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平
(樂山市沙灣區(qū)鳳凰學校,四川 樂山 614900)
語文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表達,讓學生善于表達。寫作是學生語文綜合水平的體現(xiàn),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學的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有畏懼寫作的情緒,本文將探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的一些方法。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聰明能干的學生,沒有扎實的文學基礎,也很難寫出好文章。閱讀是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語文學習的主要方法,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學生興趣入手,鼓勵學生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在學生閱讀的同時不斷積累寫作手法,豐富文學知識,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探索。通過每天讀一篇好文,每月讀一本好書的讀書激勵方法,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要先讓學生“會讀書,讀好書”。知識面拓寬了,文學功底扎實了,學生“拖不動筆”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寫作的關鍵是積累,隨著學生的閱讀水平不斷提高,也會刺激激勵他們敢于創(chuàng)作。
正所謂“題好文一半”,一個優(yōu)秀的標題對于好的文章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作文是客觀事物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應,如果選擇了一些聞所未聞,熟視無睹的題材,就會大大增加學生的寫作難度。反反復復,惡性循環(huán),學生就會對寫作這件事情比較反感了,這樣寫出來的文章虛情假意,整篇客套,有的學生甚至還會為了應付作文題去東拼西湊。所以,為了解決選題這類“老大難”問題,應該鼓勵學生去挑選比較貼近生活的題材,寫真正接觸過、感受過的事物。鼓勵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有雙會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學會用文筆去描繪所發(fā)現(xiàn)的美好,多注重細節(jié)描寫。往往有的時候,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屢暖陽,都可以觸碰到內心柔軟,成為非常好的作文題材。
在教學任務中,可以多選擇一些自由命題作文與半命題作文,每個學生心中的事物都存在一定差異。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給予充分尊重,對于一些有極端、激進觀點的學生,應當循循善誘,全面了解事件之后客觀分析。萬萬不可一味否定,事出必有因。一味否定必然會打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小學語文教師合理干預的同時,要時刻注意把握好尺度。把命題的權利留給學生,讓學生們有充分的發(fā)揮空間,去寫一些主觀上“想寫,愿意寫”的文章,文章貴在具有真情實感。讓學生們真正喜歡上寫作,開始享受寫作的過程,這樣才會越寫越好。
由于小學生心智還處在發(fā)育階段,詞匯量短缺,不具備很強的表達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從而達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識字、寫字是寫好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基礎,連字都不會寫的人基本不能寫出一篇通順的文章。比如“春暖花開”這個成語,只會寫“春”、“花”、“開”這三個字,“暖”字不會寫,就會導致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找不到替換的表述。所以在教學工作中須多加強學生識字、寫字的能力,及時糾正成語中的錯字、漏字,讓學生明白成語的意思并且學會合理運用才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日常的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會讀、會寫”古詩詞和名人名句,還要指導學生合理運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注重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并不是結果。熟悉并掌握古詩詞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積累豐富的情感,合理運用即可提高整篇文章的語感水平,從而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比較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夸張、排比等。通過平時對修辭手法的訓練,讓學生能夠辨別、造句并且能把修辭手法運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并且讓文章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當學生擁有一定的表達能力的同時,還需要結合進行訓練。鼓勵學生多看——多觀察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多讀——多欣賞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多寫——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鼓勵學生多寫日記,把生活在發(fā)生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寫作也是情感宣泄的一種方式。在學習生活中所產生的喜怒哀樂,都可以以文學的形式表達下來。久而久之,就不會被題材所束縛,寫作也不再是一件令學生痛苦的事情了。
在以往的作文批改中,我們往往會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分,并且對學生的作文不足之處批評性建議,這種做法對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很打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原有的評分基礎上進行改革。對于作文寫得比較好的學生,在征求學生意見后把作文與班級里的同學進行分享,邀請寫作優(yōu)秀的學生上講臺與同學分享寫作經驗。對于寫作能力有待提高的學生來說,遵循循循善誘的原則,先給予學生更多的建設性意見,鼓勵性意見,再提出批評性建議,并且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地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定期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建議,檢驗學習效果。
寫作文評語也是一門藝術,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一個好的評語可能會對學生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教師可以適當取消作文評分模式而改為作文評價模式,針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評語,以積極鼓勵為主,批評教育為輔,用文字跟學生做溝通。除此之外,還可以挑選出優(yōu)秀的文章來讓學生進行互評、自評,使學生“會讀、會賞、會評”。語文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表達,讓學生善于表達,敢于表達。教師不妨把課堂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在正確價值觀的基礎下對好的文章進行合理分析,理性點評。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歸根結底就是要讓學生學會表達、善于表達、敢于表達,教師可以首先從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入手,重在點滴積累;其次挑選合適的、學生感興趣的命題,使學生有內容可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加以針對性訓練,鞏固學生的文學知識,全方位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最后再以合理的、人性化的評價方式去點評文章。這樣才不會讓學生對寫作產生抵觸情緒,使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高,最終語文教學的目的才能得以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