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月
(江蘇護理職業(yè)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5)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日漸完善,大學生資助體系得到快速發(fā)展,現(xiàn)代大學生資助工作不僅要解決大學生的經(jīng)濟壓力問題,而且還要構建完善的思想教育引導體系,在資助過程中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應當根據(jù)貧困學生的實際需要采用各種資助方式,提高學生的感恩意識,在資助過程中實現(xiàn)對大學生情感、心理、思想的關懷,在完善的教學體系下提高思想教育質量。
高校開展學生資助管理工作,有助于更好的落實教育工作目標,為弱勢群體的成長發(fā)展提供必要的機會。開展高效資助工作可以改變學生的思想,優(yōu)化學生的思想認知,有助于促進學生對自身、學習、集體產生正確的觀念。高效資助工作不僅要資助的是學生個人,更影響到學校、社會、家庭。應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資助體系,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充分的挖掘資助育人的整體功能,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從情感上感受到來自國家、學校、教師和同學們的溫暖。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工作應當順應時代的需要,應當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進一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起來,探索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幫助學生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合理的資助工作有助于構建新的思想教育載體,可以把感恩教育與責任教育結合起來,以便于大學生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達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引導有效性,完善思想教育體系目標。新時期應當依靠創(chuàng)新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體系,注重建立有效的思想引導教育工作平臺,基于良好的社會捐資助學、師生互動、貧困生網(wǎng)絡感言的方式,達到有效的傳遞溫暖與關懷的目標。
當代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面臨著日漸開放的環(huán)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在于幫助學生解決心理與思想方面的問題,引導大學生逐步的進入學習生活狀態(tài)。高校應當幫助大學生解決生活與心理方面的問題,注重加強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培養(yǎng)學生自強不信品質,樹立學生遠大的理想報復,從而為新時代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達到提高思想引導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目標。當代高校貧困生面臨著更為復雜的成長環(huán)境,應當從貧困生的現(xiàn)實思想成長需要出發(fā),著力構建綜合性的思想教育引導機制,達到全面促進大學生成長,提高思想教育效率的目標。
有些高校未能全面了解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根據(jù)貧困生的信息確認具體的工作方法,高校貧困學生的資助管理工作有效性不足,學生的基礎信息認證不準確,沒能基于客觀的貧困標準認識貧困大學生,沒能形成良好客觀判斷機制,在這很大程度上對貧困生的自尊與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不利于后續(xù)教育工作的持續(xù)開展。還有有高校在進行貧困生的經(jīng)濟援助的同時,沒能讓學生真正的理解貧困的含義,不能優(yōu)化學生的特質條件與心理狀態(tài),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心理教育幫扶工作。
還有的學校缺乏必要的感恩教育,學生資助管理的政策性較強,但是在日常教育教學引導時沒能從貧困生的思想情感狀態(tài)出發(fā),沒能優(yōu)化貧困生思想教育的氛圍,不能在生活上和學習上深度的關心貧困生的情況。致使有些學生沒能在領受國家資助時產生感恩心理。部分學生還會覺得這是應得的,這樣會造成學生的負面情緒,導致一些學生不思進取,嚴重的影響貧困生身心成長。
貧困生的家庭情況有較大的差異,貧困生的家庭環(huán)境、貧困原因,學生未來發(fā)展的期許與成長環(huán)境不足。當前貧困資助管理工作的重點放在優(yōu)化特質條件方面,沒能根據(jù)學生的身心情況采用針對性的教育方法,不能結合貧困生的成長環(huán)境、個性需要、思想狀況開展針對性的教育指導工作。
學生資助管理工作應當具有公開性、公平性和前瞻性,強調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針對性的幫扶措施。首先,高校應當建立必要的經(jīng)濟貧困學生的認證體系,加強對經(jīng)濟貧困學生家庭情況的調研工作,深入的了解貧困學生的家庭背景。其次,根據(jù)貧困生的在校表現(xiàn)制定具體的思想教育引導方案,基于合適的貧困幫扶政策開展相關的思想教育引導工作,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的關鍵在于提高貧困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育人與經(jīng)濟幫助的過程中找到教育的著力點。教師應當加大對經(jīng)濟貧困學生的心理疏導,促進學生正確的認識眼前存在的困難,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模范榜樣。教師應當加大對貧困生的心理疏導力度,形成完善的心理輔導工作機制,定期與經(jīng)濟貧困學生進行溝通,及時的克服貧困生的心理障礙。達到有效樹立學生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樂觀的心態(tài),優(yōu)化學生的精神面貌,達到深刻的關心學生學習生活的目標。
高校學生資助管理工作不僅要救濟經(jīng)濟困難學生,還要加大對學生感恩教育的力度,在幫助學生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促進學生積極的回饋社會,培養(yǎng)學生的服務社會責任意識。教師應當對所有學生心存感激,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社會責任感,學生應當定期的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責任意識,做到將愛心傳遞給每一個學生。
高校學生資助管理工作是國家構建的資助大學生的教育幫扶體系,應當在國家資助幫助的基礎上開展好思想教育工作,切實讓廣大學生認識貧困資助的重要意義,基于良好的資助教育體系達到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目標。高校應當把救濟與教育相結合,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