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松云
(廊坊市廣陽區(qū)九州鎮(zhèn)炊莊小學,河北 廊坊 065000)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這樣一句鏗鏘有力的名言,把讀書的內(nèi)涵詮釋得淋漓盡致。而現(xiàn)在的學生過分地依賴聲像材料諸如電視、錄像、電腦游戲等媒體獲得感官的刺激,紙質(zhì)閱讀的時間無法得到保證。許多學生對課外閱讀興趣不濃,少部分學生可以說根本沒有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有利于學生語文整體素養(yǎng)的提高。
如培養(yǎng)小學生整本書的閱讀習慣有以下方法:
(一)通讀整本書,了解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樂于閱讀
興趣是學生對活動產(chǎn)生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條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碑攲W生對某一閱讀材料產(chǎn)生興趣后,就會萌生“一路追問下去”的念頭,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閱讀期待,是語文老師能否讓學生喜歡讀書、持久讀書的關鍵。讀一本書時,先讓孩子讀一讀書的前言,從整體上把握住這本書的脈絡和走向。再師生通讀了整個故事后,全班交流說說這本書主要說的是什么,初步形成對這本書的整體印象,使學生樂于讀這本書。
(二)精讀精彩部分,學習表達方式,讓學生善于閱讀
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己獨立讀完整本書,再組織全班交流說說“書中最讓你難忘的是什么?可以是高興的、悲傷的、痛快的、刺激的……”
(三)活讀整本書,學會思考反思,讓學生享受閱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币槐竞脮瑧摮Wx常新,百讀不厭。每次讀同樣一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學生在一遍又一遍地讀完那本書后,我們思考問題:“這本書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或是“讀了這本書后,你有什么啟發(fā)?”如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后,就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有什么啟示。這就要求學生跳出一本書來,活讀整本書。
(一)制定簡單的個人讀書計劃:每周安排一節(jié)活動課作固定的閱讀課,其余利用課余時間自我閱讀。各人根據(jù)情況采取精讀、略讀或瀏覽的方法一天讀10至20頁,長期堅持下去,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養(yǎng)成,閱讀的目的就能達到
(二)每月師生共讀一本書:確保每周在校1至2個小時的整班共讀時間,每月共讀一本書,召開一次讀書交流會,按照學校推薦的書目選擇合適的書進行師生共讀
(一)以低年級講述、中年級體驗、高年級思考為重心的童話閱讀
低年級提倡“聽童話”、“讀童話”、“講童話”,不加以繁瑣的“分析”。因為講述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意義,我們引導低年級學生共讀講述故事性很強的具有古老歷史的“民間童話”,結(jié)局光明美好的童話和情節(jié)簡明一點的童話。
中年級童話核心,不是講述,也不是理解分析,而是讓孩子進入童話,融人童話,成為童話的一分子表演應該是很好的一種選擇。
高年級聊童話,老師要選擇小的切入口,帶領他們進入一個大的思考空間:
(二)以低年級敘事、中年級想象、高年級啟示為重心的“奇幻故事”閱讀
低年級設計出指向性比較強的問題.
中年級開始鼓勵他們抓住主要人物或主要情境重寫奇幻故事,大膽鼓勵孩子掙脫所有束縛創(chuàng)編故事。
高年級要聯(lián)系生活,會破解幻想小說中的諸多隱喻,和自己、和生活、和當下結(jié)合起來,受到多方位、多角度的啟發(fā)。
(三)以話題討論為重心的“成長小說”的閱讀
討論話題可以分為三類:
①與個人聯(lián)結(jié)的話題,可幫助學生聯(lián)想:你跟書中哪個人物有類似點?
②與生活聯(lián)結(jié)的話題,可幫助學生對人生的頓悟:
③與藝術聯(lián)結(jié)的話題,可以引導學生:討論事物所象征的意義……
(四)以賞析動物形象為重心的“動物小說”閱讀
真實的大自然與想象中的大自然有什么不同之處等等。
(五)以多義性的討論為重心的“冒險小說”的閱讀
當孩子在討論的時候會陷入到具體的事例中,會引發(fā)一些比較深入的思考,會引起一些爭論,雙方的觀點沒有絕對的對與錯。這樣的引發(fā)多元觀點的討論我們可以稱之為“多義性”的討論。
指導學生讀整本的書的主陣地在課堂。因而,教師應把整本書的閱讀納入語文課堂,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在語文課堂上組織學生對一本書進行閱讀、討論、賞析,探索出課型:
(一)推薦閱讀型
推薦閱讀就是把自己讀過的,認為值得與大家分享的作品推薦給其他同學閱讀。薦讀重在一個薦字,就是怎么薦,以及如何使自己的薦讓其他人能夠接受。在上推薦閱讀課時可先組織小組活動。由學生拿出自己喜愛的課外書在小組內(nèi)進行推薦介紹,這一時段,老師要加強視指導。接著由各小組推薦代表在班上介紹自己喜歡的書籍,教師要引導學生講清楚、講明白。在這一過程中,其他學生可以針對推薦提出自己的疑問。當然也可由教師推薦。
(二)閱讀指導型
這類課主要是通過課堂指導學生如何閱讀,教給學生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方法;指導學生合理使用工具書及如何搜集信息、處理信息;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評價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想象創(chuàng)新的能力等。并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
只有這樣才有利于輔助學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知識,有利于學生從小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量,鍛煉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