會鼓勵學生探訪身邊的紅色文化資源,形成學習心得或報告,增強學生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敏感度和對紅色文化的了解程度。
在紅色文化資源育人的活動中,在微院新媒體平臺“微院通”中上線“微院一點紅”欄目,該欄目由輔導員帶領,專門學生團隊負責,學生分小組拍攝相關視頻,講黨史,講紅色故事,介紹家鄉(xiāng)的紅色文化景點。欄目的推出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了自主教育引導,將看似枯燥的“歷史課”變成了線上的“歷史知識競賽”“家鄉(xiāng)紅色資源推介會”,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了紅色文化資源育人的互動中。
五、成果簡析
微電子學院關于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育人的探究中緊密結合黨和政府對高校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做好頂層設計,廣泛搜集資料,了解國內高校紅色文化資源與育人結合的實踐情況以及好的做法,分析當前我國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育人工作的基本狀況,學習了部分高校的先進經驗。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紅色校史為起點,以微電子學院本科生實際數(shù)據(jù)為基礎,將學生身邊的紅色文化資源化作高校德育教育素材,達到了實踐育人,紅色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首先,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實踐開展形式,將紅色文化的講授納入到課堂內容的一部分,杜絕了紅色文化傳播全靠任課教師通過課堂講授。建立具有紅色基因的校園文化活動,寓教于形,常態(tài)化深入開展。
其次,建立專門的紅色文化資源宣傳團隊。從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合、創(chuàng)新、講述等各個方面做到專人、專事、專業(yè),將紅色文化資源不斷地輸送到學生身邊。
再次,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育人的模式要不落俗套,否則容易落入傳統(tǒng)模式,無法使教育活動得到新的發(fā)展,運用新媒體手段可以將老故事講出新感覺,讓學生喜聞樂見。
從大學生自我發(fā)展的角度著眼,通過課程講授、活動開展和新媒體宣傳等手段將大學生置身于一個全方位紅色文化熏陶的環(huán)境,完成了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育人工作的結合。同時,將教育主體由教師轉向學生,發(fā)動學生自我、自主教育,以學校為起點將對紅色文化的學習不斷深化到了日常生活中。
參考文獻:
[1] 王炳林,張?zhí)┏?高校紅色文化資源育人發(fā)展報告2016[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李霞.紅色資源與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 張?zhí)┏?紅色資源與高校人才培養(yǎng)—以井岡山大學為例[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 薛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