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從菜市場或超市買了生鮮食材回來后,很多人第一直覺就是直接用水清洗,或者連洗都沒洗就直接放進冰箱。但很多生鮮食品其實并沒有你想象中那么干凈,建議在買回生鮮食材后用不同的方式清洗。
生肉在菜市場買回來的肉品總有股腥味,而且常會沾上肉販砧板上的污垢,因此買回來的肉品要好好洗干凈后才能食用。以豬肉來說,一般人都會把豬肉整塊沖洗,但這樣其實并沒有把豬肉洗干凈,反而會愈洗愈臟。建議將豬肉放在洗米水里浸泡5分鐘左右再洗,這樣臟物才容易洗掉。
內臟買回來的豬心、豬肝等總有一股異味,特別是豬大腸,如果沒洗干凈,煮起來的味道讓人退避三舍。建議內臟沖過水瀝干后,可在上面抹些面粉,再用水沖洗。這樣就可以把難聞的異味帶走,煮起來也不會有腥味了。
魚類不管是在傳統(tǒng)市場還是連鎖超市,買了魚難免會有腥味,用水沖洗雖然可以把表面的臟血和殘余的內臟洗干凈,但是濃濃的魚腥味還是揮之不去。建議可以將魚泡在冷水中,倒入兩湯匙的醋,過一小時候再去鱗清洗,或者用洗米水清洗,這樣就能把魚洗干凈,也一并帶走腥味。
螃蟹、貝類海鮮類本來就比較難清洗,尤其是螃蟹和貝類食物。生鮮螃蟹和貝類所蘊藏的臟東西不僅在表面還有體內。建議在清洗螃蟹時,可先用鹽水洗刷一下螃蟹的外殼,再將螃蟹放入淡鹽水中浸泡,讓它吐掉胃內的污物,并且反復換水確保干凈。而貝類泡在水中的同時,可以放上鐵制品或一把菜刀,因為鐵制品放到水中會氧化,使得水里的氧氣消失,逼得貝類增加呼吸次數,就能達到吐沙的效果了。
菇類大部分人都覺得清洗菇類很簡單,只要把表面的泥沙沖洗掉即可,所以經常隨便在水里淘了幾下就撈出來,殊不知這樣卻會讓菇類愈洗愈臟。菇類里層的皺褶容易藏匿細小沙粒而不容易清洗干凈,建議把菇類泡在溫水1小時左右,然后用手順著一個方向攪動10分鐘,讓褶折處慢慢舒展開,里面的臟物就會落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