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運娟
摘要:“互聯(lián)網+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而微課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手段,對促進學生發(fā)展,使學生具備可持續(xù)性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語文承擔著傳承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培養(yǎng)高中生人文素養(yǎng)的大任。在古代詩歌教學中應用微課,可以使高中生獲得更多的語文知識與技能,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本文主要是以古代詩歌教學為例,結合微課短小精悍的特點,探討微課在高中古代詩歌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為詩歌教學提供可行的借鑒與指導。
關鍵詞:微課;古代詩歌教學;創(chuàng)新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11-0103
古代詩歌是我國文化的精髓,承擔著傳承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重任。但是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古代詩歌的課堂教學往往枯燥單調效率低下,這使得學生的詩歌鑒賞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迫切需要轉變這種教學模式。微課作為互聯(lián)網時代一種新的教學資源,如果充分應用到高中古代詩歌教學中,對提升課堂學習氛圍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微課教學的目的及意義
以教材為依托,以高考題型為延伸,先講解答題技巧,再根據(jù)考點類型進行歸納總結,充分發(fā)揮微課短小精悍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尤其在高三備考最后階段時間緊,學生學得很累,又茫然不知所措,此時微課恰好能有效地緩解學生的壓力,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提高解題效率,提升語文素養(yǎng)。表達技巧是歷年來高考詩歌鑒賞題的重難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課教會學生靈活掌握詩詞的表達技巧,為高中古典詩詞教學提供一點借鑒和指導。
二、微課在高中古代詩歌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
2019年高考語文考試大綱對詩歌鑒賞評價題型規(guī)定: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主要從兩方面進行考查,一是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二是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要求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鑒別、賞析和評說,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能力層級達到了D等級。對于本校學生來說,由于閱讀理解能力差,此題失分普遍較多。雖然從高一就一直強調詩詞鑒賞題的答題技巧,第一輪復習也費時較多,但效果不太顯著。詩詞鑒賞題型寬泛,難以全面把握,容易顧此失彼。所以,用傳統(tǒng)單一的粉筆加黑板加PPT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也不能高效掌控復雜瑣碎的題型。
1. 選擇合適的微課類型。語文學科的課堂呈現(xiàn)特點之一是文字多,而微課正好可以巧妙解決此難題。語文課堂的微課可以有兩種模式:一是PPT式微課,時間在5~10分鐘,不宜過長或太短,過長學生看了會厭煩,太短又不能將知識點講透。二是講課式微課,由教師根據(jù)課程或考點要求,按照知識模塊分系列分類別進行講課拍攝,經過后期編輯剪切,轉換成視頻。根據(jù)高考詩歌鑒賞的考點要求,可以將上述兩種類型巧妙結合使用,針對不同知識點,依據(jù)考點的難易程度,采取不同的微課方式。例如,“詩歌鑒賞中的表達技巧”這一考點,涉及的知識點瑣碎繁雜,學生很難掌握且容易混淆,教師可以將知識點分門別類總結歸納,再以PPT和微視頻的形式將知識點展示給學生。如學習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時,在“知人論世”這一環(huán)節(jié),先視頻播放李煜短暫的人生,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李煜“做個詞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的生活經歷,明白了李煜是如何把人生最深的痛變成最絢爛的詩,由此對于詩歌是如何表達作者感情的,就很容易理解了。
2. 微課在高考題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以2018年浙江卷的詩歌鑒賞題為例,具體闡釋了微課在高中古代詩歌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
送王昌齡
李頎
漕水東去遠,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數(shù)千里,中無蒲稗生。
夕陽滿舟楫,但愛微波清。
舉酒林月上,解衣沙鳥鳴。
夜來蓮花界,夢里金陵城。
嘆息此離別,悠悠江海行。
【注】蓮花界:佛寺,詩中指洛陽白馬寺。
這首詩與柳永《雨霖鈴》這首詞都應用了點染手法,試賞析本詩的點染手法。(6分)
該題考查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吹筋}目,很多學生都不知所措,不知從何著手,思路混亂,答案五花八門,有的根本不著邊際,該題學生普遍反映較難。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可以將題目解析設計成微課,用視頻展現(xiàn)試題分析,將難懂的知識點用學生最喜歡的視頻形式呈現(xiàn)出來,加深學生的印象。
其實,仔細審題不難發(fā)現(xiàn),本題考查的就是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首先要了解“點染”這一表現(xiàn)手法,所謂“點”,就是點明,將所要抒寫的情感道理,一語點明,使讀者了然于胸;所謂“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體的事物景物將所點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來,以便讀者對其能更具體、更生動地把握。然后了解柳永《雨霖鈴》中點染手法的應用。柳永《雨霖鈴》下闕,舉筆便點明離別的冷落、凄清,接著便以“清秋”作第一重渲染,再用“楊柳岸、曉風殘月”做第二重渲染,其冷落、凄清的氣氛便具體可感了,點染手法鮮明。
表現(xiàn)手法屬于詩歌表達技巧的一個方面,主要包括比興、渲染、烘托、抑揚結合、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等,知識點很多,而且每種手法后面還包含其他子手法。對于我們二類學校的學生來說,記憶依然不牢固,很多概念總是相互混淆,做題思路混亂。每天面對紙質的東西,學生是會厭煩的,更不用說牢固記憶了。如果將知識點歸納整理,做成圖片或動畫以視頻呈現(xiàn),再結合微課教學,不論知識點有多紛繁復雜,十分鐘的動畫視頻足以將抽象的詩歌鑒賞知識點以生動具體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學生看得開心,教師教得輕松。
總之,依照考試大綱的要求,研究落實好考點知識點,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記憶積累知識點,以點帶面,逐步完善知識體系,使學生可以更好地迎接高考,是每一個高中教師的職責,也是我們探索研究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學中只有多思考、多學習,以現(xiàn)代技術輔助傳統(tǒng)教學,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基于微課的高中古典詩詞教學創(chuàng)新應用研究》科研成果,立項批準號:2019YQJK390。
(作者單位:廣東省陽江市第三中學 ? 529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