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軍
【摘要】 目的 探討獻血者冷凝集素陽性血液處理流程, 規(guī)范血站正確處理獻血者冷凝集素陽性血液, 保證受血者輸血安全, 保護獻血者身體健康。方法 分析因冷凝集素陽性報廢的11袋血液樣本的資料。結果 7名獻血者中, 共計11袋血液全部報廢, 有3名獻血者血液因冷凝集素陽性而導致重復報廢, 7名獻血者中有初次獻血者也有固定獻血者, 獻血者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均有。電話形式回訪, 能確定近期患病情況屬實, 不確定或者表明近期身體健康可能獻血者患病并沒有明顯癥狀。結論 加強獻血者健康征詢, 制定冷凝集素屏蔽規(guī)則, 能保證血液安全, 保護獻血者身體健康。
【關鍵詞】 獻血者;冷凝集素;血站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6.102
我國為了保證醫(yī)療臨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 保障獻血者和用血者的身體健康, 于1998年10月1日正式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現已實施20周年有余。保證血液安全一直是血站人的追求, 血液檢測技術的不斷進步, 成分制備技術的不斷完善都大大提高了血液質量, 然而上述技術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實際工作中仍然需要不斷完善。在實際工作中, 本站成分制備工作人員偶爾能遇到無法順利完成濾白的血液, 甚至僅僅是少量血漿能通過濾盒, 對此類血液進行外觀檢查, 肉眼看不到明顯凝塊, 但輕輕轉動血袋會發(fā)現紅細胞呈現“沙粒狀”, 如果“趁冷”顯微鏡下觀察, 能看到紅細胞有微凝集現象。37℃水浴后, 血液外觀正常, 顯微鏡下凝集消失, 血袋連同濾盒同時37℃水浴后, 可順利濾白。取此類血液血漿, 參考《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中冷凝集素試驗操作規(guī)程[1], 冷凝集素為陽性, 效價>1∶32?,F將本站2016年2月1日~2019年1月31日期間因冷凝集素陽性血液報廢情況統(tǒng)計如下:共采集全血34506袋, 其中因冷凝集素陽性報廢11袋, 報廢率為0.32‰, 11袋血液來自7名獻血者, 其中有3名獻血者重復獻血且血液報廢。具體情況如下。
1 一般資料
獻血者1, 女, 1964年出生, 累計獻血17次, 前16次血液均合格并應用于臨床。第17次獻血, 因冷凝集素陽性(效價1∶256)報廢處理, 經過電話回訪, 獻血者稱獻血前患支原體肺炎入院, 經治療后出院。出院10 d后, 因看到血站缺血短信前來獻血, 本站工作人員對該獻血者進行健康征詢時, 獻血者本人并沒有做特殊說明。
獻血者2, 女, 1975年出生, 累計獻血3次, 最近2次獻血因冷凝集素陽性(效價均為1∶128)報廢處理, 最后一次獻血后經過電話回訪, 獻血者本人稱并未有任何疾病。因第一次冷凝集素陽性報廢沒有回訪, 所以具體情況未知。
獻血者3, 男, 1975年出生, 累計獻血5次, 最近2次獻血因冷凝集素陽性(效價第一次為1:256, 第二次為1∶128)報廢處理, 兩次經電話回訪, 獻血者均表示未患任何疾病。
獻血者4, 男, 1998年出生, 累計獻血3次, 3次均因冷凝集素陽性(3次效價均為1∶128)報廢處理。前2次未回訪, 末次電話回訪, 獻血者本人表示身體健康, 未患任何疾病。
獻血者5, 女, 1984年出生, 初次獻血, 因冷凝集素陽性(效價1∶256)報廢處理, 經電話回訪, 獻血者本人表示獻血前1個多月患感冒。
獻血者6, 女, 1963年出生, 累計獻血24次, 最后一次獻血因冷凝集素陽性(效價1∶64)報廢處理, 之前23次血液均合格并應用于臨床。經電話回訪, 獻血者本人表示身體健康, 并未患任何疾病。
獻血者7, 女, 1972年出生, 累計獻血2次, 2次獻血均因冷凝集素陽性(第一次效價1∶512, 第二次效價1∶256)報廢處理, 經兩次電話回訪, 第一次獻血者本人稱獻血前1個月患感冒, 第二次獻血者本人稱近段時間身體健康, 未患任何疾病。
2 結果
7名獻血者中, 共計11袋血液全部報廢, 有3名獻血者血液因冷凝集素陽性而導致重復報廢, 7名獻血者中有初次獻血者也有固定獻血者, 獻血者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均有。電話形式回訪, 能確定近期患病情況屬實, 不確定或者表明近期身體健康可能獻血者患病并沒有明顯癥狀。
3 討論
當前的醫(yī)療技術水平不能制造出人造血液, 故臨床用血是通過采集健康人體的血液并分離成不同的血液成分, 再根據相應的成分添加適當的保存液, 在適合的冷鏈保存后備用, 目前輸血已被廣泛應用于外傷性失血、嚴重燒傷、產后大出血以及各種大型手術等的補血治療。健康人體內的冷凝集素效價不會對臨床的血型鑒定造成較大影響, 且健康人體內的紅細胞呈現為兩面凹的圓餅狀形態(tài), 在正常情況下血細胞并不會凝集, 但當受到外界環(huán)境變化如溫度降低等的影響, 在超過其承受界限時便會凝集, 一旦凝集的范圍超過正常的范圍, 則會對血型鑒定、臨床輸血等工作造成不良影響。在實際工作中, 冷凝集素陽性血液是否可以用于臨床雖然沒有明文規(guī)定, 而且也不是血站常規(guī)檢測項目, 但鑒于冷凝集素陽性血液可能含有未檢測的病原微生物風險, 而且冷凝集素會干擾血型鑒定[2], 干擾交叉配血[3], 對于輸血有一定的風險性。血站濾白技術已經開展多年, 采用低溫濾白技術恰恰能發(fā)現冷凝集素陽性血液, 冷凝集素主要為免疫球蛋白M(IgM)抗體, 存在于血漿當中, 這種冷抗體在31℃以下溫度時能作用于自身的紅細胞或O型紅細胞而發(fā)生可逆性的紅細胞凝集, 4℃凝集程度最強, 血液經4℃保存4~48 h, 然后在濾白柜2~8℃過濾, 白細胞濾器的孔徑比紅細胞略大, 當有凝塊或冷凝集時, 濾盒被阻塞, 無法完成血液過濾, 凝塊容易被肉眼發(fā)現, 進而以凝塊報廢, 冷凝集時外觀不易被發(fā)現, 出現這種異常情況一般由血站質控人員進行鑒定。
正常人體內含有少量的冷凝集素(效價<1∶32), 陽性常見于支原體肺炎、瘧疾、肝硬化、淋巴瘤、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以及冷凝集素綜合征等, 且由冷凝集素引起的紅細胞凝集不同于正常凝血途徑而導致的血液凝固, 由冷凝集素引起的紅細胞凝集表現為大小均勻的凝集小顆粒且無凝集塊, 不會消耗凝血因子與血小板。一般認為, 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所導致的免疫反應的副產物中就有冷凝集素, 冷凝集素效價輕度增高常見于間質性肺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多發(fā)性骨髓瘤等, 若冷凝集素測定效價明顯升高, 并且伴有血清觸珠蛋白降低與血清乳酸脫氫酶濃度升高的情況則為典型的冷凝集素綜合征, 但并不是嚴格區(qū)分于其他感染與腫瘤的指標, 尤其不能根據此征象將其與淋巴細胞增生性疾病進行區(qū)別, 大多但克隆性的冷凝集素均有明顯的溶血情況, 從而會出現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的陽性[4]。
冷凝集素綜合征可使處于寒冷環(huán)境中的患者出現紅細胞凝集情況并使受冷部位的血管堵塞, 從而表現出鼻、面、口、耳以及指(趾)等部位的皮膚發(fā)紺至灰白, 且伴有局部冷感、刺痛感以及麻木感[5], 而且痛覺、觸覺以及溫度覺均減退甚至是消失, 情況嚴重的患者甚至可能發(fā)生溶血性貧血與血紅蛋白尿。冷凝集素綜合征患者在血常規(guī)檢查時有輕度貧血, 而白細胞與血小板無異常。冷凝集素高效價(>1∶1000)一般見于冷凝集素綜合征, 此種患者一般不容易參加無償獻血, 在健康征詢時就會發(fā)現, 另外一方面冷凝集素還是某些病毒微生物感染的代謝產物, 冷凝集素陽性且效價<1∶1000時, 而輕度增高常見于非特異性炎癥、肺炎支原體感染、EB病毒感染等[6, 7]。因此對冷凝集素陽性血液的血漿進行報廢處理, 懸浮紅細胞理論上可制備成洗滌紅細胞, 但為了安全起見, 一同報廢, 避免獻血者再次獻血而導致血液報廢, 本站在血站管理系統(tǒng)制定了連續(xù)2次冷凝集素陽性屏蔽機制, 避免血液的浪費, 并且對獻血者而言, 此種情況不適合再次獻血。
綜上所述, 加強獻血者健康征詢, 制定冷凝集素屏蔽規(guī)則, 能保證血液安全, 保護獻血者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 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 第3版.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6:193.
[2] 何華慶, 韓玲, 熊莉, 等. 獻血者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分析. 實驗與檢驗醫(yī)學, 2015(4):518-519.
[3] 黃瑞軍, 陳燁. 高效價冷凝集素對ABO血型正反定型和電子交叉配血試驗的影響.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7, 38(20):2847-2849.
[4] 常紅. 冷凝集素對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的干擾及處理方法. 中國處方藥, 2018, 16(12):152-153.
[5] 李丹, 曲浩魁, 楊世明, 等. 血液高效價冷凝集素和不規(guī)則抗體對輸血相容性檢測的影響及對策. 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 2019, 35(3):262-265.
[6] 王靜, 徐鳳娟, 葉宏輝, 等. 高效價冷凝集素對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的影響相關分析. 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 2014(3):500-501.
[7] 褚笑眉, 張海燕, 劉久波. 冷凝集素對交叉配血的影響及處理分析. 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 2016(1):135-136.
[收稿日期:201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