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虹
摘 要:體育舞蹈課是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藝體類的重要選修課程。其生源以非體育專業(yè)學生為主,學生在知識基礎、興趣特長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加之課程設置、師資力量等方面的缺陷,給高校公共體育舞蹈教學造成了較大的障礙。文章基于公共體育舞蹈課程教學的實際,探討當前高校公共體育舞蹈教學的瓶頸與對策,以期高效構建大學公共體育課程體系。
關鍵詞:公共體育舞蹈;藝體素養(yǎng);校本課程;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7-16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35-0084-02
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高校公共體育舞蹈課程教學體系,教師需要正確認識它的學科價值,認清其面臨的諸多困境,從而有針對性地探索出明晰的課程教學發(fā)展方向,更好地服務于選修該課程的高校學生。
一、高校公共體育舞蹈課程的教學價值
(一)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相對于高中生而言,大學生具有較為寬裕的自主支配時間。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電視劇、購物、刷朋友圈不能自拔,忘卻了作為一名大學生的學習使命,在娛樂上過度放縱,這不利于其學習與身心健康發(fā)展。高校公共體育舞蹈課程集文化、娛樂、健身功能于一體,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該課程通常設置在周末,能夠讓學生合理地利用周末的閑余時間進行學習與活動,學生的大學生活增添養(yǎng)分。
(二)提升學生的藝體素養(yǎng)
體育舞蹈技能教學以體育舞蹈基本技術和心肺機能訓練為主,分摩登舞項群(包括華爾茲、維也納華爾茲、探戈、狐步和快步舞)和拉丁舞項群(包括倫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其集音樂、舞蹈、競技、健身等于一體,具有明顯的藝術發(fā)展與體育鍛煉的功能,對提升大學生的藝術與體育素養(yǎng)具有積極的作用,是促進大學生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三)提供良好的社交平臺
信息網絡技術在拉近人們的空間距離的同時也拉開了彼此的心理距離。當代大學生都是網絡“原住民”,常常將自己封鎖在狹隘的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其社交意識與能力逐漸退化。公共體育課程為大學生的健康社交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不同專業(yè)與學習背景的彼此陌生的同學共同學習,通過舞蹈的交誼、合作,增加了溝通交流的機會,拓展了人際交往圈。
二、高校公共體育舞蹈教學面臨的困境
(一)學習態(tài)度不端,缺乏學習興趣
學習高校公共體育舞蹈課程的學生大都為非藝體專業(yè)學生,盡管該課程非冷門課程,但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選課動機方面并不單純。部分學生抱著對該課程的好奇來選課,對課程認識不足,面對枯燥的理論學習以及難度較大的技能訓練課程時,會存在明顯的厭學情緒。還有部分學生以爭取學分而選課,至于選什么課程則無所謂,選課的隨意性、從眾心理嚴重。“三分鐘熱度”在本專業(yè)學習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即課程剛開授階段學生間交往積極,學習較為主動,但是隨著課程的逐漸深入,學生的逃課、上課睡覺等現(xiàn)象明顯增加,學習主動性欠缺。
(二)課程體系不明,缺乏校本特色
當前的高校公共體育舞蹈課程多以《體育與健康》《體育舞蹈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專業(yè)選修課程系列教材》為藍本進行理論知識授課以及技能教學。課程普遍存在偏重理論授課,技能實訓比例偏少的狀況;在課時安排方面趨于平均,沒有在重要章節(jié)以及重難點技能訓練方面有所側重;沒有突出重點知識章節(jié)的學習;拘泥于教材,沒有根據學情、校情進行靈活設置與調整,缺乏特色。
(三)師資力量短缺,缺乏教學熱情
體育專業(yè)師資短缺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在師范類高校尤其如此。不僅在人數上趨于緊張,而且在學歷上偏低,在知識結構上偏于理論型,專業(yè)舞蹈技能較為薄弱。教師在必修課教學中已經疲于應付,因而在選修課程上花的精力十分有限。繁重的教學任務和考核壓力導致教師教學熱情低下,職業(yè)倦怠情緒滋長,這既不利于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與個人發(fā)展,也不利于學生的體育舞蹈學習。
(四)教學方法傳統(tǒng),缺乏時代特色
教法是驅動有效教學的“三駕馬車”(課程、教材、教法)之一,其中教法又是關鍵性因素。教法要隨著世情、學情的變化而不斷發(fā)展變化,要突出時代特色,將新技術、新理論、新方法合理地運用到課程教學之中。但在目前的高校公共體育舞蹈教學中,理論教學灌輸化、實踐教學形式化的現(xiàn)狀較為突出,重理論輕實訓、比例失衡的現(xiàn)象突出。且教師在新技術使用上過于傳統(tǒng)保守,不愿意嘗試新興的數字化教學媒介,使得課程的時代特色不明顯。部分教師在理論教學中只是將紙質教材電子化,即制作成PPT照本宣科,使得新技術運用得過于形式化。
三、高校公共體育舞蹈教學問題的突破策略
(一)建立嚴格的課程考查與考核機制
高校公共體育舞蹈課程考查與考核的嚴厲程度遠遠不及普通的必修課程,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教師的教以及學生的學都存在一定的應付傾向。
為了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以及教學成效,高校需要對師生雙方予以嚴格的要求。在學生的考查方面,高??梢圆扇】荚嚦煽兣c平時成績,各占1個學分的方式,考試成績包括體育舞蹈理論考試成績與技能達標成績,各占50%,考核及格者才能獲得1個學分,對考核不達標者僅提供一次補考機會。平時成績以可量化的出勤率直接量化,每缺勤一次扣0.1分,最高扣滿1個學分。以嚴厲的考核方法來保證學生的出勤以及學習效率的目標,提高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重視程度。教師的授課的考核,需要采用抽檢教師的教學設計、推門聽課、視頻監(jiān)控、學生問卷調查等方式予以綜合評定,確保教師在教學態(tài)度、課堂駕馭、教學實效、師德師風方面符合要求。
(二)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教學體系
高校公共體育舞蹈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課程,更側重于舞蹈技能教學方面。在課時設置方面,理論部分建議控制在10至16課時,技能訓練課時控制在20至26課時,理論課與實訓課交叉進行,方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促進其對理論知識的消化吸收。舞蹈技能練習課程方面,需要根據校情、學情進行靈活調控。就師范類大學而言,男女生比例存在嚴重失調的現(xiàn)象,在高校公共體育舞蹈選課方面,男生比例不足15%,因此應該在個人舞種方面進行側重,必要時可以讓女生跳男生舞步,彌補男生人數上面的不足。另外,鼓勵整合區(qū)域的教育資源優(yōu)勢建立跨校的公共選修課程體系。以江西師范大學(瑤湖校區(qū))為例, 其位于南昌瑤湖大學城,與江西科技學院、南昌工程學院、江西外語外貿職業(yè)學院相鄰,通過開展跨學校的公共體育舞蹈選修課程合作,能夠解決男女比例失衡以及其他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實現(xiàn)教育資源的合理優(yōu)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