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基雅
- 馬基雅維里是一個伊壁鳩魯主義者嗎?
馬史》序言中,馬基雅維里指出,就像發(fā)現(xiàn)新海域和新土地的人一樣,他發(fā)現(xiàn)了政治世界的新模式和新制度。那么,如何看待馬基雅維里所說的新模式和新制度,換句話說,相比于古典政治思想,如何理解馬基雅維里思想的革新點,成為馬基雅維里研究者所必須回答的問題。不同的研究范式對這一問題有著不同的解讀,朱克特(Catherine H.Zuckert)指出,目前學界主要有三種理解馬基雅維里思想及其著作的方法:第一種是語境主義的、歷史學的解讀;第二種是修辭學的、文學式的、反諷式的解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3年3期2023-08-26
- 馬基雅維里的民主時刻
陳浩宇在馬基雅維里創(chuàng)作的唯一一篇喜劇故事《貝爾法哥》中,他以其一貫反諷甚至略顯輕浮的筆觸講述了一個令人忍俊不禁的魔鬼娶妻的故事。故事的開篇設定在地獄,亡魂們紛紛哀嘆他們大多數(shù)是因為娶了老婆才淪落到如此悲慘的境地。米諾斯等地獄的判官極不愿意采信這種對女性的“污蔑”,但地獄中日益增多的哭訴卻使米諾斯感到有必要將此事匯報給地獄之王普路托,以便查明真相。普路托雖然對地獄中的事務獨掌全權,卻決定根據(jù)眾人的意見來處理這一案件,以便既不輕信亡魂,也不對他們的哭訴置之不理
讀書 2023年7期2023-07-13
- 馬基雅維里主義在青少年心理問題中的作用*12
內在心理因素,馬基雅維里主義是一種為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去操縱控制他人、對人冷漠、比較世故的普遍性人格特質(Christie &Geis,1970;丁芳,郭勇,王曉芹,2010)。已有研究表明,馬基雅維里主義對兒童的行為問題及社會適應能力有消極影響,且對內化性行為問題與人際關系的影響尤為顯著(耿耀國,蘇林雁,王長虹,蘇巧榮,范方,李晏,2007)。馬基雅維里主義與早期成長經(jīng)歷和家庭關系密切(耿耀國,楊楠,張魁,2012;Ryumshina,2013)。成長于功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22年37期2023-01-29
- 馬基雅維里真的反基督教嗎?
——從施特勞斯《關于馬基雅維里的思考》出發(fā)
一、施特勞斯對馬基雅維里與基督教的分析施特勞斯的《關于馬基雅維里的思考》以其精湛的分析和嚴謹?shù)恼撟C聞名于世,以至于曼斯菲爾德認為這部著作將“所有對馬基雅維里的研究分為前施特勞斯和后施特勞斯的”[1]641。這一評價足見其所具有的劃時代意義。書中前三章重點分析了馬基雅維里的學說、方法及其兩部主要著作(《君主論》和《論李維》),而在第四章尤其是開篇部分,施特勞斯重點考察了馬基雅維里與宗教之間的關系。首先,施特勞斯分析了大多數(shù)學者對于馬基雅維里的標準理解,即“很
安康學院學報 2022年3期2022-11-27
- 重新發(fā)現(xiàn)政治沖突:晚近馬基雅維利研究中的“民主轉向”*
陳浩宇提要:馬基雅維利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最具爭議的理論家之一。晚近十余年來,馬基雅維利研究領域出現(xiàn)了顯著的“民主轉向”:研究者發(fā)掘馬基雅維利政治思想中的民主面向,認為他持有堅定的平民主義立場。民主轉向聚焦馬基雅維利對政治沖突的討論,將平民對抗貴族統(tǒng)治和壓迫欲的激烈行動視為維持政治自由的重要手段。民主轉向挑戰(zhàn)了20世紀中葉以來在馬基雅維利研究中居于主導地位的共和主義范式,并且從不少左翼理論家對馬基雅維利的闡釋中獲得了啟發(fā)。民主轉向不僅在馬基雅維利研究內部方興
浙江學刊 2022年2期2022-11-17
- 《佛羅倫薩史》與“馬基雅維利式民主”的再考察*
很多論者指出,馬基雅維利對“人民”有著非常正面的評價與期待,從而將馬基雅維利與某種民主政治理論關聯(lián)在一起,提出一種所謂“馬基雅維利式民主”。得出這一結論的依據(jù)主要是馬基雅維利關于共和政治的論述,特別是《李維史論》一書中馬基雅維利從平民立場角度對貴族政治的批評。然而,如果我們綜合判斷馬基雅維利的著述,這一“平民化”的立場與馬基雅維利本人對平民統(tǒng)治能力的一貫懷疑并不符合,且現(xiàn)有的“民主化馬基雅維利”的研究對《佛羅倫薩史》中的分析未給予太多嚴肅的關注。事實上《佛
浙江學刊 2022年2期2022-11-17
- 馬基雅維利在何種意義上是一位民主主義者?
巍提要:關于馬基雅維利是否、以及在何種意義上是一位民主理論家(并且很可能是西方現(xiàn)代第一位民主理論家)這個話題近些年來在學術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在現(xiàn)有的各種關于馬基雅維利政治思想的詮釋進路中,麥考米克的“馬基雅維利式民主”是頗具爭議的一種進路。本文將延續(xù)和擴展麥考米克的“民主主義”詮釋進路,從“武裝人民”和“賦權人民”兩個方面重述馬基雅維利的政治思想,進而明確回答“馬基雅維利在何種意義上是一位民主主義者”這個問題。不可否認,有多種因素妨礙了人們對“馬
浙江學刊 2022年2期2022-11-17
- 《金驢記》中的“德性”“自然本性”與“歷史秩序”
——對馬基雅維利消極命運觀的闡釋
518年之間,馬基雅維利向洛倫佐·美迪奇獻出的《君主論》沒有得到回應,而《論李維》這部關于共和國的著作已經(jīng)完成。在這個思想與寫作的十字路口,馬基雅維利留下了一部未完成的詩歌作品——《金驢記》(’)。在這首殘詩中,他描述了在陌生之地孤身一人的主人公受到了喀爾刻侍女的幫助與指引,并接受了她關于命運的力量不可違抗的教誨。在此之后,主人公在侍女的帶領下,與那些曾經(jīng)為人、如今化身為獸的動物展開了關于人類德性如何衰微、命運如何悲慘的對話。因此,“命運”可以被視作這一部
人文雜志 2022年9期2022-10-18
- 馬基雅維里的名著及其戰(zhàn)略思想(下)
……” 如果說馬基雅維里在《君主論》中包藏的戰(zhàn)略思想可歸于“大戰(zhàn)略”的范疇,那么他在《用兵之道》一書中所包藏的戰(zhàn)略思想,既有“大戰(zhàn)略”范疇的,也有狹義的“戰(zhàn)略”范疇的內容。在《用兵之道》第一章中,馬基雅維里借對話者之一法布里齊奧之口,表達了對羅馬共和國良政時期軍事政策的推崇。他借法布里齊奧之口說,靠軍事技藝生活,是無法做到誠實的,軍事作為一門技藝,只能由共和國或王國去用,而不能由個別公民去用;羅馬共和國政通人和時,從未有任何偉大的公民以軍事為手段在和平時期
國際公關 2021年2期2021-11-23
- 《君主論》的寫作藝術
在文學作品中,馬基雅維里被視為“邪惡的導師”“吃人的魔鬼”,這種觀點主要是文學界或藝術界對馬基雅維里形象的理解,而這種理解大多源于對《君主論》中君主形象的解讀。從政治思想角度來看,《君主論》是一本反對專制主義、宣揚愛國主義的政治著作;而如果從文學鑒賞的角度來看,《君主論》就是一封游說君主的諫書或者是謀求官職的自薦信。細心的讀者會發(fā)現(xiàn)其中洋溢著寫作藝術,散發(fā)著文字藝術與邏輯藝術的光輝。本文從《君主論》的文本結構出發(fā),首先闡釋馬基雅維里的游說邏輯,以此展現(xiàn)他的
大眾文藝 2020年12期2021-01-28
- 職業(yè)價值觀在護士馬基雅維利主義與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
特征[2]。 馬基雅維利主義是一種特殊的人格特質,簡稱“馬氏人格”,也是一種價值觀。 其典型特征為:處理人際關系缺乏情感;喜歡操縱和利用他人達成個人目的;傳統(tǒng)的道德情感低,更關注自己的行動計劃[3-4]。Collins[5]發(fā)現(xiàn),部分護生存在較高的馬基雅維利主義傾向。已有研究表明,馬基雅維利主義與工作投入之間呈負相關[6]。 職業(yè)價值觀是指個體關于職業(yè)的綜合評價,包括目的性和手段性價值觀2 部分[7]。 國內外研究結果顯示, 職業(yè)價值觀是影響護士工作投入的
護理學報 2020年10期2020-06-15
- 政治行動、暴力與奠基:阿倫特政治思想的馬基雅維利之維
大利政治思想家馬基雅維利是一個顯見的例外,被阿倫特稱為“唯一的后古典政治思想家……以異乎尋常的熱情企圖恢復古代賦予政治的尊嚴”[1]35(1)阿倫特的這一斷言與17世紀英國政治思想家詹姆斯·哈林頓(James Harrington)有相近之處,哈林頓同樣贊賞馬基雅維利是“古代審慎”在羅馬自由衰落之后的唯一學徒,也是力求恢復古代政治模式的唯一的理論家。參見詹姆斯·哈林頓《大洋國》,何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第6-7頁。。阿倫特對馬基雅維利的激賞和對
甘肅理論學刊 2020年3期2020-03-12
- 馬基雅弗利及其《君主論》
貝爾納多·代·馬基雅弗利(意大利語:Niccolò di Bernardodei Machiavelli,1469.05.03—1527.06.21)是意大利哲學家、歷史學家、政治家、外交官。他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人物,被稱為近代政治學之父。其所著《君主論》(又作《君王論》)一書提出了現(xiàn)實主義的政治理論,其中“政治無道德”的權術思想被人稱為“馬基雅弗利主義”;另一著作《論李維》提及了共和主義理論;《兵法》一書,則討論了兵役制度、練兵之法、行軍、宿營、
檢察風云 2020年22期2020-01-28
- 馬基雅維利:“性惡”論者?
)引言尼科洛·馬基雅維利(1469—1527),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和歷史學家,現(xiàn)代政治學的奠基人。他在其著作《君主論》中對人性發(fā)表了大膽赤裸的看法,使國內學界幾乎一邊倒地宣稱他為“性惡”論者。如祝琴在《論馬基雅維利人性觀》中認為,馬基雅維利“是為數(shù)不多的持人性‘本惡’觀點的政治思想家之一”[1]24。李淑梅認為,馬基雅維利的政治理論建立在“性惡論”的基礎之上[2]1。高亮則援引馬基雅維利的話證明馬氏認為“人與人之間只有赤裸裸的利害關系”[3]122。僅有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6期2020-01-17
- 馬基雅維利的政治思想及其理論評價
馮蜀笑一、馬基雅維利政治思想的理論背景歷史上任何一種思想,都或多或少的是其所處的那個時代的一種反映,越是重要的理論思想對時代的反映就越發(fā)明顯而且深刻。在政治思想方面,圭恰迪尼與馬基雅維利有共同之處,他們都拋棄了中世紀時期的那種以上帝核心的政治思想,都主張政治與道德要分離開來。圭恰迪尼主張以“理性效率”來決定政府改革的方向,國家的形勢決定著改革的類型和改革的必要向。任何一個國家政府都難以在沒有武力支撐的狀況下存在。也就是說,任何國家的存在都必須使用武力,在這
文化學刊 2019年1期2019-12-27
- 相遇:當達·芬奇碰到波吉亞和馬基雅維利
——達·芬奇和馬基雅維利的人生軌跡。1502年下半年,正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最燦爛輝煌的高峰時期,三個人生軌跡截然不同,不過同樣杰出的人物,穿越意大利東北部的荒涼山野,走到了一起。本文就請讀者回到500多年前的意大利,來看看歷史上那場影響深遠的相遇。馬基雅維利監(jiān)視切薩雷16世紀,法蘭西、西班牙、英格蘭等都已經(jīng)成為統(tǒng)一而強大的封建主義王國,而亞平寧半島則依然處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當時的意大利只是一個地理名詞:邦國林立,朝秦暮楚。在這樣的背景下全意大利最令人恐懼的
世界博覽 2019年13期2019-07-15
- 淺談《君主論》中馬基雅維利的君民觀
041000)馬基雅維利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思想家,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君主論》。在書中,馬基雅維利從人出發(fā)論述政治問題,首次把道德和政治區(qū)分開來,對政治問題做出了理智的分析。馬基雅維利一生的理想是建立一個統(tǒng)一強大的意大利國家,擺脫戰(zhàn)亂和屈辱,給出了自己的治國良方。他告誡君主要獲得穩(wěn)固的統(tǒng)治地位,需要具備“一國之君的威嚴、法律、他的盟友和國家對他的保護還有人民的好感”這四大要素,書中不厭其煩的告誡君主人民才是君主賴以維護統(tǒng)治的基礎。基于此,本文就《君主論
山西青年 2019年13期2019-01-15
- 馬基雅維利思想中實用主義因素探究
人實踐與時代,馬基雅維利的理論便是來源于自身經(jīng)歷并對那個時期歷史需要的忠實反映。在此基礎上對其思想中實用主義因素來源與去向進行分析,有助于認知其思想的可肯定性與局限性,給予我們啟發(fā)。關鍵詞:馬基雅維利;實用主義;時代;得失一、時代浪潮中的個人命運——思想的現(xiàn)實基礎(1)時代背景與意大利的情況馬基雅維利生活在文藝復興的偉大時代,在中世紀神學政治的廢墟上塵封的古希臘與羅馬的古典政治哲學被激活,人文主義取代了禁欲主義,人被從束縛中解放出來,馬基雅維利所接受的教育
大東方 2018年6期2018-09-10
- 馬基雅維利與李宗吾思想對比研究
主要研究對象,馬基雅維利與李宗吾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及時代中。但是其生活環(huán)境也存在著相似。1.1 馬基雅維利馬基雅維利1469年生于佛羅倫薩,卒于1527年。馬基雅維利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第一個明顯擺脫神學束縛,為政治學、法學開辟獨立學科道路的政治思想家。馬基雅維利所處的時代,意大利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tài),佛羅倫薩共和國、威尼斯共和國、米蘭公國、拿波里王國、教皇轄地及眾多小的封建領地使得意大利支離破碎。馬基雅維利生活的時代,意大利內部
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 2018年34期2018-03-07
- 馬基雅維利論黨爭*
的浩蕩潮流中,馬基雅維利可謂是開出了一朵奇異的浪花。正如薩托利在他對從派系到政黨的觀念史梳理中所說的,馬基雅維利經(jīng)常被當作“在贊成的意義上看待政黨的先驅而被援引”。①當然,薩托利并不同意對馬基雅維利的這種判斷,他認為馬基雅維利實際上對派系仍然持傳統(tǒng)的批判態(tài)度,馬基雅維利對羅馬貴族與平民的爭執(zhí)有助于維護羅馬共和國自由的積極評價并沒有影響其對于派系政治危害巨大的總體看法。薩托利的觀點不能說毫無道理,不過他對馬基雅維利的處理確實太過簡單,因而也就沒有看到馬基雅維
學海 2018年3期2018-02-19
- 馬基雅維利《君主論》
《君主論》作者馬基雅維利,更是被標簽為“罪惡的導師”,而后人由此衍生出的“馬基亞雅維利主義”(Machiavellism)一詞,具有特定的指向,即政治是骯臟的,而政治家要做的事情就是為了達到他的目的可以不擇一切手段。由此引發(fā)的爭論經(jīng)久不衰,時至今日仍然百家爭鳴,但更趨于理性。對于《君主論》的寫作意圖,國內研究者在一點上達成共識,即《君主論》是寫給一位君主看的,馬基雅維利從一個君主的視角探討他所通曉的一切,《君主論》中部分屬于理論性質,即關于君主本質的認識,
環(huán)球市場信息導報 2017年8期2017-06-19
- 讀懂馬基雅維利
種疏忽或許會令馬基雅維利感到好笑,但大概不會讓他感到驚訝。我相信,一旦按照我所建議的方式來閱讀馬基雅維利——把他當作一種以戰(zhàn)略與法律之結合為基礎的新的政治秩序的預言者,他的著作就能夠對外交家和政治家產(chǎn)生切實的巨大助益?!毒髡摗酚谧髡呤攀篮蟮?532年出版以來,有幾個具體的理念構造著對它的理解,這些基本的背景性假定導致了那些由來已久的學術問題,這些問題在當前的馬基雅維利研究中仍舊十分突出。一個背景性理解是,《君主論》是一部“鑒書”,它是對古代一種創(chuàng)作體裁的
財經(jīng) 2017年14期2017-06-15
- 珀律比俄斯的混合政制論與馬基雅維利
的混合政制論與馬基雅維利馬 勇(中國人民大學 文學院, 北京 100872)根據(jù)古典政治思想,政治的興衰包括兩個方面:政治體的興衰和政制的興衰。珀律比俄斯將兩者結合起來解釋古羅馬的興衰,并斷言政制的興衰是政治體興衰的根本原因。任何政治體,包括羅馬的政治體在內,其興衰無法擺脫“命運女神”。馬基雅維利是現(xiàn)代政治思想的開創(chuàng)者,他的《李維史論》表面上討論古羅馬的政治實踐,實際上則為未來的“新羅馬”構建了一種新的政制。他認為,憑借這種新的政制,“新羅馬”就能征服“命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3期2017-03-10
- 君王應偽善
來像有美德。”馬基雅維利(1467~1527)如是說。他可能是世上最著名的政治哲學家之一。他若乘時光列車前來觀摩當下的美國大選,一定非常喜歡,而且會支持希拉里。中國人的政治哲學,多來自《厚黑學》,成功的政客一定要具有臉厚心黑兩件技能。李宗吾這本著作,可以說是馬基雅維利的漢化本,更像是戲說,而馬基雅維利的著作則是嚴肅的學術(或是教科書),認為君王應該按他說的,不被道德束縛。一言以蔽之,若要在政治上成功,一定要當偽君子。美國這次大選,是比爛的鬧劇,很多人覺得心
特別文摘 2017年1期2017-01-24
- 馬基雅維里政治哲學探微
01901)?馬基雅維里政治哲學探微陳 粟(上海濟光職業(yè)技術學院 思政部 ,上海 201901)馬基雅維里在西方政治哲學史上占據(jù)著一個關鍵的位置,對他的思想闡釋紛爭不斷。從君主和共和、德性與命運的雙重視角理解馬基雅維里的政治哲學,試圖從紛紜的意見中找尋其內在的統(tǒng)一。君主;共和;德性;命運馬基雅維里是個謎,他的政治哲學更是隱諱不明。對于他本人及以其名字命名的政治思想,在其身后歷史中呈現(xiàn)出復雜的面相。當馬基雅維里的政治著作成為實際君主們資治通鑒寶典的時候,基督
大慶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5期2016-04-14
- 馬基雅維利思想在近代中國的傳播與影響
300000)馬基雅維利思想在近代中國的傳播與影響劉學浩劉訓練(天津師范大學,天津 300000)作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重要的思想家,馬基雅維利在20世紀初被介紹到中國,并逐漸為中國知識分子了解和研究。他的代表作《君主論》在中國有多種版本。馬基雅維利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近代中國國家建構的時代主題,也啟發(fā)和影響了一些中國知識分子。但是,馬基雅維利的思想遭遇到的更多是拒斥和批判。本文描述了馬基雅維利思想在近代中國的傳播過程,并分析他的思想在近代中國的影響。馬
上海行政學院學報 2016年5期2016-04-11
- 論馬基雅維利政治學說的向善導向
0433)?論馬基雅維利政治學說的向善導向姜 維 端(復旦大學 哲學學院,上海 200433)摘 要:馬基雅維利從古以來便是一位極富爭議的思想家,人們普遍認為,他對人性持相當否定的態(tài)度,并且力主用以惡制惡的方式來維持統(tǒng)治。然而這個看似邏輯自洽的論斷中卻包含著一個矛盾:如果馬基雅維利對民眾的本性的觀點真的如此消極,那么一個正義的共和國便是不可能的了;而共和國的理想?yún)s是馬基雅維利不可放棄的根本目標。因此,正義與向善的維度可以看做馬基雅維利的隱秘目的,他要在拒斥
東方論壇 2016年3期2016-03-19
- 政治審慎與馬基雅維里的典范政治學*
文?政治審慎與馬基雅維里的典范政治學*陳華文[摘要]馬基雅維里訴諸歷史,分別以各式君主和羅馬為典范,在行動主體和政治秩序兩個維度上闡明了人類借助審慎對抗命運的可能性,充分表達了其學說里最具革命性的核心理念:審慎的人應該能夠洞察和順應必然性在具體情勢下的命令,在善行和惡行之間變通轉換。這一副圖景也揭示出馬基雅維里對政治的深刻理解:在變動不居的情勢中洞察一切可能性并采取其中最適合該情勢的行動或秩序,政治行動或政治秩序并不存在一成不變的原則和范式。正因為如此,馬
學術研究 2016年6期2016-02-26
- 馴化僭主:《君主論》與《希耶羅:論僭政》的對勘*
諾芬的著作對于馬基雅維利而言有著特殊的重要性。具體到《希耶羅:論僭政》,可以發(fā)現(xiàn),《君主論》與《希耶羅》之間不但存在文本上的直接關聯(lián),而且它們在“馴化僭主”這個議題上有著類似的思路:借助“榮譽”與“榮耀”的中介來引導、馴化僭主的行為,使之成為君主。通過這種對勘可以發(fā)現(xiàn),在馬基雅維利與古典傳統(tǒng)之間,有著比施特勞斯學派的論斷更為復雜、多面的關系。施特勞斯 馬基雅維利 色諾芬 僭主 君主在關于馬基雅維利的諸多爭論中,馬基雅維利與西方古典傳統(tǒng)之間的關系這個非常重要
學海 2015年3期2015-06-24
- 馬基雅維里
張星云馬基雅維里并不是馬基雅維里主義者,他是政治本身的代名詞。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社會最流行的思潮便是重新學習和了解古希臘古羅馬的思想、技術、藝術,但那時的治國之道卻沒有遵循古法。在文藝復興的發(fā)源地佛羅倫薩,馬基雅維里作為政治家曾輔佐過推翻美第奇家族統(tǒng)治的佛羅倫薩共和國。作為軍事家,他曾任佛羅倫薩國民軍軍令局局長,取消雇傭兵制,沖在前線親自帶領國民志愿軍收復比薩。作為外交家,他代表佛羅倫薩共和國出訪法、瑞、德等國和意大利各城邦。1512年美第奇家族于佛羅倫
三聯(lián)生活周刊 2015年21期2015-05-21
- 馬基雅維利與現(xiàn)代哲人的品質——施特勞斯的剖析
是,其中并沒有馬基雅維利 (Niccolò Machiavelli,1469-1527)。①克利斯特勒:《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八個哲學家》,姚鵬、陶建平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作者評述的最后一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哲人布魯諾出生于1548年,比馬基雅維利晚出生差不多整整80年!這并不奇怪,通常的西方哲學史教科書大都不會提到馬基雅維利,原因很可能是:馬基雅維利沒有寫過理論性的哲學論著。馬基雅維利在修學年代雖然受過當時的理論性哲學訓練,但他被迫離開政壇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年2期2015-04-04
- 馬基雅維利《君主論》中政治與道德的關系
申洪剛?馬基雅維利《君主論》中政治與道德的關系申洪剛(貴州師范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貴陽550001)從人類社會步入政治國家起,政治與道德便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相互依懶關系。馬基雅維利的代表作《君主論》深刻揭示了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政治社會環(huán)境中政治與道德的關系——性惡是政治與道德關系的哲學基礎;披著道德外衣的政治,二者是相互對立又相輔相成,是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馬基雅維利;君主論;政治;道德一、《君主論》簡介馬基雅維利是關于政治與道德研究論述影響巨大的思想
城市學刊 2015年6期2015-03-21
- 歷史唯物主義視角下馬基雅維利道德價值觀再闡釋
——兼與柏林對話
唯物主義視角下馬基雅維利道德價值觀再闡釋 ——兼與柏林對話張昭(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天津,3000387)馬基雅維利著作問世之后,他的道德價值觀受到眾多學者的熱評,但觀點大相徑庭。柏林作為西方自由主義的倡導者,認為馬基雅維利的道德價值觀是一種價值多元主義,去年學界的馬德普教授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對柏林價值多元論進行了系統(tǒng)破解,柏林對馬基雅維利道德價值觀的理解和認識也隨之失去了理論基礎,然而這一新興研究馬基雅維利道德價值觀的方法、視角學界目前還未曾
云南行政學院學報 2015年2期2015-02-12
- 韓非和馬基雅維利比較研究述評
張昭?韓非和馬基雅維利比較研究述評張昭(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天津 300387)近百年以來,尤其是近50年以來,有關韓非和馬基雅維利的比較研究取得了諸多成果,這些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對韓非和馬基雅維利的法術勢思想、外交思想、人性觀、權力觀、歷史觀、君主專制思想、非道德主義思想以及領導術的比較上。政治思想史的比較研究,一方面要避免重復工作,另一方面要采用比較歷史學和邏輯學的方法論原理,需要從同一個視角出發(fā)來開展研究。按照這一標準,通過分析、梳理有關韓非和馬
天中學刊 2015年3期2015-02-12
- 葛蘭西對馬基雅維利的解讀與繼承
00)葛蘭西對馬基雅維利的解讀與繼承孟祥娟 (新疆僑聯(lián)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新疆烏魯木齊830000)葛蘭西的思想,從理論的源流上看其中意大利本土的政治文化對其理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其中,葛蘭西所說“國家是披上強制甲胄的霸權”完全可以歸于馬基雅維利的智慧。本文就葛蘭西在《現(xiàn)代君主》中對馬基雅維利的認識做出解讀,以探析兩人的思想關系。葛蘭西;馬基雅維利;現(xiàn)代君主葛蘭西的思想理論具有意大利本土的理論淵源,在葛蘭西那里,這個理論淵源主要是馬基雅維利的理論成果。他
中國民族博覽 2015年10期2015-01-30
- 重述“馬基雅維里革命”
任劍濤《馬基雅維里》,是一本“大家”寫“大家”的小書。先說作者。昆廷·斯金納堪稱“大家”。他早就蜚聲國際政治學界。評論者認為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值得閱讀的十個作者之一。因為他在政治思想史、政治理論、時政評論等方面的貢獻,有著顯見的創(chuàng)新和獨到的闡釋,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評論。次說傳主。馬基雅維里的聲望隆盛,一般意義上的“大家”甚至難當其名,這似乎不必多說。但他一方面享有現(xiàn)代政治思想奠基者的聲名,另一方面則飽嘗邪惡導師的指責。到底馬基雅維里應該以何種形象入史?以怎樣
讀書 2014年11期2014-09-10
- 淺議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及其意義
20)一、引言馬基雅維利(2469~2527)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同時,他也是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位思想家。文藝復興時期是歐洲文學、政治、科技等領域“百花齊放”的時代,這個偉大時代產(chǎn)生了許多偉大的思想家。而在這其中,馬基雅維利的政治思想顯得與眾不同。各個時期的人們對馬基雅維利的政治思想有各種批判和抨擊,馬克思曾經(jīng)說他是“現(xiàn)代罪惡的導師、政治權術的化身”。[1]馬基雅維利年輕的時候或許也不曾想到,他之所以能夠留名青史
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1期2014-08-15
- 不道德的人與道德的社會——評施特勞斯的《關于馬基雅維利的思考》
但是后來他發(fā)現(xiàn)馬基雅維利才應該獲此殊榮,因為霍布斯所說的東西只不過是接著馬基雅維利首創(chuàng)的東西說的①關于這一思想轉變請參見施特勞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學:基礎與起源》美洲版前言部分,申彤譯,譯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9頁。以及施特勞斯:《現(xiàn)代性的三次浪潮》,載《蘇格拉底問題與現(xiàn)代性——施特勞斯講演與論文集:卷二》,彭磊、丁耘等譯,華夏出版社,2006年版,第34頁。。顯然在施特勞斯的思想中,馬基雅維利是一個承前啟后的關鍵性人物。馬基雅維利是在何種意義上開啟了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1期2014-08-15
- 現(xiàn)代性政治語境下對馬基雅維利的解讀*
復興的重要人物馬基雅維利(公元1469—1527)的現(xiàn)代政治哲學標志著這一思想的開端。從西方政治思想的脈絡上看,馬基雅維利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初讀馬基雅維利的人可能無法洞悉這種重要性的緣由,甚至直接把《君主論》當作權謀學來讀。如此一來,馬基雅維利遠遠不如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的權術謀略那般細膩,甚至認為他的作品充滿了矛盾。但熟悉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人往往會從后人那里發(fā)現(xiàn),如斯賓諾莎、盧梭、布丹、黑格爾、恩格斯、克羅齊、卡西爾、波考克以及曼斯菲爾德、斯金納和施特勞斯的論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14年6期2014-08-15
- 青少年馬基雅維里主義人格、移情與關系攻擊行為的關系
法,考察青少年馬基雅維里主義人格、移情和關系攻擊行為的關系,并檢驗移情在馬基雅維里主義人格和關系攻擊行為之間的中介效應。結果發(fā)現(xiàn):馬基雅維里主義人格、移情和關系攻擊行為間存在顯著相關(P以往的眾多研究發(fā)現(xiàn),攻擊性是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特質,它的影響因素眾多,其中,研究者比較關注的方面有人格和移情。馬基雅弗利主義人格是馬基雅弗利主義在個體身上的一種固化和內化,是一種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通過操縱他人來謀取私利的典型特質[3]。移情是指在認知、理解他人的情緒情感狀態(tài)的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4年5期2014-07-24
- 淺析費希特的“馬基雅維利主義”思想
中:一篇是《論馬基雅維利》,另一篇是《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換句話說,費希特借用馬基雅維利之口向整個德意志民族發(fā)出了抗擊外來侵略,促進德國統(tǒng)一的號召。馬基雅維利主義作為費希特國家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視的決定意義的作用。從歷史的維度來看,費希特與馬基雅維利所面臨的時代主題和民族理想是相同的,促進祖國統(tǒng)一是他們共同的追求。馬基雅維利生活的時代,意大利遭受瓦洛亞王朝與哈布斯堡王朝的雙重外來威脅。法國與奧地利的交相侵逼,亞平寧半島支離破碎,四分五裂,
黑龍江工業(yè)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4年7期2014-03-31
- 馬基雅維里論公民宗教
——《李維史論》第1卷11-15章釋義
201620)馬基雅維里關于宗教的明確論述出現(xiàn)在《李維史論》第1卷11-15章*在《李維史論》中,宗教問題首先出現(xiàn)在第一篇有關奠基者的討論中(參見第1卷第9章卷首),隨后在第1卷第11-15章得到了明確分析,而在第一卷第19-24章、第28-34章中,也以一種或多或少隱匿的方式被再次提到。最后一次提及是在第一卷第46-59章。本文所引《李維史論》的譯文為馮克利譯本,見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年出版,同時參考薛軍新譯本《君主論·李維史論》,見吉林出版集團20
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年6期2014-03-31
- 基于馬基雅維利人性視域下的政治道德再思考
0070)一、馬基雅維利思想的理論基礎:對于人性的假設中外許多的理論學說,都會把對人性的基本判斷作為自己理論的基本前提。孟子的一套社會政治規(guī)劃是從人性善出發(fā)的,他主張所有的人都有仁義禮智的善端,都潛藏著善的萌芽,統(tǒng)治者也不例外,把君王人性中善的萌芽充分地發(fā)揮出來,最后推己及人,那么就會成就一個王道樂土。亞當·斯密的一套市場經(jīng)濟理論也是建立在對人性的假說基礎之上的。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價值規(guī)律會自發(fā)地產(chǎn)生作用,從事經(jīng)濟活動的人要追逐最大利潤,利潤最高,他就
棗莊學院學報 2014年1期2014-02-05
- 馬基雅維利主義研究綜述
倍受關注的就是馬基雅維利主義。國外相關研究始于20個世紀70年代,經(jīng)過幾十年的積累,形成了一套西方價值觀體系下的馬基雅維利主義人格理論。目前國內相關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僅有的幾項研究也僅僅是從理論上進行思辨,缺乏系統(tǒng)的思考,特別是實證研究亟待提高。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對馬基雅維利主義重新進行審視,希望能夠在學術領域引發(fā)更多的思考。二、馬基雅維利主義的內涵尼科·馬基雅維利(1469-1527),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歷史學家。馬基雅維利認為
華東經(jīng)濟管理 2013年4期2013-11-23
- 馬基雅維利主義的政治性和商業(yè)性探討
211100)馬基雅維利主義的政治性作為一位有爭議的思想家和歷史人物,馬基雅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政治家和歷史學家,他以主張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而著稱于世,馬基雅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也因之成為權術和謀略的代名詞。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君主論》(The Prince)、《論李維著羅馬史前十書》(Discourses on the First Ten Books of Titu
商業(yè)經(jīng)濟研究 2013年13期2013-11-23
- 人文主義史學下的政治意涵
——讀馬基雅維利《佛羅倫薩史》有感
治意涵 ——讀馬基雅維利《佛羅倫薩史》有感徐朗作為人文主義史學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馬基雅維利的《佛羅倫薩史》以人的視角重新解讀歷史的因果關系和發(fā)展規(guī)律,并基于歷史事實進行全新的政治思考。作者將佛羅倫薩的衰弱歸結于長期的內部分裂,故而賢明的統(tǒng)治者和良好的法律是實現(xiàn)國家安定的重要保障。作者雖然觀察到城市內部尖銳的階級斗爭,但他出于自身的政治立場和寫作背景,一方面對掌權的美第奇家族歌功頌德,另一方面卻對廣大平民表現(xiàn)出強烈的不滿乃至厭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本書寫作的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3期2013-04-11
- 馬基雅維里的宗教觀及思想遺產(chǎn)研究評述
孫錦泉尼可洛·馬基雅維里(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重要人物,其著述和影響涉及諸多學科,在學術界引起廣泛的關注。關于馬基雅維里的宗教觀念,尤其是他對于基督教的態(tài)度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學者們眾說紛紜,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褻瀆基督教的邪惡之師;有人又說他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他的宗教觀和思想遺產(chǎn)頗受爭議。一、馬基雅維里的宗教觀對馬基雅維里的宗教觀持否定態(tài)度且情緒偏激者莫過于利奧·施特勞斯(Leo Str
四川民族學院學報 2013年5期2013-04-10
- 馬基雅維利落魄中寫出“政治圣經(jīng)”
時,將其稱為“馬基雅維利式”的權謀。馬基雅維利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著名政治思想家、歷史學家,他最著名的著作《君主論》,讓很多人記住了所謂“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馬基雅維利主義”,但他個人先揚后抑的政治生涯卻不太為人熟知。最近,英國一位歷史學家在意大利查閱歷史資料時,發(fā)現(xiàn)了一張500年前對馬基雅維利的通緝令,正是以此通緝令為標志,馬基雅維利的仕途迅速走向低谷。 1469年,馬基雅維利出生在佛羅倫薩一個沒落貴族家庭。據(jù)記載,他的家族是個古老、
環(huán)球時報 2013-02-212013-02-21
- 論馬基雅維利的實用主義精神
學·哲學研究論馬基雅維利的實用主義精神孫洪振1,2(1.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北京100089;2.天津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天津300350)《君主論》和《論李維》是馬基雅維利的經(jīng)典之作,其中體現(xiàn)了他的許多政治哲學思想。馬基雅維利的思想存在眾多看似相互矛盾的地方,讓人難以捉摸,這也使他成為富有爭議的人物。他既擁護君主制,又倡導共和制;他既肯定宗教的積極社會職能,又指責羅馬教會是意大利四分五裂的罪魁禍首。但是這些看似自相矛盾的思想背后恰恰體現(xiàn)了馬基雅維
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4期2012-08-15
- 在三重語境下透視馬基亞維里的virtù
,向來繁難,對馬基雅維里的virtù①virtù在英文中的對應詞是virtue,源自拉丁文virtūs,中文較為常用的譯法是“德性”(參見廖申白教授的《倫理學概念》一書),它在古希臘文中的本義是指事物(包括人和非人存在物)的優(yōu)秀、卓越。就人的德性而言,人們通常將人的德性概念作道德化理解,也即把德性僅僅指涉為卓越、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或道德美德,二者有著共同的來源。然而,在馬基雅維里這里,他把人的道德德性在實踐中闡釋為可變的,即并非僅僅對應于人的好的、優(yōu)秀的道德品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6期2012-04-08
- 當代中國人的馬基雅弗利主義:緣由、影響及對策
)當代中國人的馬基雅弗利主義:緣由、影響及對策湯舒俊(長江大學 教育科學系,湖北 荊州 434023)馬基雅弗利主義是西方的厚黑學,在當代中國經(jīng)濟轉軌、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一度泛濫,馬基雅弗利主義的盛行是道德鉗制、媒體誤導和制度失范共同作用的結果。馬基雅弗利主義無助于事業(yè)成功,對于個人和社會都不是好事。要控制馬基雅弗利主義,我們應當在宏觀層面大力加強制度建設;在中觀層面要匡正厚黑流弊,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在微觀層面要完全肯定和保護個人正當利益與需求。馬基雅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3期2012-03-31
- 君主之鑒*
——《君主論》獻詞隱義的分析
210093)馬基雅維利是個復雜的人,他的性格和命運都捉摸不透和機鋒暗藏,與他自己筆下眾多的性格反復無常的君主相似,他也把自己的這種復雜性格帶到了作品當中。這也使得讀者們困惑于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會大談專制、陰謀詭計和欺詐術,會在那里慷慨激昂、不擇手段的傳授邪惡;①但在另一處的《論李維》里又會不厭其煩地大談共和、民主和公共德性。一個人兩部作品的觀點相左,這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并不少見: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里面謳歌自由、大膽預言民主時代的到來,但在《
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 2012年1期2012-01-27
- 大學生馬基雅維利主義傾向探微
095)大學生馬基雅維利主義傾向探微吳紅梅, 沈 麗(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95)個體的馬基雅維利主義傾向影響其對人際交往的態(tài)度與實踐。文章采用西方成熟量表,通過對南京某高校274名大學生樣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多數(shù)人的馬基雅維利主義水平比較低,約三分之一強的人屬于高馬基雅維利主義者;男生要比女生表現(xiàn)出較高的馬氏水平;非商科學生比商科學生表現(xiàn)出較高的水平;三個年級中,大一學生的馬氏水平最高;在所有學生中,城市大學生的馬氏水平最高,來自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年2期2011-11-13
- 對馬基雅維利的重釋:基于《曼陀羅》的文本分析
陳華文對馬基雅維利的重釋:基于《曼陀羅》的文本分析陳華文馬基雅維利形象在無數(shù)學者的詮釋下頗為分裂對立,而致力于做出統(tǒng)一解釋的努力總顯得理據(jù)不足。這都與解釋者局限于馬氏的政治著作文本有關。《曼陀羅》作為一個形式上直接處理現(xiàn)實生活的戲劇文本,傾向于表達普遍性的問題,這就提供了一個避開文本分歧的可能性。借助于戲劇行動,馬基雅維利充分闡發(fā)了一個人應該如何審慎行事的見解。在政治與戲劇這種并行結構中,人們會發(fā)現(xiàn)馬基雅維利學說的核心并不是共和主義,也不是愛國主義,而是關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11年1期2011-02-10
- 小學兒童心理理論、合作行為、“馬基雅維里主義”的關系*
、合作行為、“馬基雅維里主義”的關系*丁 芳 郭 勇 王曉芹(蘇州大學教育學院,蘇州 215123)采用多種心理理論任務(包括失言理解任務、白謊任務和故事理解任務)、合作行為任務、兒童馬氏量表等方法探討小學兒童心理理論、合作行為、“馬基雅維里主義”的關系。90名小學二、四、六年級兒童參加了研究。結果表明:(1)小學兒童心理理論與其合作行為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心理理論水平可以顯著預測合作行為水平。(2)小學兒童心理理論與其“馬基雅維里主義”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0年3期2010-10-17
- “沒有權力……”
古 楠尼科洛·馬基雅弗利這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思想家,在西方政治學說史著作中,被描述成權力政治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古典道德的叛逆者和邪惡的辯護人,政治欺詐的吹鼓手,首位經(jīng)驗政治學家,一位現(xiàn)實主義者,一位人文主義者,一位諷刺家等等。所有這些評價大都都基于馬基雅弗利所信奉和推崇的政治原則:沒有權力,人際關系就不可能有秩序,人際事務就一事無成;有效使用權力是與嚴守道德律令不相容的,不干壞事就成就不了大事。對于從古希臘的倫理政治學到中世紀的神學政治學來說,這些政治
讀書 1992年6期199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