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中街小學 高小芳
雖然小學低年級學生求知欲旺盛,但是由于其接觸語文學習的時間較少,對大多數字詞都感到陌生。同時由于生理規(guī)律導致小學低年級學生理解能力較差,面對大篇幅的閱讀文本,尤其根據閱讀寫題時,往往摸不著頭腦。久而久之,學生認為語文閱讀是一件困難且可怕的事情,自然會有厭倦感,難以對語文閱讀產生興趣。
雖然當前新課改的呼聲越來越強烈,新課改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部分教師尤其是年紀較大的教師,已經養(yǎng)成了傳統(tǒng)的教學習慣,同時仍然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因此,這部分語文教師深知閱讀在語文考試里占分大,做對此很重視,但其在課上仍然采取單一講解和學生做題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導致學生覺得語文閱讀學習枯燥無味,以至教學效率低下。
為了更好地促進低年級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開展,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為學生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當前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中存在的不足,需要每一位語文教學工作者從實際出發(f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找到合理科學的改革策略,推進教學改革進程。
興趣是學習一切新知識的基礎,語文閱讀課同樣如此,推動低年級小學語文閱讀改革最重要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重點就是要利用好課堂導入階段,做好閱讀課導入工作。導入工作是在正式步入課堂主題之前,教師利用一系列小問題設置懸念,或者以有趣的方式引出課堂主題。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語文閱讀文本《草原》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做一個簡單的調查問卷,題目可以是:“你們有誰去過大草原嗎?你們理想的草原是怎樣的?”小學低年級學生表現(xiàn)欲強,紛紛舉手回答,有去過的學生跟大家分享旅行趣事,沒去過的學生也說出了他們理想中的草原。通過設置懸念之后,教師再順勢引出文本閱讀主題,帶領學生閱讀文本。學生此時注意力格外集中,能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教學,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閱讀的興趣,更能有效提高教學的效率。
文本閱讀是以文字形式出現(xiàn)的,由于低年級學生認識的字詞較少,因此面對一篇陌生的文章,即使有拼音標注,仍然很難準確理解文章大意。因此教師要改革原本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和練習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入新媒體教學。新媒體以其自身的形象性、立體性,能把單調的文本內容變成豐富的音頻、視頻,正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既增強了趣味性,又增強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如教師在教學《金色的草地》這一課時,該文章是說主人公與弟弟一開始不愛護蒲公英,天天揪蒲公英做游戲,到后來不再隨意揪蒲公英,變成熱愛花草的孩子的故事。學生因為年紀小,往往不能理解文本背后隱藏的道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把文章故事做成動畫。這種形式的教學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促進了學生學習語文閱讀的欲望。
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如果能夠打下良好的語文閱讀基礎,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對閱讀產生興趣,這樣不僅有利于為學生未來各個階段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同時也有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寫作教學,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