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蘭鋒,薛彥齊
(南通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江蘇南通 226019)
同課異構是圍繞相同的教學內容和研究主題,根據(jù)不同的學情、課程資源采用的多元化教學設計、反思和研究,其內涵是指相同的教學內容或研究主題,此為“同課”;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情和不同的課程資源開展不同的教學設計、教材理解、教學風格、教學策略和教學結構,此為“異構”,體現(xiàn)出一種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yè)引領于一體的教學活動,可以將其引入到高校體育教學設計之中,多元化地開展體育課堂教學,促進高校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發(fā)展。
同課異構是一種全新的校本教研模式,針對同一教學內容和主題,充分考慮具體學情、課程資源,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構思、設計,形成適宜的、多元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教學結構,更好地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其實施流程主要為:確定課題——自主備課——教學實施——評課研討——同課再構——交流推廣。在確定具體的教學內容、授課對象的前提下,進行上課前的教材、教法的研究和分析,可以通過個人思考、備課和集體研討的方式,撰寫切實可行、合理化的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實施之后進行評課研討,剖析教學行為、教學策略中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針對性地加以改進和優(yōu)化,并進行教學活動的有效延展和推廣。
同課異構教學活動的關注點及其作用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方面:(1)注重教材的開發(fā)、挖掘和全面分析,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進行轉變。(2)教學實施。在新型的教研活動之中,要轉變被動參與的方式,倡導個體積極主動性參與,實現(xiàn)集體通力合作、思維交流和碰撞,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和場所,進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發(fā)展。(3)打造高效課堂??梢酝ㄟ^不同途徑切入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能力,打造高效課堂,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2.1 體育課教學培養(yǎng)目標不夠清晰
當前的高校體育課教學培養(yǎng)目標不夠清晰,對于素質教育的理解相對片面和狹隘,表現(xiàn)出過于理論化、實踐化的弊端,缺乏對學生具體學情的充分考慮,在教學中過多講授體育活動規(guī)范、行為規(guī)范等理論知識,而沒有適當增加競技性體育運動內容,導致體育課教學成為一種“說教式”的教學。
2.2 高校體育教學設計相對單一化
當前的高校體育課教學內容和設計方式過于單一化,使學生產(chǎn)生抵觸或厭煩的心理,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體育運動學習興趣,降低了高校體育課教學的實效性。同時,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沒有根據(jù)學生的個人愛好、身體素質等進行合理調整和設計,學生無法獲取與自己個性相適宜的體育學習內容,逐漸喪失了體育學習的興趣和動機,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運動發(fā)展優(yōu)勢。
2.3 體育教學效率偏低
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學存在形式化講授教學的現(xiàn)象,大多依據(jù)教學大綱和相關要求開展體育展覽賞析、運動損傷病癥處理等,難以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文化素養(yǎng),導致體育教學效率偏低,實效性不強。
以籃球三步上籃同課異構教學為例,三名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風格和設計,其中:A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講解、示范教學,教學風格表現(xiàn)為循規(guī)蹈矩、墨守陳規(guī)。B教師采用相對靈巧的教學設計和方法,然而教學風格和語言卻相對沉悶,難以調動學生的體育運動參與熱情。C教師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具體學情特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詼諧風趣的教學語言和風格吸收學生,形成寬松、愉悅的體育課堂氛圍,較好地生成體育高效課堂。
3.1 準備部分的教學設計。三個教師依循教學常規(guī)進行設計,A教師采用慢跑熱身+徒手操的設計方法,B教師采用慢跑熱身+運球練習熟悉球性的設計方法,C教師采用慢跑熱身+跑動中單腳起跳、籃球接力游戲的設計方法,讓學生進行左右傳遞球、頭上胯下傳遞球的體育游戲。通過對比分析可知,C教師在慢跑中穿插輔助練習,為后續(xù)的三步上籃技術動作的練習有良好的準備作用,相較于A、B教師的教學設計效果更佳。
3.2 基本部分的教學設計。(1)A教師的教學設計:介紹本課的教學內容,講解動作要點,并進行動作示范,包括完整動作示范、慢速分解動作示范、快速完整動作示范,并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并給予相應的提示,最后進入小組互評和討論環(huán)節(jié)。(2)B教師的教學設計。導入新課,并采用倒序教學法進行示范講解教學,即:籃下一腿蹬地起跳、另一腿屈膝上提的同時進行舉球投籃的練習;邁步起跳接跳起投籃;跨步接球接邁步起跳投籃;小碎步接跨步接球接邁步起跳投籃。讓學生分組進行自由練習,并給予適時的點撥和指導,最后進入集體討論和點評環(huán)節(jié)。(3)C教師的教學設計。導入新課,講解籃球進球的不同方式,如:投籃、扣籃、三步上籃。采用無球練習,讓學生練習靜止開始上三步籃、齊步走接三步籃;再采用障礙物輔助上三步練習,讓學生練習靜止+障礙物上三步練習、碎步始接三步、上三步投球過彩旗帶;練習接固定球上三步,包括靜止開始上三步、碎步調整接三步;練習接自拋反彈球上三步,包括靜止開始上三步、碎步調整接三步。最后進行小組討論和游戲。
在上述教學設計中,C教師通過問答的方式引領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期待,并適時給予學生心理暗示,巧妙運用體操墊、障礙物、彩旗帶等開展三步上籃練習,增強學生運動的難度和密度,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3.3 結束部分的教學設計。三個教師均讓學生在結束部分做體前屈柔韌性拉伸,而C教師則更加巧妙地融入音樂瑜伽練習方式,讓學生快速地進入到身體和心理的輕松狀態(tài)。
4.1 提升體育教師的自身能力
體育教師要注重自身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管理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使高校體育教學的“同課異構”設計更具有開放性和自主性,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合理把握體育課的運動負荷量、練習密度,提升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和創(chuàng)新性。
4.2 注重體育課堂教學結構的優(yōu)化
要合理設定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基于共同的教學內容和研究主題,進行比較式、多樣化的教學研討和教學設計,充分考慮教師自身實際情況、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運動認知實際狀態(tài)等,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同時,要在體育“同課異構”的教學過程中,細化課堂導入方法、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升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yǎng)。還要注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有序銜接,通過主動設疑、獨立思考、體驗練習、集體討論等方式,確保各個體育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流暢、連貫性銜接,并通過互動合作型體育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運動期待心理,對學生產(chǎn)生啟迪,獲得最佳的教學效益。
總之,高校體育教學設計的“同課異構”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具體學情和特點,根據(jù)體育教學要求和標準進行多樣化的教學設計,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體育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