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鶴壁市人民醫(yī)院(458030)丁震環(huán)
河南省鶴壁市中醫(yī)院(458030)趙松偉
褥瘡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生于長期臥床者或老年人群。輕度褥瘡臨床上通過清創(chuàng)換藥多能夠促進瘡口愈合,對于中度褥瘡,由于肌腱等組織外露,提升治療難度,治療較為棘手。中藥外敷能夠直接作用于局部,聯(lián)合內調氣血,補正氣,可加速瘡口愈合。該研究旨在觀察托里消毒散聯(lián)合化腐生肌膏治療老年髖骶部Ⅳ度褥瘡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1例老年髖骶部Ⅳ度褥瘡患者,經實驗室、體格等檢查確診符合褥瘡診斷標準[1],納入患者年齡>60歲,均有肌腱、骨、肌肉外露,全層組織缺失,傷口周圍有隧道形成。排除藥物禁忌癥,認知功能障礙者。隨機分組,對照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齡60~75歲,平均(67.45±6.22)歲;病程5~13個月,平均(8.96±0.88)個月;褥瘡面積2cm×3cm~12cm×16cm。觀察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齡61~76歲,平均(67.51±6.20)歲;病程5~14個月,平均(8.99±0.91)個月;褥瘡面積2cm×3cm~12cm×16cm。兩組患者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全身營養(yǎng)支持、輸血、維持酸堿、電解質平衡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給予患者清創(chuàng)后換藥,1次/d;觀察組增加托里消毒散及化腐生肌膏,托里消毒散方中川芎、黃芪、白術、金銀花、人參、白芍、當歸、茯苓各9g,皂角刺、白芷、桔梗、甘草各6g,水煎后分早晚分服,1劑/d,化腐生肌膏成分當歸、紅花、輕粉、白蠟、黃芪、血竭、紫草、紅粉、麻油,研成粉末經高溫處理后拌勻備用,清洗創(chuàng)面后涂于患處,厚1~2mm,紗布覆蓋,隔日1次,兩組患者均于治療7d后對比療效。
1.3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 治愈:瘡口愈合,皮膚紅潤正常;顯效:腐肉脫落,有新肉生長,瘡面縮小>60%;無效:未達顯效標準[2]。
1.4 統(tǒng)計方法 數(shù)據(jù)用SPSS21.0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x2檢驗,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如P<0.05表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97.56%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褥瘡又稱為壓力性潰瘍,主要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到壓力,導致缺氧缺血、營養(yǎng)不良,引起組織潰爛壞死。骨頭粗隆凸出處是壓瘡高發(fā)部位,老年患者由于皮膚抵抗力降低,且合并多種慢性疾病,需長期臥床,營養(yǎng)狀況差,更易導致壓瘡發(fā)生。常規(guī)治療多是通過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清創(chuàng)換藥進行治療,但對于重度褥瘡效果不甚理想。
褥瘡在祖國醫(yī)學中屬于“席瘡”范疇,中醫(yī)認為,褥瘡是由于年老體衰,或久病臥床,導致機體氣血虧虛,筋肉不得濡養(yǎng),或局部組織長期受壓,氣血受阻,運行不暢,筋毛皮膚失養(yǎng),日久成瘡,其病機為氣血虧虛,治療時應以補氣益血,祛毒生肌為治療原則。托里消毒散方中川芎活血行氣,黃芪益氣升陽,白術健脾益氣,金銀花清熱解毒,人參大補元氣,桔梗排膿,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川芎能夠改善血流量,黃芪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抑菌,白術促進細胞免疫功能,擴張血管,促進造血功能及蛋白質合成,金銀花抑菌,增強機體免疫力,白芍養(yǎng)血調經,當歸補血和血,茯苓利濕,健脾和胃,人參能提高機體攝氧能力,改善血流量,當歸改善血液循環(huán),刺激骨髓粒單系造血,茯苓有聚糖,抑菌、調節(jié)免疫功能,桔梗擴張血管,皂角刺消腫托毒,白芷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甘草調和諸藥,共奏活血補氣之功。當歸補血止痛,紅花化瘀去腫,輕粉外用攻毒殺菌,白蠟清熱,黃芪生肌收口,血竭活血生肌,紫草清熱解毒,紅粉拔毒提膿,祛腐生肌,促進創(chuàng)口愈合,麻油解毒生肌,煎熬膏藥能生肌止痛、消腫、補皮裂,內服外敷,補氣血,拔瘡毒,生肌收口,標本兼治,提升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托里消毒散聯(lián)合化腐生肌膏通過內調臟腑,補氣益血,外去腐除膿,拔毒生肌,治療老年髖骶部Ⅳ度褥瘡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