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時代的逐漸深入,新課程標準改革也更加深入人心,而新課改的目標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核心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從而使教育進入了“3.0時代”。所謂核心素養(yǎng),即是全面發(fā)展的代名詞,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包含對學生情感、技能、知識、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yǎng),是學生自身全面發(fā)展的必經之路,也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教學模式;探究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9-004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9.040
一、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單一、教學理念落后
我國目前的高中教學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師講課學生學習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進行相關知識的灌輸,學生不需要帶任何思考,只需要將教師傳授的相關知識記在腦中就可以。這種被動的傳授知識方式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和自主能力,教師為追求上課效率而忽視了與學生進行交流,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并且學習效率也有所影響。大多數(shù)時間,學生只是在接受教師的知識,沒有進行獨立思考,導致其沒有真正吸收理解課堂上的知識,只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形成肌肉記憶,這樣的方法不但沒有探究性和創(chuàng)新性,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也有不小的隱患。同時,奮斗在一線的教學工作者的教學理念已經相對落后,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趨勢。
(二)教學內容單一、缺乏生活化
由于當前高中化學所使用的教學課本仍然以理論教學為主,缺乏實踐性,對于學生的生活和實際問題的解決沒有任何的幫助。這種脫離生活的教學不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并且對于他們未來的健康成長也有一定的不利影響。基于當前核心素養(yǎng)教學模式的要求,相關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需求,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知識面和更為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上課的積極性,使其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來。
二、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教學模式的培養(yǎng)措施
(一)激趣導入,創(chuàng)設學生的認知情境,感受化學學科帶來的魅力
都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在學生學習生涯里,不論哪個階段,都離不開對科目的興趣學習。只有有興趣,才能學習好,興趣是學習的導師。教師在化學課堂的開始,就要用引人入勝的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待化學的態(tài)度即是一門有趣的學科。例如,在學習《鋁金屬材料》這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采用讓學生先自行收集身邊生活中的鋁制品,并且思考鋁制品還存在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可以大膽地想象,也可以拍照收集。學生的收集品可以在課堂中相互展示出來,而教師可以將神舟載人航天系列飛船的圖片用PPT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鋁制品用途的廣泛,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魅力。
(二)探究實驗,延伸學生的認知角度,體驗化學學科的創(chuàng)新意識
化學科目相較其他科目而言具有一定的實操性,通過化學實驗的引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精心編排課堂內容,完成相關教學內容的教學,并且將相關化學實驗引入到課堂上來,使學生通過自主操作和討論學習完成相關知識點的學習,這樣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進行相關化學實驗的操作能夠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結合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做到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性和邏輯嚴謹性,通過實驗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檢驗,做好相應的總結反思工作,從而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并且能夠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在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中,大多數(shù)人是通過學習成績來衡量學生學習的好壞的,這也造成了很多教師以分數(shù)為根本,忽略了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兩千年前的教育學家孔子就說過要因材施教,這一理念執(zhí)行到今天卻被人們忽視。因此作為一線的教學工作者,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更新理念,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重新樹立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觀念,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創(chuàng)新的課堂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強化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并且能夠加深學習印象,為其投入到化學課堂建設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時對于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教學質量也是一次不小的提升。教師應該加強對于先進教學理念的持續(xù)關注,為其在課堂的實踐過程中奠定理論基礎,同時也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教師也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交流學習,完成對學生相關知識的傳授,體現(xiàn)公平教育。
三、結語
在當前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加強對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其不單單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次機會,也是更新教師教學理念的一次機會。因此作為所有活動的參與者,教師應該加強引導,并且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建設中來,為學生未來發(fā)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從而推進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栓岐.高中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4).
[2]伍敏.高中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亞太教育,2015(13).
[責任編輯 胡雅君]
作者簡介: 張揚清(1970.4— ),男,漢族,甘肅岷縣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