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yè)學院動物科技學院)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信息時代的大面積來臨,當代大學生不同于上世紀學生,甚至不能再用10年劃分一個時代。上世紀80、90年代的大學生處在社會發(fā)展提速的時代,但并未達到數量級的飛躍,高等職業(yè)教育按照傳統(tǒng)學生管理模式是最適合其發(fā)展的方式。然而目前急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轉變,他們喜歡用5年的時間劃分一個時代,保持著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朝氣蓬勃。然而也正是由于沉浸在物質豐富、交通便捷、網絡普及的現(xiàn)代,才使當下高職院校學生現(xiàn)狀存在諸多問題。
1.思想社會化
隨著90年代末期的大學生逐步走向社會,如今00后漸漸成為大學新生力量。這一代學生無論物質還是精神,都潛移默化地受到不斷涌現(xiàn)的新興事物影響,接受能力強,思想前衛(wèi)到甚至超越了父母及學校現(xiàn)有的教育理念。他們從小接觸網絡,通過網絡看世界,思想社會化現(xiàn)象十分普遍。但是,思想社會化的逐漸增強,就會降低學生對高職現(xiàn)有教育管理模式的認同感,從而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2.環(huán)境舒適度要求高
從小到大優(yōu)越的成長環(huán)境,讓相當一部分當代大學生無法體會十年“寒窗苦讀”的辛酸和不易。雖然目前中國的高考制度沒有大的變化,學生依舊要通過應試教育考取理想的學校,但高校擴招,考取制度的逐步多樣化,多種教育模式并行,給考生們更多的選擇接受繼續(xù)教育。因此,雖然緊張的應試教育環(huán)境依然是學生進入高校前的主要束縛,但是舒適便捷的外部環(huán)境對學生勤奮刻苦的潛在激發(fā)正產生著巨大的沖擊。學生普遍存在對外部環(huán)境的忍耐性低,甚至把學校宿舍、食堂的條件作為選擇高校的首要條件。尤其高職院校學生,成績較本科批次考生相對低,因此更注重學校的環(huán)境方面。
3.個性化突出
很多教師都認同近幾年入學的高職院校學生,個性非常突出,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課業(yè)成績、獎助學金已不能成為其學習的動力,更無法作為束縛他們的條件。他們做事我行我素,甚至對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說,學習根本不是其主要工作,而是熱衷于拓展自己的“事業(yè)”,用多種方式逃避上課點名和晚上歸寢的時間限制,有些甚至利用高科技和錢財去“雇傭”他人代勞點名和課程作業(yè)。
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是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而得的成果,是一代代高職人在學生管理過程中的經驗總結。正是這種適應于高職院校的管理模式,向社會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為國家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隨著大變革時代的來臨,學生思想狀態(tài)的逐漸改變,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仍體現(xiàn)出諸多問題。
1.各職能部門分工不明確
當下高職院校中,參與學生管理工作的職能部門較多,然而一旦出現(xiàn)問題就會出現(xiàn)互相推諉的現(xiàn)象,這間接反映了各職能部門分工不明確的弊端,教育制度因循守舊。有些高職院校辦學形式單一,管理粗泛,教師、學工、教學、后勤等管理制度職責分工不明確,各部門協(xié)調性差。這同樣會導致同一項工作要向多個部門匯報,甚至要求不一,時間截止日期不一,常常讓管理人員因做了很多重復性工作而感到疲憊,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還會使人消極怠工,疲于應付。
2.缺乏針對性管理
高職院校學生相對于本科批次學生,知識儲備不足,特別是基礎知識方面相對薄弱,這導致學生學習新知識較為困難,教師的教學工作存在壓力,日常教育管理不能有效展開。而且由于入學渠道多種多樣,各個省份情況不同,專業(yè)錄取條件不一,這也為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難度。另外,有些省份的考生會存在某科目未曾涉足,大學課業(yè)跟進困難,久而久之喪失了學習興趣,導致惡性循環(huán)。
3.管理人員精力局限性
高職院校由于人力資源分配不足,許多學生工作管理人員為專任教師。專任教師既要完成大量的授課任務,參加教研組活動,還要進行培訓、撰寫論文或書稿,為職稱的晉升做準備。在完成以上工作量的基礎上,又要同時兼顧班主任的工作,可以說精力十分有限,能分配給學生工作的時間少之又少,甚至無暇顧及。高職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每個班主任擔任專職輔導員的角色,其區(qū)別在于輔導員帶的班數多于班主任所帶班數。但是從學生管理的工作內容看,幾乎沒有差別,所做的工作量的類別是一樣的,只是總量有所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專任教師就顯得尤為乏力,不利于學生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的開展。
通過分析當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現(xiàn)狀,針對目前其學生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所存在的問題,初步提出以下解決策略,旨在科學有效的進行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
1.明確各部門職能分工
高職院校直接參與學生管理的職能部門較多,但出現(xiàn)交叉工作內容的部門也較多。一旦下發(fā)通知,管理人員經常同時接到多個部門同樣的任務。而有些問題一旦出現(xiàn),各個部門相互推諉,問題不能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因此有必要對各部門的職責做明確分工,在各個子項目中細化任務量。例如對于學工處來說,大到工作類別,細到有關學生工作的資料歸檔和談話記錄,都應明確自己職能部門的任務。
2.開展鼓勵性活動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知識儲備量低、學習主動性較差的特點,因此高職院校需大力推進各項激勵政策的執(zhí)行,挖掘學生的潛力。在課程學習方面查缺補漏,在其他實踐方面充分挖掘其潛能,盡可能提供廣闊的平臺,令其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增強自信心,提升自我認同感。例如,多開展一些專業(yè)技能競賽、營銷類比賽、社會實踐類賽事,大力激發(fā)學生參與其中的熱情和潛力。
3.改善教育管理人員工作現(xiàn)狀
精簡專任教師擔任班主任的數量,提高專業(yè)輔導員帶班的數量和質量十分緊迫。專任教師擔任班主任,相當于一個班級或兩個班級的專任輔導員。要完成一個專任輔導員的任務,勢必要犧牲較大的時間精力。而在此種情況下,專任教師既要完成授課任務,又要面對職稱晉升壓力,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因此,精簡從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專任教師任務,把帶班級的任務同量轉換成授課任務,從主觀上激發(fā)專任教師從事教育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有較好的效果。
文章結合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普遍思想現(xiàn)狀特點,分析此種狀態(tài)給學生教育管理帶來的難度所在。探討目前學生工作管理存在的問題,在傳統(tǒng)模式下,教育管理有效性無法發(fā)揮。針對以上問題初步提出通過明確各職能部門分工、開展鼓勵性活動、改善教育管理人員工作現(xiàn)狀的方案,希望能在不斷摸索中尋求較為適應于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