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凡
(河北省定州市大吳村小學,河北 定州 073000)
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兩個基本任務,其中寫是主要矛盾。學生進入寫作階段后,“寫”就體現(xiàn)在作文上。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要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必須有計劃、有層次、有步驟地加強訓練,但最根本的是在培養(yǎng)興趣、提高能力方面下工夫。
新課標指出,小學生的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jīng)歷的事,用適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出來,而說好話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因此,必須讓學生明白,作文其實并不神秘,它只不過是變用口說話為用筆寫話而已。但小學生受年齡特點及認識水平的制約,他們的寫作往往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師的指導幫助等外部條件促使他們寫出更好的作文。如果我們以兒童喜聞樂見的習作方式進入課堂,孩子們常常會忘記自己在學習,忘記課堂,忘記學習的負擔,而樂在其中。這樣的學習是無痕的,也是讓學生記憶猶新的。在寫《吃西瓜》前,我在課上帶來一個西瓜,分成若干小塊,事先不讓學生知道今天要習作。然后請若干學生上來吃西瓜,吃得最快的獎一塊,吃得最干凈的也獎一塊,實在想吃再來拿一塊(這時,學生上來搶)。這樣課堂上學生的百態(tài)吃相,為他們的習作提供很多細節(jié)。這種游戲活動在作文課上屢試不爽,這不僅為學生提供了生動的寫作素材,而且營造了寬松的氛圍,提高了學生寫作的興趣,減少了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讓學生樂于寫作。
新課標提出要“重視文本”。教科書,每一篇文章都是最好的寫作范文。葉圣陶說:“閱讀是寫作基礎?!睂懽骱烷喿x不可分割。讀寫結合,從范文中借鑒,有助于提高寫作能力。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遵循現(xiàn)行教材的讀寫結合原則,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讓學生豐富知識,提高認識,拓寬思路。
(一)續(xù)寫
有些課文的結尾,留有回味的余地,可以啟發(fā)學生順著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線索,展開合理的想象。如《窮人》一課,結尾有這樣的對話:“你怎么啦?不愿意嗎?你怎么了桑娜?”漁夫說。“你瞧,他們在這里啦”。桑哪拉開了帳子。文章到此戛然而止,回味無窮。這時教師可啟發(fā)學生思考:漁夫一家七口只能勉強填飽肚子,生活艱難,再加上西蒙的兩個孩子,今后生活會怎么樣呢?以《桑娜拉開了帳子》或《西蒙孩子的新家》為題,想象以后桑娜一家的生活情況。像這樣可續(xù)寫的課文還有《凡卡》、《景陽岡》、《魯濱孫漂流記》等。
(二)擴寫
就是對原文加以擴展,使內容更具體生動。如《將相和》一文中,廉頗負荊請罪這一情節(jié)只有兩句話:“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教學時要求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對這兩句話進行擴寫,有的學生細致描寫了兩個人物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甚至還寫了圍觀的人熱烈反響的場面。
(三)仿寫
仿寫可以分為片段仿寫和全篇仿寫,學生進行的主要是片段的仿寫。如《桂林山水》一課中描寫漓江水靜、清、綠特點的這一句,教學之后,要求學生仿照句式寫一寫《九日山》的風景之美。
“積沙成塔,集腋成裘”?!袄蹖W貴在不中斷,積土日久可成山”。要寫出好作文,也如“采蜜”、“煉鐳”一樣,應掌握豐富的素材,引導學生采集原材料,建立一個用于自己的材料倉庫,這是寫好作文的重要前提和方法,是打基礎的工作。沒有吸收,腹中空空,就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在閱讀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做好兩件事:一是“讀書筆記”,二是“生活札記”。我告訴學生做筆記時不要拘于文體樣式,摘錄、提要、書評、讀后感等愛怎么寫就怎么寫,只要把閱讀中的種種信息用“爛筆頭”及時收獲下來,待日后再反復體味。要求學生以日記或周記的形式加以訓練,開拓學生的練筆空間,多角度、多層次地積累寫作素材。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提出“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改的能力”。以往的作文批改中,我們較多的是采用教師評價,每次作文結束,就意味著學生任務的完成。至于作文的優(yōu)劣,全憑教師手下的紅筆而定,一個分數(shù),幾句評語,學生愛看不看。因此,這種評價收效極微。為此,我采用:
(一)“教師評價”為范,使學生學會自我評價。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自我評價還處于初級階段,很難對自己的成果作恰如其分的評價,就需要教師給予指導,提供有效的范例。教師可根據(jù)要求引導學生對某幾篇有代表性的習作進行逐條評價,提供評價的范例,在此基礎上逐步放手,求得實效。一篇作文寫出來,無論優(yōu)劣,它都凝聚著學生的汗水和心血,學生很想知道自己的勞動成果是怎樣的。為了不挫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我們要及時進行作文評改。
(二)“自評互評”,使學生不斷完善。在評價過程中,可由四人小組成員或同桌,也可是自己對作文展開評價及解說,甚至提出修改的意見(這種評價在作文草稿修改時進行最佳)。
總之,作文并不難。只要我們注重激發(fā)習作興趣,引導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使他們養(yǎng)成多觀察、多讀、多想、多寫的好習慣,就一定能夠提高習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