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平
(甘肅省和政縣楊仲家小學,甘肅 和政 731200)
在認識到探究性學習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意義的同時,還應認識到在學生中倡導探究性學習是可能的。人是天生的探究者,小學生具有科學家的本性。當嬰兒呱呱墜地時,他們就動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去了解周圍的一切,這就是探究。具有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兒童的天性,這是探究活動的原動力。經(jīng)歷了一定的生活和學習,低年級學生具有了一些感性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這為探究活動提供了基礎。因此我認為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是可能的,而且千萬不要低估他們的探究能力。如美國從幼兒園開始就引導幼兒在探究中學習科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當然,在探究性學習中也不能拔高對學生要求,不能苛求他們象科學家、發(fā)明家那樣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只是引導他們象科學家那樣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主動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獲得結論和知識,只要對學生自身來說是新的發(fā)現(xiàn),就是探究,就是創(chuàng)造。通過學習,我逐步樹立了以上觀念,這是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前提。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老師要鼓勵學生自我反饋和評價,開展同學間的互相評價。如在教學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時,我出示例題:
一條褲子28元,一件上衣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買一套衣服要多少錢?并讓學生自己嘗試練習,在巡視時我發(fā)現(xiàn)有一位同學是這樣寫的:28×3=84元。于是我把這個同學的答案板書在黑板上,讓全班同學分析:“這位同學的想法符合題目要求嗎?為什么?”很多同學紛紛舉手,爭著說我是這樣列式的:28×3=84元84+28=112元,因為剛才的同學只是求出上衣的價錢,而一套衣服的價錢要用上衣的價錢加上褲子的價錢。這個同學剛說完,另一個同學搶著說,“老師,我有不同的解法,比這個同學的方法還要簡便,我是這樣想的:把褲子的價錢看做是1份,上衣的是褲子的3倍就是有這樣的3份,3+1=4,一共有4份,一份是28元,4份就是28×4=112元?!边@位同學剛說完,全班同學的掌聲就響了起來。我接著問:誰的方法更好一些?
通過互相反饋和評價,學生學會了評價別人,也更學會評價自己,因為,學生在評價別人時,必須自己先作出判斷,發(fā)現(xiàn)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錯在哪里,在評價過程中學生由學會轉化為會學。
現(xiàn)行教材往往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xiàn)知識內(nèi)容,學生看到的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知識產(chǎn)生、發(fā)展的過程,這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為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習慣于把教材內(nèi)容加以重組與整合,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展開觀察、實驗、推理、交流等活動的學習素材。給學生提供思考和探索的空間,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力是學生學習的一大財富,讓每個學生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能力水平和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對問題的結果進行大膽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思維,促進智力的發(fā)展與提高。例如,在教學“認識圓”時,我一開始打算讓學生想象生活中的圓,可這樣的開場白似乎太落俗套,也對學生缺乏挑戰(zhàn)性,因此,后來我換了一個角度去問學生:“生活中有太多圓的東西,例如車輪,那有誰知道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嗎?”當問題提出時,教室里頓時一片討論聲。讓學生大膽發(fā)揮想象,這是實施開放性教學活動的重要標志。人人參與也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顯著特征。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共同特點及個性差異,開展教學活動時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差異,在保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根據(jù)各自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背景,選擇不同層次的數(shù)學活動,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體驗,使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在課堂中,教師們往往會沉不住氣,總感覺學生說不到自己心坎里去,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所以,學生說不一會兒,教師就會接過話頭,或是表現(xiàn)出不耐煩的神情,學生也就不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了。久而久之,學生會感覺自己總達不到教師的要求,從而找不到足夠的自信。還有一種情形是教師總是感覺,自己不強調,學生就掌握得不扎實,不牢固,所以自己就滔滔不絕地重復。這樣做,孩子始終是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沒有深刻的體驗和感悟,效果也不是很佳。所以,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控制住講話的這個慣性。教師要先從自己的思想意識上承認孩子是有很大潛力的,給孩子們充分的信任,從而也就能自然的做到收住自己的嘴巴,給孩子們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表現(xiàn)。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難免會有一些困難,或大或小,這時老師應該及時發(fā)現(xiàn),并給以正確的引導方向。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大不相同,因此老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實施教學,部分學生由于自身學習成績較差的緣故,導致缺乏自信,因此對于缺乏自信的學生,老師要給與肯定,并不斷的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與特長,去大膽的探索學習中的奧妙,克服自卑的心理;對于課堂上大聲講話,不認真聽講,走神的學生,老師切忌辱罵或毆打學生,應該善意的提醒后進行科學的教育,同時正確的引導學生,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正確的,并積極改正錯誤,之后老師還應表揚該學生是一個知錯就改的好孩子,讓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擁有良好的是非判斷能力。
數(shù)學學科本身就有著較強的抽象性與邏輯性,要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該營造出探究的學習氛圍,采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分析和探究,讓學生的數(shù)學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