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玲 王新啟
(河北省秦皇島市小海燕評劇團,河北 秦皇島 066000)
作為世界藝術瑰寶的中國戲曲和西方歌劇,它們都作為一種綜合性藝術,兩者的演唱在諸多方面有著共性,但也有著許多屬于自己的演唱特色。西方歌劇和中國戲曲的劇本都是以語言文學為主的,但因為中西方語言存在很大不同,劇本的寫作也就各有特色。西方歌劇文學劇本主要運用白話進行創(chuàng)作,因此,西方歌劇的各劇種對于臺詞發(fā)音是否押韻沒有太大要求。例如使用拉丁語系意大利語發(fā)音為劇本的歌劇,意大利語的發(fā)音規(guī)則是輔音加元音,類似于漢語發(fā)音的聲母加韻母。從普契尼創(chuàng)作的歌劇我們能看出,西方歌劇的文學劇本主要運用白話文,不過多注重押韻,更多通過歌詞的意義來展現(xiàn)豐富的歌劇內容。漢語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中國戲曲劇本很多都是由文學家的著作改編而成,具有很高的文學性,因此,中國戲曲在無論在語言文字還是寫作上都非常注重押韻,而在說詞的創(chuàng)作上主要運用散文。中國戲曲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舞臺藝術,集音樂、舞蹈、美術、表演于一體。從宮廷貴族到平民百姓,劇本內容非常豐富,在保證生活化的同時,文學性也很強。再加上漢語表達的豐富性,發(fā)音的多樣性和多元化,使得中國戲曲即在唱腔上保留了漢語的獨特性,同時又能和音樂完美融合。中國戲曲的唱詞包括“唱白”和“念白”,無論是唱白還是念白都非常都注重押韻。例如,在京劇《賣水》中有這樣一段念白:“清早起來什么鏡子照,梳一個油頭什么花香,臉上擦的是什么花粉,口點的胭脂什么花紅。清早起來菱花鏡子照,梳一個油頭桂花香,臉上擦的桃花粉,口點的胭脂杏花紅。”即把內容畫面很好的體現(xiàn)了出來,而且還很押韻,并且文學性也很強,和伴奏相結合的同時音樂性很好的體現(xiàn)了出來。因此,中國戲曲既具有音樂性又具有文學性,同時押韻感十足。
西方歌劇和中國戲曲在表現(xiàn)形態(tài)上也存在很大不同。兩者相比較,西方戲劇在表演元素上比較單一,而中國戲曲更加多元化。戲劇最早的表現(xiàn)形式是歌舞結合,它最早從祭祀的舞蹈活動中誕生,但現(xiàn)在的西方戲劇慢慢的已不再是和歌舞結合的形式:如只包含臺詞的“話劇”;只歌唱的“歌劇”;和只跳舞的“芭蕾”。和西方歌劇相比,中國戲曲則保留著歌舞結合的的傳統(tǒng)形式。中國戲曲的各個劇種形式,幾乎都包含有唱、念、做、打各個要素。由于東西方在文化和審美上的差異,西方的藝術在表現(xiàn)形式上更加側重寫實,重視對細節(jié)的刻畫與描寫,希望把內容完美展現(xiàn)出來。因此,西方歌劇追求客觀世界的真實再現(xiàn)。曾經在英國皇家劇院的一部歌劇就體現(xiàn)出寫實的特點,不同的角色擁有各種不同的造型,都各有各的特點。不同的場景對應不同的舞臺造型,酒杯里的紅酒也是真的。在舞臺表現(xiàn)上,演員的動作都很真實。同時西方歌劇也強調結構和情節(jié)方面的寫實,很多的方面都能體現(xiàn)出西方歌劇的寫實?!昂竦螺d物、大象無形”中國傳統(tǒng)文化包羅萬象、不拘一格,自古以來對于意境的追求遠大于寫實。同寫實的西方藝術比較,中國的戲劇藝術更加注重意境的表現(xiàn)。所以,無論是戲劇舞臺的布置還是人物的造型、以及道具的運用都更抽象和藝術化,注重寫意和神似。例如在京劇《楊門女將》這一劇目中,一塊背景布、一個小方桌,左將出、右相入,非常簡單的布置就能演繹出一場京劇大戲。道具運用上,一面軍旗就代表著千軍萬馬、一方鎮(zhèn)紙就能運籌帷幄之中。人物造型方面,不同的人物有著不同的臉譜造型,反映出不同的人物性格。中國戲劇注重運用情感來表達和推進劇情,每一出劇目都不會是簡單的表現(xiàn)戲劇內容,在戲劇的表象之下,表達出的是一個隱含的引人思考的寓意,傳達出深刻的人生道理。這就是中國人的思維表達方式。因此中國戲劇側重寫意,西方戲劇側重寫實。
在舞臺背景上,西方歌劇大幕一開拉開就知道這幕劇是發(fā)生在哪里,在皇宮,還是小城鎮(zhèn),基本一目了然。而中國戲曲,舞臺上一般只有一個桌子兩把椅子,演員不開口,你就不知道這一幕是在哪里發(fā)生的。中國戲曲有很大的虛擬性,而西方歌劇虛擬性很小。戲曲舞臺上,演員會拿兩個空酒杯推杯換盞直至喝醉,拿一個馬鞭就可以日行千里。而在歌劇舞臺上,很多東西都是真實的,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羅密歐在樓下與在樓上的朱麗葉說話的一場戲,舞臺上就會真的搭建一個類似于二層小樓的背景,這與中國戲曲有很大差異,但是中國戲曲更有表現(xiàn)力,能給觀眾更大的想像空間。
兩者對現(xiàn)實的審美還存在著不同。一個“寫意”,另一個側重“寫實”?!皩憣崱北憩F(xiàn)在從角色表演到舞臺布景,都要接近真實,比如《雷雨》無論是舞臺布景還是音響都接近現(xiàn)實?!皩懸狻笔侵袊鴳蚯奶卣鳎豢桃鈴娬{形式的真實,而強調意境,這是它的的獨特之處,在中國戲曲里,演員拿一根馬鞭舞動就意味著騎馬奔馳;而跑一個圈就算走過了十里八里甚至千里萬里。這種表現(xiàn)形式不是追求真實的再現(xiàn)而是運用一些夸張、神似的表現(xiàn)方式打破客觀條件的限制,使觀眾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想象,使觀眾進入戲劇的情景里感同身受,跟隨角色的遭遇而產生內心的起伏變化。戲曲的程式性是另外一個不同之處。程式指的是規(guī)程法式,唱、念、做、打都有遵循的程式。怎樣起身、怎么走路,怎樣對打這都有套路,小哭大哭還是抽泣,笑有笑的程式、哭有哭的程式。演員對于程式的熟練應用體現(xiàn)出演員的功底。
中國戲曲音樂藝術和西方歌劇音樂藝術不管是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里的認知,還是音樂的組成結構,更或者是二者語言表達上都有著各自的不同和特色,并在各自的藝術形態(tài)里有著獨特的審美意識。雖然中國戲曲語言和西方歌劇語言發(fā)展都較為成熟,然而在聲樂審美范疇里將二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加之對比研究還需更加完善,并建立更為科學的理論體系來指導舞臺表演實踐。無論是西方歌劇還是中國戲曲都是人類藝術的結晶,都對人類文化藝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戲曲和西方歌劇在未來發(fā)展的道路上可以相互借鑒,互相學習,推動人類文化藝術更好地共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