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森 王金生
(黑龍江省農墾綏濱農場畜牧公司,黑龍江鶴崗 156203)
??谇活a部黏膜有大量圓錐形乳突,舌面有較厚的角質此外,牛的攝食速度快,咀嚼不充分,因此在攝食過程中可以吞下飼料中所含的異物。隨后,隨著瘤胃的持續(xù)蠕動,異物和草料同時進入網胃。隨著網胃膜的收縮,胃網膜腔基本消失,異物將刺穿網胃膜壁。另外,由于異物通常沿身體縱軸穿透網胃膜壁,然后隨著網胃膜的連續(xù)收縮向前推進,可能導致周圍器官和組織的刺傷。
根據攝入異物的程度、大小和方向,創(chuàng)傷的性質也有所不同。右側分為葉間型、壁間型和穿孔型。軟骨間型是指異物穿透粘膜,被蜂窩狀的網胃牢牢固定,無法繼續(xù)運動,從而消除輕微損傷,使機體通常不出現臨床癥狀。壁間型是指異物能夠刺傷黏膜和肌層,但不會傷及漿膜層,且增生的結締組織會將異物包繞,只有在發(fā)生嚴重炎癥時才會導致機體表現出臨床癥狀,主要是出現前胃弛緩等,有時會造成壁間膿腫或者由于炎癥蔓延到漿膜而導致胃壁與其他器官發(fā)生黏連。穿孔型是指異物穿過胃壁,最早是發(fā)生局限性腹膜炎 病變,導致機體表現出疼痛和發(fā)熱。另外,異物還往往會刺傷其他臟器,尤其是心包最容易被刺傷,從而導致心包腔內 出現漿液性、纖維性滲出或者化膿性病變,最終引起膿毒癥或者敗血癥。
肉牛通常在吃了異物1~4d后發(fā)病,有時甚至幾個月后發(fā)病。異物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患病的牛會表現出不同的癥狀。急性型病牛表現出精神萎靡,經常磨牙,體溫大約為38.5℃,心音基本沒有異常,脈搏達到64~70次/min。在網胃區(qū)觸摸產生痛感,使其呈現不安,反芻減緩,間或出現較難將網胃中食團逆嘔到口腔,且吞咽時做出異常動作,往往縮頭伸頸,非常不自然。運動和站立姿勢出現異常,排出煤焦油樣的糞便,且糞量又少又干。將病牛背部皮膚用雙手向上提起捏緊,會使其發(fā)出特別的呻吟聲,此時檢查人員將肘部在同側屈曲的腿上支持,在劍狀軟骨區(qū)域用拳頭進行強力的短促壓迫,會由于疼痛表現出明顯的躲閃。慢性型病牛在臨床上不會表現出明顯癥狀,有時異物會在瘤胃或者網胃內游離,或只表現出前胃弛緩癥狀,癥狀時重時輕,采取相應治療也沒有改善。但由于長時間食欲不振而逐漸消瘦、貧血或者慢性臌氣,且生產性能逐漸喪失,也可能出現膿毒敗血癥而發(fā)生死亡[1]。
剖檢后,能夠看到網胃出現異物損傷,并伴有化膿性炎癥,網胃在腹壁上黏連,且發(fā)生局灶性腹膜炎;如果臟器被異物損傷,就會導致受損部位發(fā)生化膿性炎癥。心包顯著增大,心包積液增多,且發(fā)出化膿腐敗性的惡臭味,在創(chuàng)傷處能夠看到異物,且在心肌外表面有一層厚似絨毛樣的纖維蛋白絮狀物覆蓋,因此也叫做“絨毛心”,同時心肌質地變軟。
牛創(chuàng)傷性網胃炎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癥狀觀察、血液檢查、金屬探測等手段。通常在飼養(yǎng)管理條件良好無異常、沒有典型的致病因時發(fā)生的前胃遲緩有很大的可能是創(chuàng)傷性網胃炎,如果治療效果不佳以及參考其他臨床癥狀,可以初步進行診斷。
創(chuàng)傷性網胃炎的患病牛白細胞數量增加,能夠達到 1.0萬~1.4萬IU/mm3,嗜中性白細胞數上升到50~70%,淋巴細胞數量降低至30~45%。
使用金屬探測器對牛網胃部位進行檢驗也是診斷牛創(chuàng)傷性網胃炎的一種方法,并且準確性較高。
牛創(chuàng)傷性網胃炎與前胃弛緩、慢性瘤胃臌氣及急、慢性腹膜炎等病癥的臨床癥狀相似,為了避免誤診造成的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在診斷時,應該進行鑒別,以保證診斷的準確性。
保守治療。病牛站在斜坡上或者斜臺上,呈前軀高后軀低的姿勢站立,以減小腹部臟器對網胃造成的壓力,使異物從網胃壁中退出,進而促使機體對尖銳異物進行組織化包埋。病牛在發(fā)病24h以內適合采取該法治療,也可以配合使用抗菌消炎[2]。
手術治療。病牛呈站立姿勢保定于六柱欄內,接著肌肉注射3mg靜松靈,手術部位選在左肷部靠肋弓處,剪毛、消毒后在該處注射20~50mg普魯卡因進行浸潤麻醉,確保腹壁完全被切開,伸入手對網胃與膈交界處進行探查,判斷異物具體位置,通常來說機體表現出外部癥狀時,正好是異物處于網胃與膈肌交界處的時間,此時觸摸到異物后要小心取出,并在創(chuàng)傷處涂抹適量的油劑青霉素。如果異物依舊存在于網胃內,且已經損傷胃壁,則要通過探查明確部位,并將創(chuàng)口擴大在瘤胃上做一切口,然后將異物取出,整個手術按瘤胃切開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