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偉
(山西師范大學(xué),山西 臨汾 041000)
馬基雅維利是文藝復(fù)興時期的政治思想家,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君主論》。在書中,馬基雅維利從人出發(fā)論述政治問題,首次把道德和政治區(qū)分開來,對政治問題做出了理智的分析。馬基雅維利一生的理想是建立一個統(tǒng)一強大的意大利國家,擺脫戰(zhàn)亂和屈辱,給出了自己的治國良方。他告誡君主要獲得穩(wěn)固的統(tǒng)治地位,需要具備“一國之君的威嚴、法律、他的盟友和國家對他的保護還有人民的好感”這四大要素,書中不厭其煩的告誡君主人民才是君主賴以維護統(tǒng)治的基礎(chǔ)?;诖?,本文就《君主論》中闡述的君民關(guān)系展開論述。
從人民和貴族的力量對比來看,人民為數(shù)眾多,而貴族人數(shù)甚少。君主一旦加重人民的負擔,橫征暴斂,群眾便會起來抵抗,人民遠遠多于貴族。個體微不足道,千千萬萬的群眾是一道洪流。如果人民心懷不滿,君主是永遠不會得到安全的,而君主則可以安全的對付貴族。
馬基雅維利認為與貴族的野心比起來,人民的欲望是很低的。人民只是希望不受壓迫而已,給一點恩惠就心滿意足了;而貴族則希望進行壓迫,而且一有機會就會取而代之。所以君主應(yīng)該對貴族進行防范,同人民保持友好關(guān)系。特別提到君主在身處逆境的時候會得到人民的支持。國家處在危機之中更要提防貴族的陰謀,所以要取得群眾的支持,避免他們的憎恨。搞陰謀的人往往會鼓動老百姓造反。群眾對君主心悅誠服的時候,君主安全就無大礙,但如果人民對他懷有怨恨,他就失去了安全感。
馬基雅維利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但另一方面認為君主為了達到目的也可以對人民不擇手段。如他的“屠民”思想,作為殖民地的君主,要給當?shù)厝税矒?,如果不行;反之那?yīng)該消滅他們。如果他們只是遭到了很小的傷害,可以進行報復(fù),但是對于重大的創(chuàng)傷,他們便無力進行報復(fù)了。但馬基雅維利也強調(diào)了,這只是出于無奈,可以看到他的冷酷無情,為了目的可以利用任何手段,對今天的人們來講是完全不能接受的,這也是后世多有詬病馬基雅維利的地方。
馬基雅維利的御民思想是性本惡論在他身上的反映。他說:“關(guān)于人類,一般可以這樣說:他們是忘恩負義、容易變心的,是偽裝者、冒牌貨,是逃避危難,追逐利益的。對于臣民的不忠和善變,他不是從君主身上找問題,而是看作是人性的丑惡,告誡君主時時刻刻防備他們背叛。這就是馬基雅維利的人性觀。他對人性的認識是悲觀的,基于對人性惡的認識,馬基雅維利開出了御民的權(quán)術(shù)清單:
在受人愛戴和使人畏懼上哪個更好?馬基雅維利認為最好是二者兼?zhèn)?;但是,兩者皆備是很難的。如果選擇的話,被人畏懼比受人愛戴是安全得多的。在他看來比起冒犯自己愛戴的人,冒犯自己畏懼的人會有更多的顧慮,愛戴是因為有恩情,而畏懼則不同,它靠的是強力。對于人性,人們更容易背叛恩情,而維持畏懼。他從心理活動角度生動的描繪了人們在利益取舍方面的選擇,具有深刻的見解,反映了那個時代的人情冷暖。
人性是逐利的,君王在使人們畏懼自己的時候,即使不能受到人們的愛戴,也要避免人們的憎恨。怎么做呢?“只要他對自己的公民和自己的屬民的財產(chǎn),對他們的妻女不染指,那就辦得到了。而當他需要剝奪任何人的生命的時候,他必須有適當?shù)霓q解和明顯的理由才這樣做?!彼虒?dǎo)君主要把握好殘酷的尺度,可以使用暴力,但要有節(jié)制,這樣才能使人畏懼,但避免了憎恨。實際是一種恩威并重、胡蘿卜加大棒的政策。
在馬基雅維利看來,人民的支持是統(tǒng)治穩(wěn)固的基礎(chǔ)。“你最好不過的堡壘就是不要被人民憎恨。因為即使你擁有堡壘,如果人們憎恨你,任何堡壘都保護不了你。”人民的支持才能使君主立于不敗之地,反之,就會陷入人民汪洋大海的包圍之中。馬基雅維利還建議君主應(yīng)該采取稅收優(yōu)惠政策激勵公民在商業(yè)、農(nóng)業(yè)以及其他一切職業(yè)上安心工作,并對各行業(yè)中杰出人物給予獎勵,激勵人民創(chuàng)造財富,這符合資本主義早期原始積累對勞動力和市場的要求。他還教導(dǎo)君主重視社會團體,鼓勵人民歡度節(jié)日和宴會。爭取民心,拉近君主和人民的關(guān)系。這是馬基雅維利身上溫情的一面。
馬基雅維利作為一名政治家和思想家,從他親身政治實踐中體察到人民的巨大力量,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是難能可貴的。但是受到了時代的局限性,人民在其眼中也只能是君主的工具,帶有鮮明的階級立場,擺脫不了把人民群眾看作資產(chǎn)階級改朝換代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