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叢虎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學當中不僅要注重對知識技能的教學,還要重視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所以這就必須要重視物理實驗教學,及時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確保物理實驗在學生學習當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將重點對其教學實踐方式進行簡要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探索和實踐
引言:
在新課改當中要求現(xiàn)代教育必須要讓學生們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來,并在實踐操作之中實現(xiàn)快樂學習,掌握更多物理技能及基礎知識。這樣看來物理實驗教學是最符合新課改要求的一種方式,也是實現(xiàn)素質教育目標的關鍵方法,它可以把原先晦澀生硬的物理知識具象化和生動化,進一步激發(fā)大家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自主性。所以教師必須要立足于實驗,讓大家主動參與實驗,將整個教學活動轉變成為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過程。
一、存在的問題
一直以來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導致初中的物理實驗基本上都是理論知識的附屬品,在具體操作的時候也都是去驗證前人已經(jīng)得到的結果,因此整體操作還基本處在死板不敢變通的情況下。這種只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進行的實驗,教師不存在的課程意識,尚未將教學和學生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所以是根據(jù)不利于學生思維培養(yǎng)的,同時也不利于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更不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所以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迫在眉睫。
二、教學策略
(一)通過自由探究實驗,激發(fā)學生思維
在進行物理實驗的過程中必須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和時間,以此激發(fā)其潛在思維,所以這就必須要設計出高度自由的探究式實驗,讓學生在實驗當中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進一步鍛煉發(fā)散性思維。新課改要求要把課堂交還給學生,注重對興趣與主動性的培養(yǎng)。所以在設計實驗的時候在準備好實驗材料之后,就可以讓大家自主設計實驗步驟,并動手操作,最終獲得實驗結果出具實驗報告[1]。這樣一來不但能夠讓大家在整個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在自主思考之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及探究能力,還能夠將原先靜態(tài)的物理知識轉變成為更容易理解的內容。例如:在教授“音調”的時候,就可以將大家分為幾個小組,讓其在相同的燒杯之中導入體積不同的水,然后通過筷子敲擊杯子的方式去思考杯子發(fā)出的聲音為什么會有所不同?或者在引導大家做“電流熱效應的影響因素”實驗時,可以讓大家親自去觸摸電線和燈泡,然后去體會溫度的不同,進而去思考為什么燈泡會發(fā)熱電線卻不會呢?如果把燈泡換成功率更大的電爐,電線的溫度是不是也會升高呢?通過這樣探究性的實驗可以更好地創(chuàng)設出實驗情境,并引發(fā)大家猜想,從而調動起來研究的欲望,激發(fā)其潛在的思維。
(二)通過演示實驗,促進學生吸收知識
因為物理知識與概念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別是對于初中生來說要想將其中的知識內容理解并掌握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這就導致一些學生對物理學習產(chǎn)生了一定的畏懼感。然而使用物理演示實驗講解相關知識概念,就可以突破其重難點,并加深學生印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2]。例如在教授“相互作用力”這節(jié)內容時就可以設計出指壓小彈簧、推墻壁以及扔粉筆幾個小實驗,實現(xiàn)良好的課堂導入。在演示實驗完成之后再提出問題,“大家在小實驗之中都觀察到了哪些力?”讓大家進行猜想,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去談一談還有哪一些生活現(xiàn)象之中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從而對相互作用力有一個初步性的了解。接下來再設計按壓氣球和推桌子實驗,推完桌子之后地面出現(xiàn)滑動的痕跡,再讓大家再去進行觀察,明確彈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到最后給大家演示把兩塊磁鐵分別放到兩個小車上面,當兩塊磁鐵同極相對的時候小車相互推開,讓大家明確磁體產(chǎn)生的力也是相互作用的。
通過各類演示演示,可以有效導入新知識,并將教材當中抽象的知識概念轉化成為學生們易于理解的問題,使知識概念的理解和記憶更為深刻,掌握相應的物理規(guī)律。
(三)通過對比實驗,深入掌握知識內容
對比實驗就是開展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分別對不同的物理現(xiàn)象進行比較,從而明確物理現(xiàn)象之間存在的差別。對比實驗法同樣也是通過常規(guī)的操作方式和觀察方法進行物理實驗的,并在其過程中讓大家仔細觀察,從而提升學生的洞察能力,更好地解決物理教學中的問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組織大家開展“影響摩擦力大小相關因素”的實驗時,可以指導大家運用彈簧測力器分別將地面、桌布、書桌上的木塊拉動,進行勻速直線運動,獲得拉力值,并記錄不同的測量結果,然后在木塊上面依次方上100g和200g的砝碼,再運用拉力器分別在地面、桌布、書桌上拉動,勻速直線運動,獲得拉力值,然后再記錄下來,最后把實驗結果比較分析,讓大家得到摩擦力和壓力與表面積之間存在的關系。又或者在教授“壓力壓強”的時候,教師先拿出來一個雞蛋讓大家放在手里握,試一試是否會碎,結果是不會碎,再然后讓大家把雞蛋在桌角上輕輕磕一下,很容易就碎了,從而就可以讓學生得知在壓力條件相等的情況下,受力的面積越小,壓強就會越大,反之則越小。通過這種簡便的物理實驗往往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并直觀表示出物理概念的本質內容,讓大家在獲得正確結論,提升自身觀察能力。
(四)用實驗輔助教學,簡化教學難點
在進行演示實驗之前先提出來這樣兩個問題:“把一個220V60W的燈泡和一個220V100W的燈泡并聯(lián)在同一個電路之中,哪一個會比較亮呢?”這時候學生們就會回答“220V100W的更亮”;然后再提出來“把一個220V60W的燈泡和一個220V100W的燈泡串聯(lián)在一個電路之中,哪一個會比較亮呢?”這時候有人會回答“220V60W的燈泡更亮”,有人卻認為“220V100W的更亮”,這就能夠發(fā)現(xiàn)大家對于這一節(jié)知識理解地不夠透徹,所以這時候開始演示實驗。最終實驗表明“220V60W”的更亮,在大家紛紛表示疑問的時候馬上講解具體原因,即在串聯(lián)之下燈泡電流都是一樣的,60W的電阻更大,依照公式P=UI就可以得到最亮的燈泡是哪一個。大家在通過公式計算完獲得結論,并在演示實驗之下突破了教學重難點,保證了教學有效性。
(五)創(chuàng)設更多親手實驗的機會
在進行物理教學的時候,大家親手操作實驗的機會并不是很多,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在教師的演示實驗之下學習物理的。但是只是讓學生們去進行觀察是完全不能滿足學習需求的,所以這就必須要積極鼓勵大家運用課外活動時間去進行實驗,從而彌補課堂上不能親自操作的不足。例如,可以直接將把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實驗小組,然后給各個小組布置課后實驗任務。就算是學生在課后進行實驗操作,教師也都必須要及時跟進和指導,強調其中的注意事項,保證安全。另外學校的實驗室也要定期向學生開放,讓大家可以利用空余時間去探究和學習,教師再統(tǒng)一管理。這樣一來不但能夠給學生們提供更多實驗條件和環(huán)境,還能夠防止學生私自實驗可能會出現(xiàn)的危險事故。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物理實驗不但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方式。物理教師必須要明確物理實驗的重要性,然后運用靈活有效的方式,將實驗教學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確保在培養(yǎng)大家實驗技能的過程中,還能夠促進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以此保證教學質量,讓學生們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培強. 重視實驗捕捉,優(yōu)化課堂教學——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策略[J]. 學園, 2018(11).
[2]何振勤.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思路[J]. 學周刊, 2018, 381(33):79-80.
(作者單位:甘肅省禮縣石橋鎮(zhèn)圣泉九年制學校,甘肅 禮縣 74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