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強
(山西省畜牧獸醫(yī)學校,山西太原 030000)
動物解剖學是一門專業(yè)性很強的學科,該學科涉及到理論課程、實踐課程等諸多內容。如何實現提升動物解剖學的教學效果,筆者結合一線工作實踐,從如下幾方面展開系統(tǒng)的論述和介紹。
對于學生來說,要想真正學好一門課程,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從思想上給予足夠的重視。動物解剖學的專業(yè)性質強,可以說在本質上是一門基礎性質的專業(yè)課程。但是很多學生并沒有從思想上給予足夠的重視,如果教師不能夠深化引導,讓學生在思想上足夠重視的話,很難真正達到良好的效果。為此,筆者建議,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于學生的引導:
首先就是和學生一起展開深刻的分析,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明白學習這門磕磣搞得重要作用和積極意義,而且要將學生專業(yè)思想的培養(yǎng)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落實到日常的動物解剖學課程教學活動中。
其次就是動物解剖學這門課程具有極強的專業(yè)性質,涉及到很多諸如器官的形態(tài)以及結構等的專業(yè)知識,概念多,不容易記憶。因此,在向學生介紹這門課程的時候,一定要要有更多的耐心,要引導他們逐漸了解課程學習的技巧和方法,然后引導學生徐匯觀察,然后展開理解和記憶。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漸克服畏難的思想,為全面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展開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動物解剖學的內容多,而且學時非常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大量的專業(yè)性知識傳授給學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在進行課堂教育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突出重點,抓準難點。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教師,在進行動物解剖學授課的過程中,對于一些基礎性知識的傳授要有側重性,最好是能夠實現和生產實際以及后續(xù)課程的有機結合;此外就是要進一步做好對于學生的引導工作,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如何有效展開自主學習,充分實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全面實現動物解剖學教學效果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動物解剖學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專業(yè)性質很強的概念和名詞,如果不依托實物展開相關教學的話,不僅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甚至容易讓學生產生畏懼和厭惡的心理,進而影響到其興趣的產生和動機的培養(yǎng)。
我們以“肌肉筋膜”這部分內容的學習為例,可能教師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去講授,效果也盡如人意,畢竟筋膜是學生所看不到的,如果說能夠將其直觀形象呈現咋學生面前的話,可能會產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雖然說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了一種嶄新的教學手段,也能夠實現一些抽象事物的具體化和形象化。但是,多媒體畢竟是一種虛擬的教學,如果能夠將其和標本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的話,可以進行不同部位的展示,甚至可以在進行標本展示的過程中,對標本進行恰當剝制,利于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時代對于人才的要求已經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如果教師還是延續(xù)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話,恐怕無法滿足時代的要求。為此,筆者建議教師一定要立足教材,依托教學目標,做好教育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啟發(fā)學生展開主動學習和探究學習,全面實現教學效果的改善和提升。
我們以《母雞卵巢器官》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例,教師就可以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效導入教學。教師可以從學生門最為熟悉的問題展開教學:為什么母雞會生蛋?為什么母雞每天一般只產下一顆雞蛋呢?這樣的問題看似簡單,但是富有趣味性,啟發(fā)學生的思考,然后通過師生之間的分享和交流,逐漸引出新的知識點。這樣的教學設計更容易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
對于動物解剖學這樣一門學科而言,實踐操作尤為重要。如果單純依靠課堂講授的話,學生對于一些專業(yè)知識無法產生深刻的認識,最好的方法就是展開實踐操作,這樣的話,學生能夠親眼觀察到器官。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
對于每一堂理論課,教師都要安排學生進行標本的觀察,將其與理論知識結合起來,強化學生的記憶;當學生觀察完標本之后,安排學生進行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對動物標本進行解剖,然后一邊解剖,一般進行知識的講解。等到課程結束以后,學生在基本了解和掌握了解剖技能之后,再進行活體解剖,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從上文的論述中,我們對于如何進一步實現動物解剖學教學效果的提高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要想真正達成上述目標,就要首先從思想上給予足夠的重視,然后在備好課,備好教材的基礎上,優(yōu)化教學設計,敢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開創(chuàng)動物解剖學教學的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