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春江中心小學 張建芬
《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發(fā)揮好家長委員會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進中小學幼兒園普遍建立家長委員會,通過家長委員會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實踐活動。構(gòu)建教育共同體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家委會正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的橋梁,是兩種教育的融合劑。因此,新時期的學校要注重家委會的建設,充分發(fā)揮家委會的功能,從而實現(xiàn)家校共育的“同頻共振”。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备改甘呛⒆拥牡谝蝗谓處?。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這就從客觀上要求家長:一方面要不斷反思并持續(xù)提升自我,努力成為孩子人生成長的榜樣,發(fā)揮榜樣示范引領作用;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上要掌握科學方法。然而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都沒有接受過科學的培訓,不知教什么,怎么教,這是擺在家校共育面前的一道道難題。因此,我校在充分了解家長需求的基礎上,成立了由外聘專家、本校教師、家長組成的家庭教育導師團,并不斷創(chuàng)新形式,構(gòu)建家教學習共同體,組織家長接受系統(tǒng)、專業(yè)的家庭教育培訓,從而不斷更新家教理念,提高教育素養(yǎng)。
1.縱向引領交流,提高認知能力。在學校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俱樂部活動中,開設了“家校溝通”主題版塊,讓班主任研究交流如何利用日常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機會,“見縫插針”地為家長做家教心理指導,提高家長的家校共育認知能力和執(zhí)行力。
2.橫向互助溝通,借鑒成功經(jīng)驗。學校充分利用家長自身資源成立家長講師團,通過家長沙龍、家長個案咨詢等形式開展家庭教育培訓會、經(jīng)驗交流會,形成固定時間、地點、程序的學習制度,讓身邊的優(yōu)秀家長“現(xiàn)身說法”,從而讓所有家長對家教問題有更充分的認識和理解。
3.借助外力提升,掌握專業(yè)方法。學校通過定期邀請專家來校做家庭教育主題培訓、向家長推薦地方青少年服務中心家庭教育專家講座、開設家長系列教育指導課程、學校網(wǎng)站和微信公眾號推送家教專家微講座等方式,傳播科學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觀念、方式。
建好家長學校,實現(xiàn)家校合作共育的平臺和載體應該是豐富多樣的,除了家長委員會以外,如邀請家長進校園訪問,參與體驗學生在校學習、生活,開設“家長微課堂”“親子活動”等,拓寬家校共育載體,為學生成長提供更加寬廣的空間與可能。
家長學校運作實踐證明:一旦將多方教育力量組織起來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他們對教育的認知就會與學校越來越一致,蘊藏著的巨大的教育熱情、教育智慧、教育資源都會被充分激發(fā)和調(diào)動出來,成為學校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巨大支持力。因此,每學期期中,學校都會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全體家長走進孩子的課堂,聆聽孩子在課堂的聲音,參與孩子在學校的生活,投身孩子的童年游戲,尋找孩子在學校的身影,真正創(chuàng)造了“陪伴,是最真情的告白”的美好境界。家長們走進學校,成了一股不可小覷的教育力量。
家長微課堂活動,讓不同職業(yè)、不同閱歷的家長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職業(yè)優(yōu)勢和興趣特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家長們根據(jù)自身的專業(yè)和特長,精心備課,準備了豐富多彩的圖片、視頻資料和教具。家長志愿者們不僅為孩子做好護學工作,還積極參與到學校各項工作中。
“親子活動”讓家長們在參與學校各類活動的過程中了解學校、了解老師,更了解了自己的孩子,家校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架構(gòu)起家校合力的同盟?!坝H子運動會”“親子非遺探秘”“親子科技節(jié)”“親子閱讀節(jié)”等系列親子活動的開展,增強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增進了親子情、師生情、家校情;入隊儀式、十歲生日禮、畢業(yè)典禮、“六一”慶?;顒又?,家長們和孩子共同演出,當起了義工、裁判,與孩子一起成長。“家長與孩子共讀一本書”活動,讓家長成為好書漂流閱讀活動的載體。每學期初,各班向各家庭推薦書目,并要求家長與孩子共同制訂讀書、交流計劃,學期結(jié)束,家長或孩子以家庭為單位在班內(nèi)交流“共讀一本書”的活動心得。
家校之間坦率而又真誠的交流,充分而又對稱的信息分享,是良好家校共育關系的基礎。學校在家長學校建設中,應在家校溝通交流方面強調(diào)“快”“精”“深”。
1.“快”即拓寬“及時性”協(xié)作育人渠道。新時代,學校要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各種軟件讓師生、家長隨時自由交流,實現(xiàn)不限時空的多角度、多方位互動交流。如,我校充分利用校園網(wǎng)、學校微信公眾號、釘釘軟件等交流方式全方位暢通家校溝通的渠道。
2.“精”即精心編制各種讀物,實現(xiàn)鲇魚效應。如《家校手冊》是新生家長走進學校的第一本入門書,可以和孩子一起快速了解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的相關規(guī)范;《春之韻》校報、??怯蓪W校、家長共同參與編制的刊物,不僅供家長定時了解學校教育教學的狀況,還刊載優(yōu)秀家長的家教經(jīng)驗,供家長學習、借鑒。
3.“深”即通過各類評比促進家校共育深度融合。通過家教論文評比活動,鼓勵家長從不同側(cè)面總結(jié)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并請獲獎家長在全校家長會上交流新教育觀。在各種慶典活動中,對家校共育中的優(yōu)秀家長與事跡進行展示表彰,借助儀式的特性給人留下鮮活深度的記憶。
教育3.0時代的到來,家長學校建設已經(jīng)成為學校的必然使命和重要工作,只有不斷探索實踐,創(chuàng)新家長學校建設的思路和方式,才能讓家長學校為家校協(xié)作共育不斷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