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翠蓉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醫(yī)院,福建 泉州 362000)
糖尿病腎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其死亡率高,可嚴重危險個體生命安全,為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良好臨床護理方案就顯得十分重要[1]。本次研究對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受的56例糖尿病腎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以及優(yōu)質護理,通過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不同時間段血壓、尿微量白蛋白、血漿B型腦鈉肽含量以及SF-36生活質量評分改善情況,從而論證糖尿病腎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臨床護理實施的重要性。
實驗組28例糖尿病腎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男性 18例,女 10例,男女比例為 9∶5,年齡 48~78歲,中位年齡為(63.2±1.5)歲。對照組 28 例糖尿病腎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男性17例,女11例,男女比例為17:11 年齡 47~79 歲,中位年齡為(63.3±1.4)歲。參與本次研究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次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會以及患者家屬同意,所有患者均既往有糖尿病腎病病史,肌酐、尿蛋白定量均超出正常水平,患者伴有水腫、蛋白尿、心律失常、心悸心慌等臨床癥狀,均符合糖尿病腎病合并冠心病臨床診斷標準。排除標準:(1)排除既往合并心系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神經(jīng)系統(tǒng)以及認知功能障礙患者。(3)排除臨床醫(yī)囑依從性低的患者。(4)排除合并語言交流障礙患者。
1.3.1 對照組 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向患者介紹病房環(huán)境,促進患者熟悉病房環(huán)境,防止患者入院治療因不熟悉病房環(huán)境從而降低睡眠質量,根據(jù)氣溫以及季節(jié)變化情況調整病房溫度,每天通風,打掃病房環(huán)境從而為患者創(chuàng)建干凈、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護理人員循醫(yī)囑給予患者臨床護理操作。
1.3.2 實驗組 患者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優(yōu)質護理,優(yōu)質護理主要體現(xiàn)下以下幾個方面:(1)心理護理:對于糖尿病腎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因患者病情嚴重,患者入院需長期接受藥物治療,患者在長期治療過程中可因病情反復或治療時間長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情緒,對此護理人員應每天堅持查房,與患者進行溝通,及時向患者交流病情發(fā)展,通過列舉臨床成功案例鼓勵并安慰患者,以積極的態(tài)度配合臨床治療。(2)飲食護理:醫(yī)護人員應根據(jù)患者基礎體重、日?;顒恿?,科學計算患者每日熱量所需,并為患者制定優(yōu)質飲食方案,囑患者養(yǎng)成少食多餐的飲食習慣,三餐熱量攝入遵循1/3、1/3、1/3或1/5、2/5、2/5的原則,日常飲食以低糖、低鹽、低磷、高鈣為主,適當攝入人、奶制品、魚、肉、奶等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的食物。除此,在每日日常飲食中應攝入至少400g富含高纖維素、高維生素的水果、蔬菜,禁止食用辛辣、油膩的食物。(3)用藥護理:①降壓藥控制:醫(yī)護人員在給予患者血液透析治療前應停用降壓藥,若患者在血液透析過程中出現(xiàn)低血壓或昏迷癥狀,應停止血液透析治療,給予患者吸氧,并分析患者低血壓發(fā)生原因,結合病因及時給予有效治療。②降糖藥控制:護理人員應密切監(jiān)測患者血糖變化情況,保證患者胰島素給藥后餐前血糖低于7.8mmol/L,餐后血糖低于 11.1mmol/L,為防止患者出現(xiàn)低血糖反應預備水果糖、點心。當患者出現(xiàn)頭暈、面色蒼白等低血糖癥狀時給予食用水果糖、點心。(4)心血管護理:密切監(jiān)測患者血壓、心律,保證患者臥、立位血壓差超過30mmHg,囑患者身心平穩(wěn),當患者出現(xiàn)胸悶、氣促等癥狀時應立即更換體位為端坐位,雙足自然下垂,并給予患者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血糖和血壓監(jiān)測,根據(jù)監(jiān)測結果對用藥進行合理調整,并強調遵醫(yī)囑用藥的重要性。
(1)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護理干預3個月后血壓、尿微量白蛋白、血漿B型腦鈉肽等檢測數(shù)值變化情況。(2)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護理干預3個月后、6個月后生活質量變化情況,本次研究參考SF-36生活質量評分(百分制),SF-36生活質量評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選擇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整理,同時將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相關檢測指標以及SF-36生活質量評分其計量資料則用均數(shù)±平均數(shù)表示,組間檢驗用t;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血壓、尿微量白蛋白、血漿B型腦鈉肽等檢測數(shù)值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相關檢測數(shù)值變化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相關檢測數(shù)值變化情況(±s)
例別例數(shù)(n)收縮壓(m m H g) 舒張壓(m m H g) 尿微量白蛋白(m g/L) 血漿B型腦鈉肽(n g/L)實驗組對照組t值P值2 8 2 8 3個月前1 4 2.5 6±3.1 4 1 4 1.5 9±3.1 3 4.7 7 1>0.0 5 3個月后1 1 2.9 3±0.5 7 1 2 8.7 3±1.1 8 1 0.2 8 1<0.0 5 3個月前1 0 8.8 5±3.5 5 1 0 7.8 9±3.5 4 1 0.0 6 8>0.0 5 3個月后8 1.8 6±0.5 6 9 4.5 6±1.1 8 8.1 7 4<0.0 5 3個月前1 1 5.3 2±1 0.3 2 1 1 5.3 9±1 0.3 3 1 1.7 8 4>0.0 5 3個月后7 1.5±5.5 7 9 3.5 4±7.2 9 7.3 7 6<0.0 5 3個月前1 6 8.6 2±2 1.5 2 1 6 8.6 1±2 1.5 3 6.5 2 4>0.0 5 3個月后1 3 5.2 6±8.3 2 1 5 1.2 6±1 6.5 2 5.3 2 6 1<0.0 5
具體情況(見表2),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同一時間段SF-36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SF-36生活質量評分得分變化情況(±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SF-36生活質量評分得分變化情況(±s)
例別實驗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n)2 8 2 8護理干預前4 5.6 2±2.5 1 4 5.3 6±2.5 3 1 4.6 3 2<0.0 5護理干預3個月后6 8.5 2±4.5 2 5 2.6 3±3.6 2 1 5.6 3 2<0.0 5護理干預6個月后7 4.5 2±3.6 2 6 2.3 5±3.8 5 1 6.3 2 5<0.0 5
糖尿病腎病患者多有長期糖尿病病史,糖尿病腎病患者若未及時給予飲食控制、藥物治療,因長期攝入高糖、高脂、高熱量食物,機體處于高糖狀態(tài)可損傷患者微小血管功能,從而導致微小血管灌注壓發(fā)生改變,增加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率[2-3]。糖尿病腎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腎功能損傷,若未給予及時有效的臨床護理可進一步加重患者微小血管損傷,從而進一步降低患者生活質量[4]。優(yōu)質護理是在常規(guī)基礎護理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對患者飲食、心理以及臨床用藥等方面進行強化護理,從而增強患者日常生活控制能力[5-6]。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血壓、尿微量白蛋白、血漿B型腦鈉肽等檢測數(shù)值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6個月后 SF-36 生活質量評分得分為(74.52±3.62),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對于糖尿病腎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提升臨床護理質量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