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梅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qū)義坊學校(南昌三中羅家校區(qū)), 江西 南昌 330000)
如何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一直以來都是人們研究的話題。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為了省心省力,常常自己拿著教學資料,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等一些方面來進行介紹,對作品的講解十分的生硬,學生對于教師所講解的內(nèi)容也是一知半解,處于被動接受的局面,長時間下來使得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理解程度只停留在最初的認知上。所以老師要在教學中注意學生的理解程度,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膯l(fā),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將閱讀教學時間交由學生去閱讀,去思考。
學生最早學習的方式就是閱讀,可以說是閱讀教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學生沒有能力將文章流利清晰的朗讀下來,又豈能了解文章的意思,體會到文章的主要思想。要加強學生的朗讀能力,也就是要加強朗讀,運用朗讀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的朗讀能力訓練,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之上采取合理方式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并要求學生用正確流利的語言將課文中的語氣,節(jié)奏,感情讀出來,要求學生在朗讀時聲音洪亮,吐字清晰,發(fā)音標準。再者還要流利、連貫的閱讀,避免停頓。在流利閱讀的基礎之上還要有感情地閱讀,把握好語氣的輕重緩急要讀好人物對話的不同。同時還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使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來進行學習[1]。
要堅持以讀為本,避免機械式閱讀,要一遍一遍有目的性閱讀。在閱讀之前,教師應先讓學生明白閱讀的意義,然后才是怎樣閱讀好的問題。要學生找出不會讀的音,在閱讀完之后將不明白的地方告訴老師;在閱讀的過程中要體會課文中標點符號,詞語,語句的效果,將這些作用體會出來;在閱讀中體會文章的寫作順序,在閱讀中將感悟,積累,運用,收集,獲得相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使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到語言的妙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要建立一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出一個融洽,歡快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出學生的潛能,將他們的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激發(fā)出來,因此就需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保證對話的平等性,在教學中構建出一個從我到你,從你到我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而言,老師就是學生的第二個家長,營造出一種利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和諧,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的優(yōu)點給予肯定,讓學生樹立起信心,對于學生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指導,在不挫傷學生自尊心的同時將問題解決。指導學生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來進行閱讀,因材施教。為了讓學生了解到閱讀的整體印象,在閱讀中思想受到熏陶,老師應該對課文中的重點段落進行賞析和范讀。對于文章中出現(xiàn)的較長,結構復雜,內(nèi)容難懂的內(nèi)容,教師要對其領讀,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之下讀通,突破難點。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在聲調(diào),音色上更好的了解文章層次結構,也為了方便對學生能力的檢查,了解學生的領悟程度,對于篇幅較長,內(nèi)容較多的課文,應由全班學生來續(xù)讀,或者由幾個人來閱讀。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根據(jù)老師已給的內(nèi)容對文章進行梳理,要捕捉關鍵詞句,在學生默讀中引導學生對句子思考。為了更好地誘發(fā)想象力,形成文章中的意境,就要發(fā)展形象思維,對于文章中語句含義深遠,詞句優(yōu)美,刻畫生動的地方,教師應給予時間讓學生進行閱讀。在誘發(fā)想象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文中人物思想,對故事對話較多的課文進行分角朗讀,一些句式較為復雜,邏輯性強的段落,采取層層遞進,句句分析的形式。同時讓學生聽錄音來進一步掌握閱讀的技巧,能夠更好地強化學生的記憶,激發(fā)學生靈感。為了更好地進行朗讀訓練,采用高年級伴讀低年級,先扶持后放開,有扶有放的政策,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增強自主競爭意識,提高閱讀的效果。并且為了讓學生讀懂,讀通,讀明白文章,要因材施教,對閱讀的形式進行設計,以此提高學生需要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2]。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每個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點,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小學生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心智不夠成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減弱,各方面都還未成型,所以每個學生在閱讀文章,理解文章的方面也存在著差異。因此就要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求同存異。以人為本,以學生個性與人格的發(fā)展來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把握住發(fā)展的大方向,始終堅持這一個共同目標來發(fā)展,在評價中要注重目標的多元化,允許學生觀點存在的差異性,保證方式多樣,靈活。對于學生在思考過程中所提出的大膽創(chuàng)新而又不偏離文章意思的想法,教師應給予肯定。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所展現(xiàn)出的個人感受和體驗,用熱情期待的目光來評價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對學生的閃光點進行鼓勵夸獎,讓學生始終處于一個激勵的狀態(tài),保持愉悅,期待的情緒投入到閱讀學習中去。對于學生存在的缺點要采取合二為一的方法,找到學生優(yōu)點,先進行鼓勵,在糾正錯誤,在不打擊學生自尊心和積極性的情況下,既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又糾正學生的錯誤,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水平[3]。
小學語文閱讀教育是進行知識創(chuàng)新,傳播以及應用的主要因素,是學好語文,培育創(chuàng)新精神的搖籃,是以后閱讀教學的鋪墊。所以要加大改革力度,將閱讀貫穿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知識,不斷地理解,創(chuàng)新,積累,來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