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它包含了三層含義:教育與人類生活相伴而生;生活與教育密不可分;教育具有終身性。陶行知先生所指的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而是整個社會生活的廣義教育。教育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牢牢把握這個核心理念,努力發(fā)揮生活這片沃土的積極作用,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成長。
關鍵詞:陶行知思想;生活教育;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2-0082-02
引 ? ?言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隨著近年來國家教育體制的改革,英語課堂教學也得以完善和改進。在現(xiàn)今的素質(zhì)教育理念下,教師必須打破照本宣科的陋習,圍繞生活實際,引導具有生機與活力的英語學習,滋養(yǎng)英語教學,豐富英語課堂,讓學生在生活教育這片沃土中不斷成長。
一、營造生活氛圍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規(guī)定:“教師要重視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毙抡n程標準指出了營造英語生活化學習氛圍的重要性,我國的學生學習英語之所以低效,是因為學生缺乏特定氛圍和環(huán)境。要想改變這個現(xiàn)狀,提高英語學習效率,教師要能善于營造具有生活化的英語氛圍。
1.環(huán)境氛圍
對于語言的學習,教師需要特別重視環(huán)境的運用。在學校的公共場所,比如操場、走廊、過道、圖書館、教室,甚至餐廳、器材室、池塘等,可以設置英文標志,讓學生根據(jù)環(huán)境的特點,熟知各類標志的含義,增加英語詞匯的累積,以此提高學習能力。也可以借助學校、班級的宣傳標語和設施等,讓學生置身于英語環(huán)境中,隨時感受英語學習與生活的貼近。教師還可以通過各類興趣小組的建立,以活動為載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也可聯(lián)合社區(qū)、家庭,或者外部力量,開展各類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英語的諺語、網(wǎng)絡語等,鼓勵學生大膽地用英文進行表達與交流,在生活中尋找英語,在活動中培養(yǎng)思維能力,提高實踐能力。
2.課堂氛圍
教育學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即生長、即經(jīng)驗改造?!蔽覀兪芙逃?,便是為了提高生活的品質(zhì),通過教育,使我們完成生活的目標。教育與生活之間是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在英語課堂氛圍的營造中,同樣需要關注生活。例如,在教學Protect the earth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環(huán)境保護視頻,制作保護環(huán)境的小報,張貼在教室的各個角落,讓學生在課堂環(huán)境中了解保護地球的重要性,并在口語練習中增長知識,學會運用。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制作英文標簽,邊記憶邊提高誦讀能力。英語課堂學習需要生活的氛圍,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氛圍中學習語言,可不斷領悟語言的魅力,提高學習興趣。
二、靈活運用教材
在英語教學中,教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抓手,是否能夠有效地運用教材,將決定著英語教學的效果[1]。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質(zhì)量,發(fā)展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必須尊重教材,合理運用教材,將教材中生活化的場景盡量呈現(xiàn),讓學生主動親近英語,學會英語。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實際,每一單元的內(nèi)容緊密連接,各個版塊的教學都配上了來源于生活的生動的圖片和文字,讓學生見圖便能明白含義。
例如,教師要在六年級的譯林版英語教材Public signs公共標識的教學中,教會學生遵守公共秩序;在Holiday fun假期樂趣的教學中,教會學生說自己去哪里游玩,并學會北京和上海各個景點的名稱;在Our dream中學會闡述自己的夢想,激發(fā)個人學習的主動愿望;在Protect the earth保護地球一單元,教會了學生愛護地球和環(huán)境的重要性。每個單元都注重學習目標、情感目標、交際運用,激發(fā)學生利用現(xiàn)有教材學好英語。教師結(jié)合教材,努力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可使英語課堂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得更加緊密。
三、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
美國教育家畢特·科勒涅斯說:“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堂的范圍?!庇⒄Z作為一項重要的語言交流工具,需要廣泛地應用于生活。通過課堂教學,教師可引導學生獲得知識,這是目前常用的有效途徑之一?!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指出,從生活經(jīng)驗中選取教學內(nèi)容,努力創(chuàng)設真實生動的語言和活動環(huán)境,讓學生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使用英語,從生活經(jīng)驗中得到發(fā)展。
1.語言情境
學生的主體親歷性和環(huán)境的真實性,是學習語言的兩大心理學前提。在學習語言時,教師需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引導他們參與言語過程,在英語課堂中主動地交流與溝通,讓英語課堂生活化。
例如,學習國家名稱單詞China, the US, the UK, Japan, Australia, Canada等時,只靠教師說,很難讓學生朗讀并理解。在教學前,教師可在教室里放置這些國家的圖片,用英語介紹各國的歷史,運用圖片和課件逐一進行講解學習、反復跟讀和練習,讓學生強化對這些單詞的學習。動畫和圖片的運用,渲染了國家的富強壯大,讓學生產(chǎn)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和愛國熱情,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
2.活動情境
英語教學離不開活動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隨時融入游戲、對話、比賽、表演等,將生活與英語學習巧妙結(jié)合,在各種不同的活動情境中,幫助學生克服羞怯心理,既“學以致用”,也“寓教于樂”。
例如,在教學What's the matter?這一課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筆者帶學生了解了各種病痛的名稱,借助動畫人物哆啦A夢幫助朋友解決各種困難,并最終幫助朋友找到媽媽的活動情境,整節(jié)課貫穿了跟讀、練說、自由交際、小組練習等各種不同的活動。通過生活中常見的困難,引導學生在各種活動情境中學習單詞和句型,使學生不僅掌握了書本上的語言知識點,更是在比一比、賽一賽中,得到了獨立表達的機會,既訓練了口語,又掌握了知識。
四、設計課外作業(yè)
運用課外作業(yè),能將英語教學中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進行更好的鞏固。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外作業(yè)時,不能單單運用反復的朗讀或抄寫,而應注重趣味和實用,讓學生真正學會在生活中能夠獨立使用英語[2]。這樣不僅鞏固了學生所學的知識,還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Then and now這一單元時,筆者對比練說了過去和現(xiàn)在人們的不同生活。接著,筆者布置了課外作業(yè),要求學生收集爺爺奶奶的生活照片,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帶到學校,同時收集學生自己小時候的和現(xiàn)在的照片,帶到課堂上進行練說,學習兩種不同的時態(tài),并了解過去和現(xiàn)在生活方式的不同。學生在這樣的作業(yè)中,一方面提高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了解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練說句子,掌握了本單元的重點語法,可謂一舉三得。
結(jié) ? ?語
生活化的教學是陶行知先生的主要理念,更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有效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用生活點綴教學,用生活促進學習,這必將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和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李佳辰.以生活化模式開展小學英語教學[J].校園英語,2017(10):154.
項琴.生活,為小學英語教學插上羽翼[J].中外交流,2018(13):56.
作者簡介:金曉蘭(1982.2—),女,江蘇昆山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昆山市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