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回歸古典的當代意義

      2019-02-03 09:33:32崔潔瑩
      漢語言文學研究 2019年4期
      關鍵詞:當代意義阿諾德古典文學

      摘? 要:在馬修·阿諾德力圖通過批評建構(gòu)的理想王國里,古典文學是具有權威性的范本,其“偉大的行動”體現(xiàn)著“最佳思想”,為讀者帶來思想與智慧,因此,應當成為作家效法的對象,以及讀者衡量其它文學作品的標準。由此可見,阿諾德對古典文學的頌揚建立在他對英國文學現(xiàn)狀和未來的思考之上,古典問題對他而言即是現(xiàn)代問題,古典的文學權威亦是為現(xiàn)代文學之未來描畫的藍圖。然而,由于將文學權威視為具有恒定價值的統(tǒng)一整體,阿諾德既忽略了文學發(fā)展的歷史性和動態(tài)過程,也缺乏對讀者群體內(nèi)部差異和個體經(jīng)驗價值的重視。

      關鍵詞:馬修·阿諾德;古典文學;文學權威;當代意義

      在《批評在當下的功用》(“The Function of Criticism at the Present Time”)等文章中,馬修·阿諾德(Matthew Arnold, 1822—1888)重新思考和定義了文學批評的對象、遵循的原則以及對人與社會產(chǎn)生的功用,從而建立起不同以往的批評傳統(tǒng),使批評本身從文學的附屬產(chǎn)品轉(zhuǎn)向具有自身權威性的評判體系,并反過來作用于文學和社會,通過對文學作品的篩選和評判,構(gòu)建出一個體現(xiàn)“最佳思想”的文學世界,并進一步影響整個社會的思想秩序。那么,接下來的問題自然是這一理想文學世界應該擁有怎樣的具體形態(tài)與特征。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阿諾德預設了一個可以為批評所辨識的極致完美狀態(tài),但他并沒有用現(xiàn)存的任何文學作品去指代它。換句話說,“最佳思想”是阿諾德總結(jié)出的一種理想狀況,并且他相信這種理想狀況可以對現(xiàn)實發(fā)揮作用。從這里可以看出,阿諾德的思維方式是一種想象性的建構(gòu),不過這種想象并非憑空而來,而是建立在現(xiàn)有文化遺產(chǎn)的基礎上,也就是說,那些根據(jù)他的批評標準被稱作是偉大文學的作品都是這種想象性建構(gòu)的依據(jù)。因此,要了解阿諾德理想中的文學世界,就要從這些偉大作品的特征入手。在阿諾德的諸多批評論著中,《1853年詩集序言》(“Preface to Poems, 1853”)、《文學中的現(xiàn)代因素》(“The Modern Element in Literature”)、《論翻譯荷馬》(On Translating Homer)、《華茲華斯》(“Wordsworth”)、《論詩》(“The Study of Poetry”)等作品主要涉及了這一問題,它們共同體現(xiàn)了阿諾德對文學權威的建構(gòu)。

      一、作為權威范本的古典文學

      綜觀阿諾德的文學批評論著,不難發(fā)現(xiàn)他對構(gòu)成英國文學偉大傳統(tǒng)的大詩人——喬叟、莎士比亞、彌爾頓等——都或多或少有過微詞,但談及荷馬與索??死账沟裙畔ED詩人時卻毫無保留地大加贊美。在《1853年詩集序言》中,他更是直言英國現(xiàn)代文學問題重重,而伊麗莎白時期以來的文學傳統(tǒng)又不適合效仿,所以青年詩人應該以古希臘文學為學習的目標。也就是說,古希臘文學對英國現(xiàn)代文學具有典范的作用。

      雖然阿諾德對本國文學的批評惹怒了他的許多批評同行,但他這種對古典文學極度的推崇對于當時的英國人來說并不十分難以接受。在阿諾德的時代,英國大學所開設的文學相關課程依然是古典文學和古典語文學。1857年,阿諾德在牛津大學開設詩歌講座時雖然打破傳統(tǒng)地使用英文而非拉丁語進行教授,但他講授的內(nèi)容仍然以古典文學為主,甚至當約翰·柯林斯(John Collins)為了在牛津大學建立英語學院而寫信向他尋求支持時,阿諾德也沒有給予積極的答復。誠如伊格爾頓所言,英國文學直到“一戰(zhàn)”前都難以進入古老大學的殿堂,它的發(fā)展是從工人階級、婦女群體開始的自下而上的進程③。而對于阿諾德這樣具有較高社會地位和文學威望的維多利亞知識分子來說,古典文學自然會是他在思考英國文學歷史和現(xiàn)實中的問題時最容易想到的參照物。在這種情況下,阿諾德似乎理所當然地算是一位復古主義者,認為回歸古典的文化傳統(tǒng)是針對現(xiàn)代文學的一劑良藥,甚至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還曾經(jīng)指出,阿諾德針對現(xiàn)代社會的策略就是要人們“從現(xiàn)今爭執(zhí)激烈的地方撤退到過去安全平靜的地方”。事實上,在阿諾德所謂“徘徊在兩個世界之間/一個已經(jīng)死了/另一個無力誕生”的社會轉(zhuǎn)型期,復古的愿望就總會出現(xiàn)。一旦在現(xiàn)實世界中找不到過去的信仰曾帶來的那種穩(wěn)定感和價值感,有些人選擇去創(chuàng)造一個嶄新的世界(像后來未來主義者做的那樣),而有些人則將希望寄托于對古典時期的幻想,從而產(chǎn)生出抽離現(xiàn)實回到過去的渴望。阿諾德對古典文學的青睞當然也可以理解為他對一味沉浸在自由主義和功利主義進步觀念中的英國社會做出的回應,但僅僅把阿諾德推崇古典文學的主張理解為一種因?qū)Ξ斚虏粷M而產(chǎn)生的懷舊式情緒,或是一種保守的反進步話語都是不充分乃至有失偏頗的。實際上,阿諾德在頌揚古典文學時從未放棄他的現(xiàn)實觀照——解決當下英國人精神領域出現(xiàn)的問題。因此,古典問題對他而言即說是現(xiàn)代問題,古典文學亦是為現(xiàn)代文學的未來描畫的藍圖。

      巴克勒(William E. Buckler)在《馬修·阿諾德與古典主義危機:導言》一文中曾斷言,詹金斯(Richard Jenkyns)在其專著《維多利亞人與古希臘》(The Victorians and Ancient Greece)中最重要的觀點之一就是包括阿諾德在內(nèi)的維多利亞知識分子所推崇的古典主義實際上是塑造了一個和歷史真實不符的古希臘神話⑥。然而拋開是否能夠認知一個具有絕對歷史真實性的古希臘暫且不談,阿諾德本人感興趣的其實也并非還原歷史上的古典。誠如巴克勒所言,對阿諾德來說,古希臘不是完美本身,而是一個充分的范本。因此,如果說阿諾德在歌德、海涅、圣伯夫等歐陸知識分子的思想基礎上為英國文學設計了一個理想的權威標準,那么古希臘文學就是這個權威的范本,在實際的文學活動中具有權威性。與以布瓦洛為代表的18世紀法國新古典主義者相區(qū)別的是,阿諾德并不意圖以古典文學為標準為當下的文學形式和內(nèi)容制定出一套外在的具體準則和規(guī)范,而是致力于追求在文學世界樹立權威的真正意義——鼓勵英國詩人和讀者學習古典文學的總體精神特征,從而成為一個更加完善的人。因此,在理解阿諾德所描述的文學權威特征時,必須認識到它們不是僵死的規(guī)范,而是總體精神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古典文學中的“偉大行動”

      前面已經(jīng)提到,在1857年,阿諾德在牛津大學開設詩歌講座,他的詩歌教授就職演講幾經(jīng)修改,于11年后才真正出版,名為《文學中的現(xiàn)代因素》。作為之后一系列古典文學和歷史講座的開場,這篇文章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它主要論述了古典文學之于現(xiàn)代社會的意義,使學生認識到在掌握文學和歷史知識之外,還有著關于人和人生的更高目的。根據(jù)阿諾德在正文之前的說明,這篇原本針對大學生的講座之所以事隔十余年后出版,是為了解釋他當時在《文化與無政府狀態(tài)》(Culture and Anarchy)等著作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希臘精神,從而讓讀者進一步了解在當今時代最需要學習的東西是什么。由此可見,雖然相隔多年,阿諾德宣傳古典文學的根本目的并沒有改變,無論對牛津大學的學生,還是對英國社會以中產(chǎn)階級為主的讀者,他在文中都致力于傳達這樣一個理念:現(xiàn)代社會最迫切需要的是思想的釋放(intellectual deliverance),而學習古希臘文學,或者更確切地說,學習古希臘文學中反映的希臘精神就是現(xiàn)代人獲得思想的絕好途徑??梢哉f,這是阿諾德所有古典文學批評論著的基本,它適用于需要認識和體會古典文學必要性的讀者和學生,也適用于英國的青年作家。因為在阿諾德看來,只有效仿古希臘文學,學習希臘精神,才能創(chuàng)造出給讀者帶來思想和智慧的作品。所以,雖然《文學中的現(xiàn)代因素》《論詩》等作品教導讀者怎樣閱讀和理解文學、《論翻譯荷馬》《1853年詩集序言》等為英國譯者和作家提出建議,但它們的主題都是以古希臘文學為范本,描繪文學權威的基本特征,為英國的作家與讀者提供指導。

      我們知道,文學由內(nèi)容與形式兩大基本要素組成。在中西方文學理論史上,關于它們哪一個應占支配地位的爭論從未停止過,而對于強調(diào)作品“釋放思想”之功用的阿諾德來說,文學主題的選擇占有絕對優(yōu)勢的地位。在《1853年詩集序言》中,他斷言“詩人的第一要務是選取一個偉大的行動(action)”,而這也是決定一部文學作品是否具有永恒價值的關鍵。阿諾德的這一觀點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亞里士多德在《詩學》第六章對悲劇的定義:“悲劇是對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③針對其中“行動”的含義,羅念生曾撰文指出它和亞里士多德多次提及的另一個詞“動作”在英文中都譯作“action”,但前者意為“人所行的事”,后者的范疇更小一些,指身體的動作。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談及的悲劇指的是一種表演形式,而非以文本形式存在的劇本,因此,辨析“行動”與“動作”的區(qū)別十分必要。但對于力圖向讀者宣傳古典文學權威性的阿諾德來說,他所考慮的自然是文學文本而非表演形式,因此,作為偉大作品永恒主題的“action”就接近羅念生所辨析的第一種意思,指的是人在情感與思想支配下所行的事。在阿諾德看來,偉大的行動超越時代性,也高于現(xiàn)實,“最有力地訴諸人類最根本的情感(affection),那些人類永恒的,不隨時間轉(zhuǎn)移的本質(zhì)情感”,并且“永遠可以被接近,永遠可以被理解,永遠有趣味”。因此,如果一部作品以偉大的行動作為主題,就能夠奠定崇高的基調(diào),幫助現(xiàn)代英國讀者獲得思想與智慧。

      由此可見,在阿諾德的理論中,偉大的行動在影響文學的諸要素里占據(jù)絕對的支配地位。在這一前提下,戲劇由于是反映偉大行動最純粹直接的形式,也是讀者體會作品崇高精神的最佳途徑——畢竟人物的行動往往能夠施與讀者最直接有力的影響——因而比古希臘史詩的地位還略高一籌③。相較之下,史詩則因為除了處理行動,還關心行為舉止、自然等本土化和具有時間效應的枝節(jié),在永恒價值的層面打了折扣。從阿諾德對戲劇和史詩兩種文學體裁的比較可以看出,他對古典文學的推崇有著一個核心的目的,就是試圖讓英國人通過古典文學接觸到反映在人的行動之中的、超然于功利主義和放任自由之上的崇高人性。

      三、古典文學的當代意義

      在《文學的現(xiàn)代因素》中,阿諾德以索福克勒斯為例,論述了崇高人性的具體表現(xiàn)。它并不孤立地屬于索??死账挂蝗说某绺咂犯窕蛱觳艅?chuàng)造,而是立足于伯里克利時代高度發(fā)達、有趣、現(xiàn)代的古希臘整體精神氛圍之中。在這里,阿諾德特意用“現(xiàn)代”來描述古典時代的精神特征,呼應了文章題目里強調(diào)的“現(xiàn)代因素”,其含義和阿諾德在《海因里?!ずD罚ā癏einrich Heine”)一文中提到的現(xiàn)代思想一樣,都是阿諾德所謂“最佳思想”的特征。實際上,從某種程度上說,反復出現(xiàn)在他著作中的“現(xiàn)代思想”“批評精神”“最佳思想”以及“完美”都是含義接近、可以互換的妙句(catch phrase),在不同的語境下為阿諾德選取使用。在《文學的現(xiàn)代因素》中,他頻繁選用“現(xiàn)代”一詞顯然是為了和復古主義區(qū)別開來。但無論如何,按照阿諾德在《批評在當下的功用》中提出的理論,只有偉大的時代還不足以誕生真正的杰作,所以索福克勒斯的重要意義就在于他是“偉大時代的偉大作家”,用完美的形式反映了古希臘全盛時期的精神風氣,塑造了“在政治、社會、宗教、道德等諸多方面高度發(fā)展的人性”。前面已經(jīng)提到,雖然維多利亞中期也是一個科學與工業(yè)飛速發(fā)展的時代,阿諾德卻對自身所處社會中蔓延的放任自由和功利主義傾向有諸多批評。毋庸置疑,他并不認為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那么對于這一時代的英國讀者來說,了解和學習索??死账沟葌ゴ笞骷宜枥L的崇高人性和永恒的精神,就成為向“最佳思想”靠近的方式。

      在《論翻譯荷馬》中,阿諾德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證明古希臘文學如何影響了英國貴族的精神氣質(zhì):1762年“七年戰(zhàn)爭”進入尾聲的時候,樞密院議長格蘭維爾伯爵在生命的最后幾天仍不愿放棄工作,他吟誦了《荷馬史詩》中薩耳珀冬的話來表明自己的意愿——“但死機既然四伏,逃避到最后也終是枉然——那末,我們就前進吧”。阿諾德認為,《荷馬史詩》中對命運之苦痛的接受,以及從中尋找希望、獲取力量的崇高精神完美地呈現(xiàn)在了格蘭維爾伯爵的身上。顯然,他希望當下的英國人也能重現(xiàn)這位18世紀英國貴族在文化和精神氣質(zhì)上的高度。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他在《華茲華斯》一文中宣稱“詩是對人生的批評”⑥。在文章的末尾,他提到華茲華斯曾在給博蒙特夫人(Lady Beaumont)的信中寫下這樣一段話:“(我的詩歌)將使人性中好的傾向與社會相協(xié)調(diào),并且將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使人更明智,更完善,更幸福”。阿諾德把這段話記在了日記中,又將其作為《華茲華斯》一文的結(jié)語,可見他對此的認同。偉大的文學反映的是偉大的人格,也能使讀者變成一個更好的人,從而獲得更好的人生,這是阿諾德多次表達出的信條。正是出于這個原因,他針對單獨作家的那些批評著作——《海因里?!ずD?、《拜倫》(“Byron”)《約翰·濟慈》(“John Keats”)、《雪萊》(“Shelley”)等——從來都不只是對詩歌的評鑒,而是通過詩人的個人經(jīng)歷、書信、日記等材料提供的佐證,與作品一起還原出一個個鮮活的詩人形象,并抓住他們最重要的精神特征,因此而散發(fā)出獨特的魅力。說到底,阿諾德宣傳古典文學的真正意圖在于通過古典文學教育為英國人樹立起一個精神權威,從而扭轉(zhuǎn)彌漫于整個國家的思想風氣,也就是為了有益于“將要到來”但還沒有到來的人。事實上,這一著眼于改變現(xiàn)實、創(chuàng)造未來的目的始終隱含在阿諾德包括文學、社會、政治、宗教等方面的所有批評著作中,即便是那些看似談論古典文學的作品也有著針對現(xiàn)實的文化和政治意義。

      基于以上分析,《論翻譯荷馬》與《論詩》就不能簡單理解為談論翻譯技巧和詩歌理論的作品。在《論翻譯荷馬》開篇,阿諾德就提出了當今的譯者應該怎樣看待《荷馬史詩》的問題。在這個問題背后隱藏的史實是弗萊德里?!の譅柗颍‵riedrich Wolf)于1795年發(fā)表的古典學名著《關于荷馬的緒論》(Prolegomena ad Homerum)。在書中,沃爾夫質(zhì)疑了荷馬為《伊利亞特》與《奧德賽》唯一作者的說法,從而引起了學界巨大的震動,以至于“古典學因沃爾夫的《荷馬緒論》而成為現(xiàn)代式大學中的一個專業(yè),表明這門學科首先關注的是整理和研究‘古籍——所謂‘荷馬問題屬于古代問題”。除此之外,包括阿諾德的好友克拉夫(Arthur Hugh Clough)在內(nèi)的學者也都致力于研究古希臘讀者究竟怎樣閱讀荷馬,并討論如何使英譯本對讀者產(chǎn)生同等的效果③。但對于阿諾德來說,這兩種流行的觀點都偏離了當下翻譯、閱讀古典文學的本質(zhì)意義,譯者做到信實固然重要,但原原本本地恢復古希臘時代的種種細節(jié)已然不可能也不必要,而“為有才智的學者翻譯出荷馬的總體印象(general effect)”才是譯者的第一要務。顯而易見,阿諾德筆下那個體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卻無法用精確語言定義的“最佳思想”就是《荷馬史詩》最寶貴的“總體印象”。在《論翻譯荷馬》中,阿諾德提出譯者必須理解《荷馬史詩》的四大特征——輕快、語言樸素直接、內(nèi)容思想樸素以及風格崇高,它們共同構(gòu)成了荷馬的“宏偉風格”(grand style)。其中荷馬的崇高最能代表史詩的總體精神特征,是這四大要素的核心,也出于這一原因,在譯作中沒有體現(xiàn)出崇高的弗朗西斯·紐曼(Francis Newman)成為被批判的重點。正如特里林(Lionel Trilling)曾準確指出的那樣,紐曼在翻譯中體現(xiàn)出的隨性粗鄙實際上代表了英國國民的性格,而這才是讓阿諾德真正警覺的。

      四、對建立古典文學權威的反思

      以上分析表明,“荷馬問題”或曰“古典問題”對于阿諾德來說其實是當代問題,但帶著想要改變社會現(xiàn)狀的急切愿望,阿諾德對文學權威的樹立也為后人提供了反思和批判的空間。在《論翻譯荷馬》和《論詩》中,他一再表現(xiàn)出對歷史性和個體性的輕視,指出對文學作品的批評存在兩大謬誤:“歷史的評判和個人的評判。”這意味著,一部偉大作品的價值不取決于它在歷史中的意義,也無須在意根據(jù)讀者的個體經(jīng)驗施加的影響。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歷史因素不但意味著瞬時性,還容易使人掉入價值相對主義的圈套,這無疑是致力于塑造權威的阿諾德極為反對的;另一方面,個人的評判同樣存在絕對價值感的缺失和自由主義的傾向,它們都是文學權威的敵人。在這個基礎上,阿諾德又發(fā)展出當代主題都不具備永恒意義的理論:“毫無疑問,有著敏銳洞察力的希臘人覺得一個當代的行動離自己太近了,它混雜了太多偶然與瞬時的東西,因此不能構(gòu)成悲劇詩所需要的那種足夠宏偉、超拔、自足的主題?!?/p>

      然而,如果說文學對永恒價值的追求意味著放棄當前意義不明或沒有被經(jīng)典化的主題,那么文學的動態(tài)發(fā)展就不會存在。退一步說,如果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進行考察,即便是希臘文學所反映的永恒的行動也必然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和變體,阿諾德對歷史因素的忽視無疑是在避免陷入相對主義之后走向另一個極端。在《1853年詩集序言》中,阿諾德試圖針對文學權威對主題的選擇十分狹窄這一問題做出回應,他承認《安提戈涅》的主題很難再引起當代讀者的興趣,但他進一步提出,自己在文中是為個體的作家而非普通讀者樹立古典文學的典范,從而讓前者能夠明白選題的極端重要性③。在這里,阿諾德的觀點似乎又與教導中產(chǎn)階級讀者怎樣讀詩的《論詩》互相矛盾,因為在后者中,阿諾德同樣建議普通讀者以古希臘文學為范本鑒賞詩歌的優(yōu)劣。事實上,這里觸及了阿諾德批評理論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最佳思想”是不是平等地向每一個人敞開的?阿諾德曾提出“最佳自我”(the best self)這一概念,并認為這是每個人都應追求的目標,就這個層面而言,阿諾德似乎應該認為答案是肯定的。然而,他又在不同的論述中出現(xiàn)了區(qū)分“有思想智慧的人”和“大眾”的傾向。這種觀念上的含糊在阿諾德的社會政治批評中將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

      除此之外,還應注意到阿諾德對偉大行動的頌揚背后隱含著對消極主義的批評,這也是他將創(chuàng)作精力主要放在批評領域后做出的重大改變。在阿諾德看來,純粹傳遞悲觀主義的作品是病態(tài)的,因為除了沉浸在苦痛中,它們不能給讀者提供任何別的出路。而偉大的作品則需要靠行動來傳播希望的訊息,哪怕這行動最后以失敗告終。在這一點上,阿諾德體現(xiàn)出了達爾文主義式的樂觀精神,即將事物看作是在不斷前進發(fā)展的過程當中,人類完全有可能沿著理想的方向朝完美的境界前進。并且,誠如約翰·伯瑞在《進步的觀念》一書中所指出的,相信人類進步的這種信念將會“產(chǎn)生一種重要的道德原則”。也就是說,如果相信進步是整個人類的發(fā)展趨勢,而非僅僅屬于個人,那么就必然需要從整體的角度衡量進步的條件。因此,個人行為不再只需對行為者個人負責,還要考慮受到影響的他者和后代。在阿諾德的身上,這一由達爾文主義衍生而來的道德準則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如果說他在早期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不同程度地表達了個人的情緒,那么在這種整體性思考的道德觀作用下,他開始有意地從創(chuàng)作中抽離出自我。正是出于這個原因,阿諾德在1853年出版的詩集中進行自我審查,刪去了《恩培多克勒斯在埃特納火山》(“Empedocles on Etna”)這首長詩。由此可以看出,阿諾德的文學權威有著明顯的教諭意義。它雖然不以道德說教的形式出現(xiàn),但通過文學為讀者塑造理想精神世界的意圖卻昭然若揭。然而問題在于,在阿諾德的觀念中,“讀者”更多的是一個群體而非個體的概念,他期望通過文學施加影響的,其實不是(或者說不主要是)有著不同經(jīng)驗的個人,而是一個想象中的精神共同體。在這種情況下,文學的一部分功能就被遮蔽了。一個有著特定經(jīng)驗的讀者個體完全可能從悲觀主義的作品中得到共鳴和快感,但對于否定對文學進行個人評判的阿諾德來說,不僅文學權威具有統(tǒng)一的內(nèi)在特征和價值,他所預設的讀者也是同一的,那么文學之于他們的影響和作用也就不會再加以區(qū)分。而毋庸置疑,在實際情況中,讀者往往是以個體而非群體中的一員的身份進入文學作品,這意味著文學將在他們眼中呈現(xiàn)不同的意義。阿諾德對個人評判的全盤否定和對文學教諭意義的堅持使得他對文學作品的評鑒不時出現(xiàn)偏頗之處,這也導致了他對《恩培多克勒斯在埃特納火山》這首詩的自我批評。

      綜上所述,阿諾德以古典文學為范本,為英國文學建構(gòu)起了具有指導意義的權威,以期修正當代英國國民精神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然而,由于過分強調(diào)文學權威之恒定的統(tǒng)一價值和特征,阿諾德既忽略了文學發(fā)展的歷史性和動態(tài)過程,也缺乏對讀者群體內(nèi)部差異和個體經(jīng)驗價值的重視。

      作者簡介:崔潔瑩,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國文學與批評。

      猜你喜歡
      當代意義阿諾德古典文學
      更正說明
      弗朗西絲·阿諾德將微生物變成生命工廠
      英語文摘(2020年3期)2020-08-13 07:27:06
      猜年齡
      喜劇世界(2017年11期)2017-12-05 17:44:52
      《於于野談》與中國古典文學關系考察
      淺談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認識及其當代意義
      簡論恩格斯對文明時代的論述及對當代中國的意義
      青年時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5:12:07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的國家理論及當代意義
      商(2016年30期)2016-11-09 13:56:53
      中日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
      文學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32
      馬克思與弗洛姆自由觀比較
      人民論壇(2016年2期)2016-02-24 13:13:18
      冰淇淋
      格尔木市| 蕉岭县| 富平县| 衡水市| 大荔县| 邵阳县| 宜君县| 汝南县| 海伦市| 沁水县| 基隆市| 达孜县| 阜新| 稷山县| 唐山市| 阳朔县| 鸡西市| 绥江县| 墨竹工卡县| 合水县| 家居| 尉犁县| 罗源县| 隆尧县| 积石山| 来凤县| 长汀县| 樟树市| 苍梧县| 错那县| 娱乐| 和硕县| 普宁市| 宁明县| 周至县| 都安| 隆林| 大方县| 南陵县| 平利县| 绥芬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