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摘 要:改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質量,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的理解運用水平。所以,本文將針對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科 教學 微課 意義 原則
引 言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大眾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充實,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效果。所以,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該主動的引入微課模式進行運用。
(一)信息技術課教學中運用微課的意義
1、可以使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得到完善
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通過運用微課模式,有助于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需求,利用網(wǎng)絡技術、大數(shù)據(jù)資源,完善信息技術課程教材中內容的不足,有助于引入最新的信息技術知識,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1]
2、有助于信息技術課堂效率的提高
微課可以更加直觀、生動的向學生展示枯燥的、復雜的信息技術知識,能夠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就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提升。
3、有助于使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需求得到滿足
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需求往往存在差異,通過微課教學,有助于學生根據(jù)自身學習能力、需求等,在課后鞏固、復習所學的知識,提高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理解、運用水平。
4、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興趣
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在教學中,若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引入微課模式后,教師除了可以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傳授重點知識、解答問題外,還有助于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通過觀看微課視頻的方式自主學習知識、解決問題,有效的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了學生探究信息技術知識的興趣。
(二)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設計的原則
1、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選擇與組織
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在10min左右;而微課模式中的視頻,恰恰在5~10min左右,與學生一次性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相符;因此,教師在利用微課模式進行教學的時候,必須做好教學內容的科學選擇與組織,要主動發(fā)揮微課短小精干的優(yōu)勢。在制作微課內容時,應挑選重難點知識,要確保知識結構的整體性、獨立性、系統(tǒng)性不受影響。同時,要增加微課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與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性。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微課視頻,通過直觀、生動、趣味性強的視頻內容,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普及教學重難點知識。[2]
2、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
教師在設計微課方案的時候,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學習愛好、特點、能力,基于學生學習需求,合理的設計微課內容,從而才能維護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興趣。
3、做好設計創(chuàng)新
生動、有趣的微課開頭,將緊緊的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fā)學生對未知信息技術知識的探索興趣。所以,教師在微課設計中,要通過創(chuàng)新,賦予微課靈魂。
(三)信息技術學科在教學中的微課設計流程
1、微課設計分析
教師在設計微課之前,應首先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能力、學習訴求,通常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或者課下交流等方式取得上述信息。在設計微課時,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內容等,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合理的選擇重難點知識,并從網(wǎng)上搜集相關的視頻解析等內容,完善微課內容,提高微課教學的利用價值。
2、制作微視頻
教師應根據(jù)教學設計方案,科學的選擇場景編號、文字呈現(xiàn)模式、排版方式等,從而確定具體的微視頻腳本。明確微視頻腳本后,教師可以利用Flash軟件、PPT軟件、影音截取軟件等,將從互聯(lián)網(wǎng)中搜集而來的教學資源,根據(jù)學生特征及教學目標等合理的進行整合、處理,將其加工成一個時間在5~10分鐘的影音圖片結合的微視頻。
3、教師要做好微課互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教師在設計微視頻教學內容時,應在微視頻中增加“導學案”、“習題解答”等內容,在完成知識講解后,應要求學生完成微視頻習題的解答與分析,而教師在學生解答的過程中可以與學生展開互動,通過引導、點撥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完成相關習題的能力,利用互動環(huán)節(jié),還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師生距離。
例如,教師在《信息技術(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中“Flash遮罩動畫的制作”等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下通過溝通的方式了解不同層析學生的學習需求,然后結合學生日常學習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能力,在課下結合教學目標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搜尋與Flash遮罩動畫制作有關的視頻,接著教師可以在視頻中穿插教師自制的圖文解說內容,重點對重難點知識進行解析。之后,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5min時間閱讀課本,然后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微視頻內容,讓學生更加深入、有效的掌握本堂課的重難點知識,學生觀看完視頻后,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解答微視頻最后的習題,并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
在比如,教師在《信息技術(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中“CSS樣式表”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播放微視頻的方式普及教學知識,并為學生布置實踐習題,要求學生設計一個“宋體、36pt、紅色、加粗、加下劃線、傾斜”的外聯(lián)樣式,然后上傳到班級QQ群學習平臺上。教師檢測作業(yè),進而完成本節(jié)微課的教學指導。通過該教學指導,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便于之后教學的開展。[3]若學生完成效果較差或者未能完成,教師應及時修改教學方案、完善微課內容,并及時上傳到班級QQ群當中,要求學生主動閱覽、學習相關知識,最后在下堂課教學中重新播放該微視頻內容,鼓勵要求學生主動提出質疑,并為學生解難答疑,從而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根據(jù)學生學習狀況、結合教學目標等,合理的運用微課模式,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改善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理解及運用水平。
參考文獻:
[1] 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淺析[J].段偉慧.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5):45
[2] 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淺析[J].貢士敏.電腦迷.2018(05):142
[3] 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那文怡.華夏教師.2018(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