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輔導員不僅要管理學生的各方面事務,而且還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素質和能力的重任,可以說是影響學生成長成才的核心力量之一,在學校和學生之間起著橋梁作用。高校輔導員奮戰(zhàn)在學生工作的第一線,其自身能力與素質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發(fā)展,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能力有弱化趨勢。本文試著對造成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能力弱化的因素進行分析,以期引起社會和高校的重視,提高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工作能力;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9-00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9.001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高等教育也正經歷著跨越式的發(fā)展。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正在向著普及化階段前進。伴隨著高等教育的發(fā)展,高校輔導員隊伍也在飛快發(fā)展,高校輔導員隊伍作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進入到高校的生源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既有整體素質較好的“學霸”,也有素質普通的學生。在開放性的大學校園背景下,生源的多樣性和特殊性對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不再是象牙塔,不再是獨立的精神家園。社會一定會影響高校,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高校輔導員工作在學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線,其自身能力與素質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影響著學生的培養(yǎng)質量和水平,進而影響高等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影響著我國的高等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度。國家出臺了相關的政策以加強高校輔導員建設,而在現(xiàn)實中,有些高校在政策落實上并不到位,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均出現(xiàn)了弱化趨勢。為了實現(xiàn)中國夢,實現(xiàn)高等教育夢,為了提高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能力和水平,為了高校輔導員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我們不得不分析其原因。
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事物的發(fā)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下面我們從內外兩個方面分析造成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能力弱化的原因。
一、影響高校輔導員工作能力的內因
(一)忽視職業(yè)理想和職業(yè)規(guī)劃
高校輔導員在正式上崗前,都要崗前培訓,這已經成為了一種制度。輔導員在正式履職后,間或會參加提升輔導員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培訓,培訓往往會涉獵輔導員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內容。而高校輔導員培訓后,回到工作崗位,能為自身作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并按照現(xiàn)實情況調整、完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少之又少。絕大部分輔導員要么是預設了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但未能執(zhí)行,要么就是在“白加黑,五加二”的繁忙工作中將其無情拋棄。夢想總是要有的,高校輔導員也應該有自己的夢想。高校輔導員這份職業(yè),面對現(xiàn)實或許有著百般無奈。從事高校輔導員工作之前,也許對高校輔導員工作有過期待,真正走上高校輔導員崗位后,現(xiàn)實中不盡如人意的工作氛圍、突發(fā)性的學生意外事件、繁雜的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等,給高校輔導員帶來了超常的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在安全穩(wěn)定工作壓倒一切的思維模式下,大部分高校輔導員忙于日常工作,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分析、梳理、規(guī)劃工作,能簡單完成日常工作就已經耗費了相當多的精力。在這樣的工作模式下,高校輔導員又怎么會有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又怎么能發(fā)揮“靈魂工程師”的作用呢?
(二)工作積極性不夠
高校輔導員剛入職時,面對新的工作環(huán)境和工作內容,他們還是會懷著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盡心盡職去做好每一件工作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逐漸了解了輔導員工作內容和程序,新手變成了老手,剛入職時的新鮮感慢慢消失了。他們的工作狀態(tài)開始出現(xiàn)偏差,熱情已被耗盡,開始應付工作、消極怠工,并將本該自己親自完成的工作“二傳”給學生干部,甚至有些工作根本就不去落實,陽奉陰違。
(三)學生管理工作的藝術性有待提高
作為高校輔導員,我們肩負著培養(yǎng)國家“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國家和學校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高校輔導員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輔導員的作用不僅僅是將國家、學校的目標和任務,簡單“二傳”給學生,而是要將上訴目標和任務經過輔導員的學習、消化后,藝術性地進行加工再造,深入淺出,簡單易懂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掌握上述目標和任務的內涵和精髓,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學生所反饋的信息,輔導員要站在國家和學校的高度,進行梳理、分析和總結,做好引導疏導工作,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學生的需要,喪失立場。
對于一些重要線索和跡象,要及時上報。部分高校輔導員只是充當了“二傳手”的角色,甚至有些“二傳手”還把工作“傳”歪了。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工作落實不到位。作為大學生的一線管理者,高校輔導員要明白“親其師信其道”“攻堅不如攻心”“說教不如踐行”,要走近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高校輔導員切忌高高在上,脫離學生實際,牢記不恰當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會造成學生的抵觸和反感。
(四)總體素質提升緩慢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高等教育面臨的局勢越來越復雜,高校作為社會子系統(tǒng)之一,必須與社會大系統(tǒng)充分交換信息。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系統(tǒng)內的工作人員,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概念,努力學習出現(xiàn)的新知識、新技能,以應對各種復雜局面。
高校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工作量較大,必須處理大量的繁雜日常事務,“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客觀上沒有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造成工作能力提升較慢,甚至沒有提升。主觀上,高校上上下下都認為,高校輔導員目前的能力和水平足以應對學生管理工作的現(xiàn)狀,缺少學習提高的內在動力。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對高校輔導員的能力素質要求會越來越高,越來越需要“寬口徑、厚基礎”的全能型輔導員。高校輔導員作為一線的學生工作者,其總體素質直接影響其教育工作的執(zhí)行力、說服力和可信度。
二、影響高校輔導員工作能力的外因
(一)高校對輔導員工作重視不夠
高校輔導員作為最基層的學校學生工作人員,常年奮戰(zhàn)在學生工作的第一線,卻得不到一線工作者應有的尊重和關注。高校工作中的科研、學科和專業(yè)建設、高端人才的引進很受重視,但常常忽視輔導員的引進和培養(yǎng),對輔導員工作的工作狀態(tài)也不夠了解。輔導員被認為是最普通的行政工作者,其工作性質也被認為是簡單的事務性工作,人人都可以從事,甚至有些高校把輔導員與宿管工作人員相提并論。
(二)高校輔導員承擔的工作任務繁重
高校輔導員是學校學生工作的直接執(zhí)行者,其工作內容既包括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包括對學生的行為教育,兩項教育工作包含大量的日常工作事務,想要做好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此外,高校輔導員同時還要從事以下工作:意識形態(tài)的宣傳教育工作、學校大政方針的學習宣傳、寢室內務檢查及違章用電等安全排查、學生課堂考勤、各類考試的考風考紀教育及巡考監(jiān)考、組織學生參加或自身被要求參加校內外組織的各類會議和文體活動、迎新就業(yè)、各職能部門分派的各類工作任務等。面對繁重的日常工作和巨大的工作壓力,輔導員自我學習、自我提升就成為了一句美麗的口號。
(三)高校輔導員待遇偏低
學校給予高校輔導員的工資待遇較低,且缺乏有效的激勵晉升機制,沒有與經濟的發(fā)展同步,難以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的需要。部分高校對于輔導員工作的評價“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對于認真履職的輔導員缺乏實際而有效的激勵措施。
(四)對高校輔導員的培訓不夠
隨著高等教育的迅猛發(fā)展,各類專項培訓也越來越多。在終生學習的理念下,對高校輔導員的培訓仍然偏少。有的高校忽略了對本校輔導員的校內外培訓,這就從意識上影響了高校輔導員,使其自身也輕視學習培訓,使輔導員疏于學習充電,從而導致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得不到提升。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高等教育大眾化,造成高校輔導員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弱化的因素還有很多,我在此僅做了粗淺分析。高校教師是令人神往的職業(yè)之一,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教師的一員,理應分享教師職業(yè)的神圣。而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校輔導員,對社會、對個人而言,都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還需輔導員的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王志玲,李民,馮利哲.影響高校輔導員教育和管理效果的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1).
[2]姜少英.沈陽市高校輔導員職業(yè)能力提升的影響因素及相關性分析[J].文學教育(下),2016(8).
[3]孫寧.高校輔導員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及發(fā)展研究[J].才智,2012(22).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劉光勝(1975.8— ),男,漢族,江西南康人,講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