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高
摘 要:眾所周知,我國戲曲博大精深,是重要的藝術財富,也是彰顯中華民族精神的關鍵所在,已經(jīng)成為文化軟實力的一部分。在小學積極開展戲曲進校園已經(jīng)成為素質(zhì)教育的一部分,是提高小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本文從多個角度出發(fā),探析了小學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的重要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小學;戲曲;校園活動;途徑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19)12B-0107-02
戲曲主要來源于歌舞,是歷史悠久的舞臺藝術形式,所涉及到的內(nèi)容眾多,包括音樂、文字、美術、舞蹈、表演等,在幾千年的傳承下,戲曲藝術呈現(xiàn)出多樣性,作為世界三大古老戲劇文化之一,戲曲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在我國逐漸形成了五大戲曲劇種,分別是京劇、豫劇、越劇、評劇、黃梅戲。
毋庸置疑,我國是戲曲大國,戲曲種類繁多。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當前戲曲種類超過三百多種,經(jīng)典的劇目更是超過萬部,在我國文化體系中占據(jù)了重要的位置。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西方各種文化不斷輸出,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戲曲文化產(chǎn)生了影響,振興戲曲藝術責無旁貸。而這一項工作需要從娃娃抓起,要讓更多的小學生喜歡戲曲、愛上戲曲,所以積極做好戲曲進校園成為了目前的教育工作。筆者經(jīng)過歸納與總結,將戲曲活動進校園概述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 營造良好的戲曲文化氛圍
積極營造良好的戲曲文化氛圍至關重要,氛圍的營造能夠讓小學生對戲曲文化產(chǎn)生興趣,并且能夠提高其積極性與主動性。
(一)做好環(huán)境布置工作
環(huán)境布置是營造戲曲文化氛圍最為直接的方式,學校要重視戲曲環(huán)境布置工作,可以將學校的走廊、宣傳欄以及黑板等加以應用,通過這些載體宣傳戲曲文化布置要具有多樣性與豐富性的特點,不可過于單調(diào),因為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缺乏對事物的認識,所以在宣傳的時候要采取圖文并茂的方式,可以在黑板上畫戲曲臉譜、在宣傳欄里張貼與戲曲服裝相關的內(nèi)容,或者在校園長廊中宣傳戲曲的發(fā)展歷史,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潛移默化作用。
(二)加強視覺感受
在小學校園中還可以針對性地開展戲曲欣賞節(jié)目,比如通過校園廣播以及校園網(wǎng)站,盡可能地遵循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與生理特點,播放兒童喜歡的戲曲片段,達到提高小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如可以播放《打豬草》《花木蘭》等。
除此之外,在教師的引導下還可指引學生觀看戲曲頻道,如中央電視臺的戲曲節(jié)目,通過這類節(jié)目讓小學生對戲曲基本知識有所了解。一定程度上視聽在戲曲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戲曲文化也被稱之為視聽藝術,無論是婉轉的唱腔還是豐富的臉譜,均能夠?qū)蚯囆g自身的魅力加以體現(xiàn),因此在小學教育中要采取多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對戲曲作品加以欣賞、對戲曲大家的表演進行觀看,這樣才能對戲曲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從而對傳統(tǒng)民族文化產(chǎn)生興趣。
二、 開展課堂戲曲教學工作
要想真正實現(xiàn)戲曲文化進校園,就要將課堂作為主要的陣地,充分發(fā)揮出課堂的作用與價值。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在小學階段賞析其戲曲藝術教育的主要途徑,所以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將戲曲與教學內(nèi)容相互整合,并且要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由教師教授學生一些簡單的片段,比如《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等,以此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足教學要求。與此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加強自我訓練與學習,盡可能地掌握更多的戲曲知識,并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另外,還需要將戲曲課堂與其他課堂相互整合,比如在思想品德課程中將品德教育與戲曲知識相互結合,激發(fā)起學生對民族自豪感;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學習戲曲知識,包括戲曲的種類、戲曲中的角色等等;在美術課堂中可以指導學生繪制臉譜、制作頭飾等,使其感受到戲曲的色彩魅力;在體育課堂上則要引導學生學習戲曲的動作,讓學生感受到戲曲的形體之美;在音樂課堂中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唱念做打,學習簡單曲目。課堂教學可以無形之中提高小學生的戲曲素養(yǎng)。
三、開展特色的戲曲活動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為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戲曲素養(yǎng),使其對中華戲曲有所了解,可以要針對性地開展特色的戲曲活動,可以聘請戲曲專家或者戲曲表演者來到校園之中,開展戲曲知識講座,或者邀請當?shù)刂膽蚯鷪F隊在校園中表演戲曲節(jié)目,這樣師生通過活動互動能夠了解更多的戲曲知識,也能夠通過觀看表演而感受到戲曲的魅力。又或者在了解戲曲知識之后,成立戲曲興趣班,讓有興趣的學生參與其中,由專業(yè)教師加以指導,并在學習一段時間之后在學校中表演。戲曲興趣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身段訓練是基礎,教師或者專業(yè)的戲曲工作者要在業(yè)余時間引導學生,提高學生對戲曲動作的敏感度;二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戲曲演出機會,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戲曲演出的不可拘泥于一種形式,而是要通過多種方式加以引導,或者在每一次表演結束之后,對學生表演的情況進行總結,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學校還可以開展戲曲文化周,在一周的時間內(nèi)讓小學生學習戲曲知識、了解戲曲文化,最后通過知識搶答的方式加以鞏固,通過這種模式能夠讓小學生從本質(zhì)上認識到戲曲文化,促進形成人人愛唱戲的良好局面。
四、設置科學合理的戲曲學習方案
正如上文所言,小學生年齡小,對戲曲認識比較淺,對戲曲人物更是不甚理解,所以在開展戲曲文化進校園的活動中,需要盡可能依據(jù)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選擇易于接受的戲曲唱段,且所選擇的戲曲唱段具有正能量,是弘揚社會發(fā)展的主要旋律。與此同時,需要分析與研究的一點是,小學生的性格比較活潑,好玩是其天性,對節(jié)奏感較強的東西比較喜歡,所以筆者認為,可以選擇西皮腔為主的唱腔,或以京白為主的念白,這樣可實現(xiàn)其全面性發(fā)展。
但是因為戲曲的演繹與現(xiàn)實生活有著一定的差異,與小學生的生活存在距離,所以大多數(shù)小學生不甚理解,辨別能力比較差的小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會存在難度,所以教師需要對戲曲知識進行總結,然后利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表述為在通俗易懂的戲曲知識,以此提高小學生的興趣。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新課改的推進,戲曲進校園的工作至關重要,這是弘揚戲曲文化的一大途徑,也是提高小學生戲曲素養(yǎng)與修養(yǎng)的載體,更是校園文化的豐富體現(xiàn),對日后小學生繼承戲曲文化有著重要的幫助。
所以在新時期需要明確其要求,結合在教學中積極融入戲曲文化,開展戲曲文化進校園的活動。開展戲曲文化進校園教師需要做到全面性與多樣性,要營造良好的戲曲文化氛圍,開展課堂戲曲教學工作、開展特色的戲曲活動、設置科學合理的戲曲學習方案等,并要遵循基本的原則,做好引導與指引,真正發(fā)揮出該項活動的價值,提高其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徐瑩蓉.戲曲進校園的意義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0).
[2]許燕濱.南寧市“戲曲進校園”傳承創(chuàng)新研究[J].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4).
[3]龔建平.采茶戲飛舞校園——南康市逸夫小學開展“贛南采茶戲進校園”活動[J].江西教育,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