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正
摘要:本文闡述了普通高校本科生物化學特點,針對生物化學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提出了從轉變觀念、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對生物化學課程進行教學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徑,旨在為提升課堂有效性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物化學 有效性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10-0027-02
生物化學是當前高校中生物、食品、制藥等相關專業(yè)基礎核心課程之一,包含生命科學、現(xiàn)代生物學和生物工程技術的基礎知識,具有知識面廣,前后聯(lián)系密切,重難點密集,反應、代謝機制復雜等特點。學生對本課程的理解掌握程度影響后續(xù)專業(yè)知識的學習。
當前高校生物化學課堂中,許多教師固守傳統(tǒng)教育方法方式,注重灌輸教育而不是參與式教學,將重心放在“教”而不是學生“學”,教學課件陳舊、死板,教學方式單一枯燥,照本宣科,加之學生學習知識難度大,導致生物化學很難吸引學生融入課堂,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久而久之,學生難以理解知識點越積越多,跟不上老師思路,課堂效率低下,影響本課程乃至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最終可能導致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作為普通本科高校的教師,如何革新課堂教學、提升生物化學課程有效性,是需要關注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1轉變教學觀念:從教學導向轉為以目標導向
目標導向工作模式指教師實施的教學工作緊緊圍繞課程目標,綜合考慮學生自我期望,將教育教學目標進行分解,通過過程考核衡量目標達成情況及時采取相應的策略。目標導向的核心理念在于以學生為中心,著重于“學生獲得什么”而非“教師教了什么”,強調過程考核。傳統(tǒng)教育教學方式中,教師著重于講授,只顧將課堂知識講完,忽略學生是否達成目標。目標導向則要求以學生獲得知識情況作為課堂是否“達標”的標準。生物化學的重要性決定了教師更應遵從目標導向的教學模式。在課程中,教師結合提問、小組討論、布置課后作業(yè)等方式,檢查學生是否達成所定的教學目標,并根據(jù)目標達成情況,在后期教學過程中適當調整策略。
2改變教學方式:從“一言堂”向多樣化課堂轉變
2.1課前充分準備,提升課件質量
教師應在充分揣摩專業(yè)培養(yǎng)要求的基礎上,合理設計課程目標,認真分析、研究教材,劃分重難點。教師課件應與時俱進,摒棄“不變應萬變”的錯誤方式。另外,生物化學屬于高速發(fā)展的學科,內容更新快,教師要不斷學習,才會保持知識的先進性。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信息傳播早己邁上“高速路”,高校課程教學方式逐漸發(fā)生變化,如果教師不思進取,一味以陳舊的知識開展教學,學生無法在課堂中獲取有用的、更新的知識,那么會逐漸對課堂失去信心,大大降低課堂有效性,這對于整個專業(yè)的發(fā)展、學科的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
另外,在課件制作過程中,對于生澀、難懂的知識點,教師應輔以動畫、圖片、視頻、音頻等方式予以生動的展現(xiàn),將復雜知識點更直觀的展現(xiàn)給學生。課件設計還應當考慮圖文結合,避免簡單的文字堆砌,輕重分明,條理清晰。
2.2突出PBL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參與度
教師和學生作為課堂中兩大主體,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只是教師單方面的實施教學活動,應充分考慮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基于問題式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學生單獨思考,或分組討論,共同投身于教育教學過程之中,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性。
教師在生物化學課程中突出PBL模式的運用,充分發(fā)揮PBL模式的優(yōu)點,可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課堂效率。其基本流程為:教師在引入新課后,首先需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程的教學流程及要求,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提出與教學目標相關的問題,然后由組內學生相互合作,結合所學知識,查閱教材或文獻,分類總結,最后各小組指派代表總結匯報。匯報過程中,小組問相互學習,教師糾錯、補充、點評。特別需要注意的事,教師在學生討論時,應隨時觀測學生討論情況,針對存在問題予以及時糾正,困難地方給予引導。在總結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易錯問題著重強調,個別問題單獨指導,充分照顧學生的普遍性和差異性。
2.3充分結合案例開展課堂教學
案例教學法作為課堂教學方法的補充,是提升學生課堂有效性的手段之一。案例分析教學法是一種實踐性教學方法,相比單純的灌輸方式而言,案例教學法能將“陌生”、“抽象”的課堂知識轉變得“熟悉”、“具體”。案列的選擇既要與所授知識緊密相關,也要引起學生興趣,案例分析教學法需教師具有充分的課前準備和豐富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
生物化學課程所包含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其理論性強、概念繁多,內容抽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重點不清晰、難點無法掌握,上下部分知識聯(lián)系不緊密等問題,學習方法也多以死記硬背為主,學習效率低下,很難達到課堂教學目標。教師在授課過程時,可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常見現(xiàn)象、典型案例加以分析,一方面增強學生學習理解能力、提升課堂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學以致用。
2.4合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提升課堂趣味性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給人們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MOOC、微課等的出現(xiàn)是互聯(lián)網(wǎng)在教育教學中帶來的積極影響。時代的發(fā)展,學生也具有不同的時代特征。年輕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伴隨著網(wǎng)絡、電腦手機的普及,或多或少會接觸一些網(wǎng)絡平臺,教師對此不該持一味的否定態(tài)度,而是應當利用學生這些特點,主動伸出雙手擁抱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革新教學模式,合理引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平臺開展學習。例如,教師組織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手機端開展諸如點到、隨機答題、課堂互動等方式手段,學生在緊張的理論知識學習時,大膽掏出手機參與搶答,課后對教師課件、視頻等教學資料加強復習,學生利用手機即可完成任務,大大提升課堂趣味性。
但網(wǎng)絡平臺作為一種課堂教學方式的補充,其最終價值還是由課堂內容及師生所接受程度所呈現(xiàn)的凹。生物化學課程知識的重要程度及難度決定了其仍然需要由教師在課堂中予以深刻闡述和細致講解,課堂教學依然占據(jù)教學主體。
3結語
教學過程是一項由教師設計、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系統(tǒng)工程,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與時俱進,革舊創(chuàng)新,轉變思路,將單一講授轉化為多種教學技能并用,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優(yōu)勢,積極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生物化學課程知識覆蓋面廣,難度大,并且作為多們專業(yè)課程的基礎課程,更需要學生良好掌握。教師本身過硬的知識素養(yǎng)和教學技能是提升教學課堂有效性的基礎,但更重要地,是課堂設計的本身是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