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壁
- 原發(fā)性胃淋巴瘤MSCT影像特征及其應用價值分析
層成像有利于顯示胃壁的全層結構及病變的形態(tài)特點,在原發(fā)性胃淋巴瘤診斷中有一定的優(yōu)勢。本文收集20例經手術及病理證實的原發(fā)性胃淋巴瘤患者的多層螺旋CT(MSCT)檢查資料,分析胃淋巴瘤的CT表現,并結合文獻討論總結其特征。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收集2013年至2020年經手術和病理資料證實的20例胃淋巴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齡為28~77歲,中位年齡55.5歲?;颊呔蠧T平掃及增強檢查。1.2 檢查方法:患者檢查前禁食4
寧夏醫(yī)學雜志 2022年11期2023-01-06
- 胃壁膿腫ICD-10編碼的探討
一例疑難編碼——胃壁膿腫進行分析,并結合具體病例、實驗室檢查以及大量文獻資料作為編碼依據,對胃壁膿腫查找過程予以闡述,與同行們探討。1 臨床資料以某院普外二科2019年4月出院的1例胃壁膿腫病例作為研究對象。病案首頁出院診斷為胃壁膿腫、胃潰瘍、慢性中度非萎縮性胃炎、肝內膽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2歲,10年余前開始出現腹部隱痛不適,為上腹明顯,伴有腰背部放射痛,偶有反酸、噯氣,癥狀反復,但未行特殊處理。2天前患者自覺上腹部疼痛加劇,在外
現代醫(yī)院 2021年2期2021-12-05
- 胃腸超聲造影聲像特征診斷急性與慢性胃炎的臨床價值
聲的內環(huán)境,顯示胃壁、病灶及周邊組織器官,實現診斷胃腸疾病的目的。超聲與X線鋇餐造影及電子胃鏡檢查比較,具有簡單、方便、快捷、廉價、無創(chuàng)、無輻射等優(yōu)點[2-3]。胃炎可分為急性胃炎及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依據病理改變可分為非萎縮性、萎縮性及特殊型胃炎三大類[4]。為更好地了解急性與慢性胃炎胃腸超聲造影聲像特征,提升超聲醫(yī)師對急慢性胃炎的超聲診斷技巧,本文分析了經電子胃鏡或病理學檢查確診的急性或慢性胃炎的胃腸超聲造影資料,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21年16期2021-08-25
- 超聲診斷胃癌疾病的臨床應用與影像學表現研究
對病變中心區(qū)域的胃壁結構進行掃查,測量病變浸潤深度;再慢慢把超聲探頭移至病變邊緣,直到胃壁結構正常、清晰的顯現,此時對病變上、下邊緣長度進行量測,計算病變浸潤范圍數據。綜合胃壁侵及情況、胃外情況,判定TNM分期。依據標準[2]:(1)T1:腫瘤已經侵及到黏膜的固有層、黏膜肌層/下層;(2)T2:腫瘤已經造成對固有肌層的侵及;(3)T3:腫瘤穿透漿膜下層結締組織,尚未形成臟層腹膜、邊緣結構的侵及;(4)T4:腫瘤造成對漿膜(臟層腹膜)的侵及,并且也涉及到對四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20年35期2021-01-08
- 新生兒先天性胃壁肌層缺損致胃穿孔診療分析
順根 汪健先天性胃壁肌層缺損是新生兒消化道畸形中較少見的疾病,是新生兒自發(fā)性胃穿孔最常見病因,死亡率極高,至今仍大于30%[1]。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3 例先天性胃壁肌層缺損致胃穿孔新生兒的臨床資料,現將診療體會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 年6 月~2019 年12 月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收治的13 例先天性胃壁肌層缺損致胃穿孔的新生兒,其中男9 例,女4 例;孕周31~39 周;其中早產8 例;剖宮產11 例,順產2 例;自然受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20年21期2020-11-24
- 胃癌的超聲診斷
的胃癌主要表現為胃壁受癌瘤浸潤而出現變硬、增厚的情況,其潰瘍和結節(jié)的癥狀未見異常;第四,彌漫浸潤型,即Borrmann IV型,這一類型的胃癌主要表現為癌瘤擴展至黏膜下,侵及范圍較廣,胃壁同時出現增厚、變硬的現象。胃癌的超聲分型由于胃癌所具備的形態(tài)不盡相同,其所呈現的聲像圖所見也會有所不同,基于此,便可以將胃癌的超聲類型分為四大類:腫塊型。腫瘤多呈以結節(jié)狀或不規(guī)則息肉狀向腔內的方向生長,其出現潰瘍的情況不太明顯,但是胃壁的厚度會得到顯著的提升?;颊咴陲嬎?/div>
保健文匯 2020年5期2020-08-22
- 胃腸超聲造影與聲脈沖輻射力成像診斷胃壁常見良惡性病變的對比研究
佳 肖 瀟常見的胃壁病變主要表現為胃壁異常增厚[1]。良性胃壁病變以急性炎癥為主,惡性胃壁病變以胃癌為主。由于胃壁病變患者的早期癥狀無特異性,故臨床診斷難度較大[2]。胃腸超聲造影能在胃腔形成良好聲窗,獲得高質量的胃壁圖像,已廣泛應用于臨床[3]。聲脈沖輻射力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是一種新的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可通過測定病變組織的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來定量反映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 2020年7期2020-08-04
- 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與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CT對比研究
為節(jié)段性或彌漫性胃壁增厚、病變呈均勻輕度/中度強化、腹腔淋巴結異常等,而漿膜面浸潤相對少見[1,3-5],但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胃淋巴瘤的總體CT表現及其與胃癌的CT鑒別診斷,少有對不同病理類型的胃淋巴瘤進行對比研究的報道。因此本研究將對比研究MALT淋巴瘤與DLBCL的CT影像資料,為兩者的影像學鑒別診斷提供依據。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間汕頭市中心醫(yī)院20例胃淋巴瘤的CT檢查資料,其中MALT淋巴瘤組9例,DLB汕頭大學醫(yī)學院學報 2020年1期2020-07-27
- 胃癌的超聲診斷
個器官以及胃腔、胃壁檢查。超聲內窺鏡法是利用內窺鏡進入人體,通過探頭進行病情查看,這種方法不易受到人體內部干擾,可減少誤診的發(fā)生。超聲可診斷出四種類型的胃癌(一)局限浸潤型胃部局部地區(qū)被癌腫侵犯,被稱為局限浸潤型。在進行超聲檢查時,局限浸潤型胃壁會呈現局部增厚狀態(tài),且中心部位有低回聲,出現隆起,結構不正常,腫塊內厚外薄,相連于正常胃壁組織,但界限清晰。當患者病情嚴重時,胃壁全周呈現增厚狀態(tài)。超聲切面會呈現“新月征”“靶環(huán)征”“馬蹄征”“假腎征”“面包圈征”幸福家庭 2020年5期2020-06-19
- 螺旋CT在胃癌診斷和術前分期中的應用價值探究
主要是腔內腫塊,胃壁的厚度增加量在1cm以下,并且沒有發(fā)生轉移。Ⅱ期為胃壁厚度在1cm以上,不存在周圍臟器侵犯,同時也沒有發(fā)生轉移。Ⅲ期為胃壁的厚度在1cm以上,伴隨著臨近器官的直接侵犯,可是沒有出現遠處轉移的情況。IV期為胃壁增厚伴隨遠處轉移。2.結果2.1 CT診斷結果通過CT診斷能夠發(fā)現,64例患者中有11例病變分布在胃底賁門部,有16例處在胃體部,21例處在胃竇部位,胃體和胃竇部位的為11例,5例為全胃侵犯。所有胃癌患者中,5例為早期胃癌,59例為醫(yī)藥前沿 2020年4期2020-04-27
- “起源胃壁強化征”輔助CT診斷胃外生型胃腸間質瘤
T在CT上根據與胃壁的相對位置關系分為四型:I型為壁間型,Ⅱ型為腔內型,Ⅲ型為腔外型,IV型為啞鈴型[2-3]。當Ⅲ型GIST腔外生長明顯且與臨近臟器間脂肪間隙消失時,可能導致起源臟器判斷的偏差,進而出現誤診的結果。Kim等[4]于2014年JCAT雜志發(fā)文提出通過CT判斷腫瘤供血來源的方法鑒別小腸GIST與其他腹腔間葉源性腫瘤。本文擬通過回顧分析一組Ⅲ型胃GIST與周圍臟器(主要是胰腺)脂肪間隙消失而需鑒別的病例,初步探討GIST起源胃壁強化特征在鑒別診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 2019年3期2019-06-21
- 胃腸超聲造影聯(lián)合聲脈沖輻射力成像*技術對胃壁良惡性疾病的診斷價值
陳燕華 陳少輝胃壁增厚是多數胃部疾病的主要表現,可分為惡性腫瘤胃壁增厚和良性病變胃壁增厚[1]。其中,胃癌是最常見的胃惡性腫瘤,占胃惡性腫瘤的95%,且隨著近年來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每年胃癌新增病例數呈逐年增多趨勢;其次是胃惡性淋巴瘤,占胃惡性腫瘤的2%,而胃壁良性增厚改變以急性炎癥最為常見[2-3]。目前,外科手術切除是臨床治療胃惡性腫瘤的常用手段,其及早診斷對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胃超聲造影可在胃腔內形成良好聲窗,獲取胃壁清晰的二維圖像,而聲觸診中國醫(yī)學裝備 2019年2期2019-03-07
- 7例急性出血糜爛性胃炎的急診腹部CT表現
CT均可見胃竇部胃壁明顯增厚,有2例同時有胃體下段胃壁增厚,厚度為(1.2±0.4)cm,7例患者均可見增厚部分胃壁有分層現象,尤其是增強后黏膜強化明顯,分層更明顯,即中間為低密度影,兩邊為高密度影,增厚的胃壁中間部分CT值為(23±3.5)HU(18~28 HU),明顯下降。增厚部分胃壁薄厚均勻,各層解剖結構完整、清晰,無黏膜中斷、不規(guī)則現象,胃壁外脂肪間隙清晰,無周圍組織、臟器侵犯現象(見圖3~4)。2.4治療7例患者入院后均給予抑酸、補液治療,3例有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18年8期2018-08-20
- 嬰兒胃壁淋巴管瘤并發(fā)急性胃破裂死亡1例
食物殘渣,探查見胃壁變薄,胃大彎處胃壁見2.0 cm×1.5 cm大小裂口(圖2),胃黏膜未見胃潰瘍等病變,腸壁水腫,腸內積氣。心、肺、肝、脾、腎、胰等器官大體檢驗均未見明顯病理性改變。組織病理學檢驗:腦組織自溶,大、小腦及腦干組織病理學改變基本一致。蛛網膜下隙及腦實質內血管擴張、淤血。腦組織稍疏松,神經細胞及血管周隙稍增寬,神經細胞未見明顯壞死,膠質細胞未見增生,無異型性,腦實質未見出血及炎癥細胞浸潤。大部分胃壁的黏膜下、肌層及漿膜可見散在的淋巴管,管腔法醫(yī)學雜志 2018年3期2018-07-23
- CT誤診小腸克羅恩病合并腸穿孔1例
胃間隙,周圍未見胃壁影像; D.胃管尖端似達左側腹壁,胃壁連續(xù)性中斷,胃管筆直孤立突出于胃腔外患者男,46歲,因“腹痛、腹脹1天”入院。既往有小腸克羅恩病史。查體:腹部膨隆,下腹部壓痛,無反跳痛,腸鳴音活躍。腹部CT:部分小腸壁增厚,腸梗阻。CT診斷:小腸克羅恩病并腸梗阻?;颊呷朐哼M食2天后再次發(fā)生腹痛,以下腹部疼痛明顯,考慮再次腸梗阻,以胃腸減壓治療后腹痛加重,并向全腹部擴散,全腹壓痛、反跳痛明顯。急診CT顯示胃管經胃后壁穿出至脾胃間隙,尖端達左側腹壁;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18年3期2018-03-22
- 128層螺旋CT增強掃描對胃癌術前TNM分期的價值分析
2,其中T0期為胃壁未存在明顯異常增厚,T1期為與正常胃壁相似,其單層胃壁病灶存在明顯強化但未有透壁,胃壁局限性輕度增厚或者正常,多層胃壁,胃壁黏膜層存在局部增厚同時有較為明顯的強化,但是不存在中外層突然中斷的情況,病灶基底部和肌層兩者間的低密度帶顯示清楚且無浸潤。T2期為單層胃壁能夠見透壁強化,同時局部增厚,多層胃壁能夠見黏膜下層低密度帶消失并且存在異常強化情況,中外層突然終端,上述兩種狀況下局灶性增厚的胃壁邊緣是光滑完善的,周圍脂肪間隙清晰。T3期為胃首都食品與醫(yī)藥 2018年18期2018-03-17
- 胃黏液腺癌與非黏液腺癌的MSCT表現對比研究
為遠側。測量增厚胃壁的厚度和病灶的直徑。(2)密度形態(tài):觀察腫瘤的密度高低,是否均勻,是否有鈣化。(3)強化特征:測量增強動脈期、靜脈期及延遲期三期的CT值,判斷腫瘤的強化方式及強化程度(與同期同層的肌肉相比)。CT值的測量取腫瘤實質成分,避開鈣化點。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2檢驗。<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 結果3 討論3.1 MGC的臨床病理特點 世界衛(wèi)生組織于1979年根據不同的病理類型將現代實用醫(yī)學 2018年1期2018-03-01
- 胃會被撐大餓小嗎?
通過食道進入胃,胃壁有伸縮性,開始體積慢慢變大,胃壁漸漸變薄,因此胃空著的時候和裝滿食物的時候大小是不一樣的。如果每天都吃很多東西,久而久之,胃就被撐大了。一般來說,正常進餐后胃容量約為1500毫升,胃腔內的壓力和胃壁的張力才有輕度的增高,這時就感到基本“吃飽”了,吃撐后為2000毫升。經常讓胃處于擴張狀態(tài)會減弱其伸縮功能,空腹時胃壁就容易松弛,這樣胃壁產生同樣的張力需要的食物也就越多。所以,經常吃太多確實可能會把胃撐大。對于飯量過大的人來說,首先是改變飲家庭科學·新健康 2017年8期2017-08-17
- 人到底會不會撐死
免食物進入胃后對胃壁產生過大的壓力,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蛇@種被稱為“容受性擴張”的改變,也不是無限度的??梢园盐赶胂蟪梢粋€氣球,它固然可以不斷增加,但增大到一定程度,胃壁就會變得很薄。正常情況下,空腹時胃壁可以有1厘米厚,而在急性胃擴張時,胃壁未必薄得就像一層紙。胃壁比紙薄,當然容易破;即便沒有立刻破裂,薄薄的胃壁也會對供血帶來影響,從而引起諸多問題。胃到底能裝多少?正常情況下,人們一次吃下 1~2升的食物,就差不多達到胃的極限了。當然,每個人具體的胃容積現代養(yǎng)生·上半月 2017年8期2017-08-10
- 經常一個人吃飯很傷胃
為胃病埋下隱患。胃壁上的黏膜會不斷分泌黏液,以保護胃壁免于遭受胃液的侵蝕。情緒緊張時,通過胃壁的血管便會收縮,血液循環(huán)變慢,黏液的分泌也較慢,而胃液的分泌卻并未減少,因而易導致胃壁穿透,造成胃潰瘍。所以,建議改掉一個人吃飯的習慣,并在用餐時保持輕松、快樂的情緒;工作時間,最好和同事一起吃午飯,并改變就餐時討論工作的習慣;下班回家一定要和家人共餐一頓,如果是單身,則建議一邊聽聽歡快的音樂,一邊進餐。不要想心事、讀報紙,以免影響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導致胃病人人健康 2017年7期2017-04-11
- 對行內鏡下胃壁全層切除術的胃間質瘤患者聯(lián)用鈦夾與尼龍繩縫合其胃壁穿孔的效果分析
00)對行內鏡下胃壁全層切除術的胃間質瘤患者聯(lián)用鈦夾與尼龍繩縫合其胃壁穿孔的效果分析高 淵(常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常州 213000)目的:探討對接受內鏡下胃壁全層切除術的胃間質瘤患者聯(lián)用鈦夾與尼龍繩縫合其胃壁穿孔的效果。方法:將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期間常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8例胃間質瘤患者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對這18例患者均進行內鏡下胃壁全層切除術,術中聯(lián)用鈦夾與尼龍繩對其胃壁穿孔進行縫合,然后觀察其手術的相關情況。結果:這18例患者均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7年21期2017-03-15
- 雙胞胎同患胃壁肌層缺損合并腸旋轉不良一例
,切除缺乏肌層的胃壁,5-0PDS修補胃壁肌層及粘膜層。術后今營養(yǎng)支持及抗感染等綜合治療患兒恢復良好,術后兩周上消化道造影為提示明顯異常,予經口喂養(yǎng)。術后隨訪一年,患兒現生長發(fā)育良好。雙胎之大手術探查,見腹腔較多草綠色液體,吸引清除液體,探查后見距胃大彎處有一長約8 cm缺損,同時發(fā)現中腸扭轉270°,予以復位。胃缺損邊緣壞死不規(guī)則,修剪邊緣,切除缺乏肌層的胃壁,5-0PDS修補胃壁肌層及粘膜層。予以松解Ladd′s束帶,拉直十二指腸。切除闌尾,自十二指腸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17年94期2017-03-08
- 胃壁膿腫1例診治探討
0)?病例報告?胃壁膿腫1例診治探討趙清英(臨漳縣醫(yī)院,河北 邯鄲 056600)目的探討胃壁膿腫的發(fā)病機理,臨床表現,診治。方法回顧性分析2014年7月發(fā)現的一例胃壁膿腫患者的診治。結果胃鏡是胃壁膿腫的主要診斷治療方法之一,鏡下切開引流,灌洗,注藥,結合內科治療,可迅速緩解癥狀,促進愈合,縮短病程。結論結合本例及文獻復習,總結分析胃壁膿腫發(fā)病機理、診治;胃壁局限性膿腫臨床罕見,易于漏診誤診,病情可緩可急,病程長短不一,部分不典型病例易被誤診為黏膜下腫物等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17年10期2017-03-07
- 64排螺旋CT診斷胃癌的價值
果CT主要征象為胃壁增厚,部分病例可見腫塊形成。動脈期及靜脈期病變呈明顯強化,24例患者于靜脈期強化明顯;出現淋巴結轉移5例,侵犯鄰近臟器12例,出現遠處轉移10例;增強分期準確性為85.19%。結論64排螺旋CT對胃癌的診斷及分期可作出更準確的評價。胃癌;64排螺旋CT;診斷臨床上主要應用胃鏡活檢及上消化道鋇餐檢查對胃癌進行診斷。近年來,隨著64排螺旋CT的應用及更新,CT對胃癌診斷的準確性不斷提高。本文意在探討64排螺旋CT在胃癌診斷中的價值。1 資料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7年25期2017-01-15
- 口服胃超聲造影在殘胃中的診斷價值
及吻合口的通暢、胃壁層次結構、胃蠕動、胃排空及反流情況。所有患者均與胃鏡檢查結果對照。結果 超聲造影診斷殘胃炎23例、吻合口反流6例、吻合口潰瘍3例、復發(fā)性潰瘍2例、殘胃癌1例。與胃鏡診斷對照,超聲造影檢查診斷符合率87.5%。結論 口服胃超聲造影在殘胃檢查中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超聲檢查 口服造影劑 殘胃口服胃腸超聲造影是一種簡便、廉價、安全、無痛苦、可重復性強的檢查,近年來臨床應用日趨廣泛,較多學者[1~4]在診斷胃十二指腸腫瘤、潰瘍及炎癥等方面積累了浙江臨床醫(yī)學 2016年1期2016-08-08
- 3.0T磁共振DWI在胃癌診斷中彌散敏感系數選擇的初步研究
同b值胃癌與正常胃壁的ADC值,計算不同b值時測得的胃癌ADC值與正常胃壁ADC值的差異,最后運用統(tǒng)計學分析確定合適的b值。結果 當b=0,400 s/mm2、600 s/mm2、800 s/mm2、1 000 s/mm2時,胃癌ADC值平均值分別為:(1.637±0.796)、(1.299±0.625)、(1.356±0.538)、(1.209±0.510)(×10-3s/mm2),均小于正常胃壁ADC值平均值:(3.042±1.562)、(2.644±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6年7期2016-05-13
- 犬胃內異物治療方法探討
到恥骨前緣。切開胃壁前要有預定的切開線,手術切口應在胃的腹面胃大彎與胃小彎之間,在預訂切開線兩端,分別用兩把艾利氏鉗夾持兩端胃壁的漿膜肌層,或者也可以用7號絲線在預定切開線的兩端,穿過漿膜肌層然后縫合兩根牽引線。用艾利氏鉗或兩根牽引線分別向兩側牽引胃壁,讓胃壁顯露在切口的外邊。在胃和腹壁切口之間要填塞若干塊溫生理鹽水紗布墊,這樣可以使胃壁被抬高,胃壁就會和腹腔內的其他器官隔離開。胃的切口應位于胃腹面的胃體部,在胃大彎和胃小彎之間的血管比較稀少的區(qū)域內,縱向河南畜牧獸醫(yī) 2016年20期2016-03-09
- 一例犬胃內異物手術的診治
根牽引線向后牽引胃壁,使胃壁顯落露在腹腔之外。用數塊37℃生理鹽水紗布填塞在胃和腹壁切口之間,以抬高胃壁并將胃壁和腹腔內其它臟器隔離開,并減少胃壁切開時對腹腔和腹壁切口的污染。胃的手術切口盡量選擇在胃腹面的胃體部,該部位血管較少,從而避免因剪破大血管而造成失血過多也不利于手術的操作??v向切開胃壁,先用手術刀在胃壁上向胃腔內戳一小口,之后拿出手術刀,換用手術剪通過胃壁小切口擴大胃的切口。剪破小血管時用止血鉗鉗夾止血,大血管先用止血鉗夾住再用線進行結扎止血。胃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 2016年3期2016-02-21
- 18F-FDG PET/CT在皮革胃與胃充盈不良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T圖像特征,統(tǒng)計胃壁SUVmax,并與46例胃充盈不良的體檢者進行比較。結果18例皮革胃患者中,有12例胃FDG攝取不高或僅有輕度攝取。PET/CT能明確診斷胃癌者僅9例,誤診為生理性攝取者2例,7例結果不能與生理性攝取或炎癥鑒別。皮革胃與胃充盈不良者兩組間補充飲水前SUVmax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 =-0. 829,P =0. 407);補充飲水后皮革胃組SUVmax變化不明顯,而胃充盈不良者胃壁FDG攝取減低,兩組間SUVmax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 =河南醫(yī)學研究 2015年8期2016-01-17
- MSCT及X線鋇餐造影對浸潤型胃淋巴瘤和浸潤型胃癌的診斷價值
。觀察病變部位、胃壁厚度、強化程度、胃腔、黏膜及漿膜改變特征、胃周淋巴結及其他器官侵犯特點。結果 浸潤型胃淋巴瘤和浸潤型胃癌累及多部位者分別占77%和16%。胃壁厚度分別為7-60mm(平均為21.3mm)和8-26mm(平均為12.4mm)。增強后胃淋巴瘤呈輕中度強化,強化增加值小于20HU,少見壞死;浸潤型胃癌有明顯不均勻強化并可見黏膜面出現“白線征”。胃腔形態(tài)固定、狹窄及梗阻者分別占8%和100%。病變部胃腔擴張度大于50%者分別為92%和0%。顯示罕少疾病雜志 2015年3期2015-06-21
- 胃不會被自己消化
科學家研究認為:胃壁在分泌鹽酸以后,鹽酸由于受粘膜表面上皮細胞的阻擋,它不會倒流,也就不會腐蝕胃壁。萬一上皮細胞遭到破壞,粘膜就會分泌粘液,粘液對鹽酸有一定的緩沖作用,能防止粘附在胃粘膜表面的鹽酸進入胃壁內。胃粘膜還有“丟卒保車”的本領,它讓上皮細胞不停地進行代謝更新,阻止胃蛋白酶吸附在粘膜上,以達到保護胃壁的目的。粘液中的糖蛋白質,有的含糖量很高,分子量很大,能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胃粘膜細胞每分鐘大約要脫落50萬個,3天之內可以全部更新,這樣強的再生能力初中生學習·低 2015年9期2015-05-30
- 超聲胃鏡對胃壁增厚性病變的鑒別診斷及在指導活檢中的意義
443000)胃壁增厚性病變由于病變位于黏膜下深層結構、表層黏膜近乎于正常,普通胃鏡檢查容易漏診。部分病例黏膜表面雖然有潰爛等表現,但常規(guī)活檢方法很難取到理想組織,容易誤診為炎癥,給臨床診斷和治療帶來諸多困難。超聲胃鏡是將超聲與胃鏡相結合的檢查方法,既可以觀察消化道黏膜表面的病變,又可以觀察管壁層次結構的變化,對于胃壁增厚性病變性質的判斷及指導活檢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我院自2004~2012年開展超聲胃鏡指導下原位深挖活檢及大塊組織活檢對胃壁增厚性病變診斷微創(chuàng)醫(yī)學 2015年3期2015-05-16
- 胃真的會被撐大嗎
通過食道進入胃,胃壁有伸縮性,開始體積慢慢變大,胃壁漸漸變薄,因此胃空著的時候和裝滿食物的時候大小是不一樣的。如果每天都吃很多東西,久而久之,胃就被撐大了。一般來說,正常進餐后胃容量約為1500毫升,吃撐后為2000毫升。經常讓胃處于擴張狀態(tài)會減弱其伸縮功能,空腹時胃壁就容易松弛,這樣胃壁產生同樣的張力需要的食物也就越多。所以,經常吃太多確實可能會把胃撐大。對于飯量過大的人來說,首先是改變飲食結構,多攝入能量密度低的食物,增強飽腹感;其次要細嚼慢咽,讓大腦晚晴 2014年11期2014-11-22
- 低張充氣造影CT掃描與胃鏡對胃Ca篩查的對照分析
察和分析,觀察其胃壁的厚度,并測量記錄數值。對兩位醫(yī)師觀察測量的數值取其平均值。內鏡檢查:采取兩位副主任醫(yī)師共同上機,一位主操作,一位副操作,同時觀察胃鏡所顯示的圖像;并交叉對換進行主副操作。已保證圖像的準確性。1.3 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 15.0軟件,對胃體充盈程度優(yōu)良率及胃Ca檢出率、病變及非病變部位胃壁的形態(tài)和厚度變化率行χ2檢驗。2 結果CT圖像發(fā)現:胃部增厚的29例,胃竇部增厚的18例,占62.1%;胃壁局限性凹陷的13例,胃竇部凹陷的7例,占中外醫(yī)療 2014年22期2014-11-20
- 胃壁增厚的CT研究及應用價值
海 200065胃壁增厚是絕大多數胃部病變表現的首要形態(tài)改變,是病變直接反映的重要信號,而CT檢查對于胃壁厚度的觀察相當敏感,具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為了提高CT對于胃壁增厚性疾病診斷重要性的認識,我們特對82例胃部病變總結分析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選擇2008年以來資料較完整的82例胃壁增厚病例,年齡20~81歲,平均57歲,其中男52例,女30例。其中胃癌45例、胃淋巴瘤17例、胃間質瘤12例,以上74例均經手術病理證實;胃炎8例,經胃鏡病理及外科研究與新技術 2014年2期2014-10-23
- 兩種管狀胃在中下段食管癌治療中的效果對比
下段食管癌病例行胃壁小彎側大部分切除,裁剪殘胃成管狀后代食管重建消化道。通過對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與傳統(tǒng)的縮胃代食管的病例做對比,了解其治療效果,現介紹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所有病例均為可行根治手術的中下段食管癌,均行經右胸、經腹兩切口術式,右胸腔內食管-胃吻合。將胃小彎側大部分胃壁切除,裁剪殘胃成管狀的均為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的病例,從中抽取36例,設為治療組,其中男27例,女9例,年齡36~70歲,平均59.8歲,7例行近胸頂部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 2014年6期2014-05-24
- 先天性胃壁肌層缺如并穿孔診治體會
登攀 趙丹先天性胃壁肌層缺如并穿孔診治體會劉培運 景登攀 趙丹先天性胃壁肌層缺如并穿孔是新生兒氣腹最常見的病因, 該病死亡率高, 存活率與胃壁肌層缺損面積及就診時間早晚有很大的關系。本院新生兒外科自2009年元月~2014年元月收治24例, 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男 16例, 女 8 例; 發(fā) 病 年 齡 1~3 d 16例、 4 ~7 d 8例;出 生 體重 2500 g 5 例 ;早 產兒13例;出生時重度窒 息13例。術中發(fā)現合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4年9期2014-05-22
- 原發(fā)性胃淋巴瘤的MSCT表現
累及部位、范圍、胃壁厚度(胃體>3 mm,胃竇>5 mm為異常)、強化程度、胃腔形態(tài)、胃黏膜是否受累、胃周淋巴結及其他器官侵犯情況。2 結果2.1 組織病理學類型 本組患者均為NHL,13例(65%)為 DLBCL,7例(35%)為 MAIL。2.2 發(fā)生部位 12例(60%)胃竇壁增厚(圖1),6例(30%)胃體增厚,2例(10%)胃底及賁門受累(圖2)。10例(50%)表現為胃壁彌漫性增厚,8例(40%)為節(jié)段性胃壁增厚,2例(10%)為局限性增厚;2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14年6期2014-03-18
- 鍛煉你的胃
胃蛋白酶,前者對胃壁具有腐蝕性,后者對胃壁具有消化性,它們對胃黏膜都具有很強的損傷性。此外,有時從十二指腸中倒流入胃的膽汁也會“興風作浪”。但對正常人來說,胃黏膜能抵御各種傷害性刺激,胃組織本身不會被消化或損傷。這是因為,胃黏膜具有抵御上述刺激因素的機制(防御因素),主要包括“細胞保護作用”“黏液——碳酸氫鹽屏障”和“胃黏膜屏障”等。很容易理解的是,如果這些防御因素被破壞,如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酸過多和經受強酸、強堿、酒精等刺激,那么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將隨之飲食科學 2014年4期2014-03-03
- 螺旋CT在胃腫瘤診斷中的應用
顯示胃腸道粘膜及胃壁十分清楚;后者相當于門脈期的掃描,顯示淋巴結、血管及肝臟轉移灶等較為有利。常規(guī)取仰臥位,胃竇部、十二指腸和胰頭病變最好采用右側臥位。2 結果30例胃癌病螺旋CT病灶檢出率為100%,均為進展期胃癌。能清楚顯示病灶的部位、形態(tài)及病變與周圍臟器的關系。3 討論胃壁厚度及CT表現,胃壁厚度的正常范圍意見不一,一般認為在5~10 mm之間,有人認為>10 mm為異常,也有人認為>5 mm為異常,現在的觀點多傾向于>5 mm為異常。胃壁厚度隨擴張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4年10期2014-01-30
- 胃間質瘤與原發(fā)性胃淋巴瘤的CT征象及鑒別診斷
腫瘤,獨立起源于胃壁、具有非定向分化特征[1];而PGL是原發(fā)于胃黏膜固有層和黏膜下層的淋巴組織[2]。GST與PGL的組織起源、病理改變、治療方式、預后均不相同;術前明確診斷對于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及預后有重要意義。隨著多層螺旋CT的廣泛應用,CT已經成為胃部腫瘤術前診斷及分期必不可少的檢查手段之一,對GST和PGL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具有極高的價值[3,4]。本研究對比分析GST與PGL的CT影像表現,以提高對兩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1 資料與方法1.1 研究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3年11期2013-12-10
- 磁共振成像對中晚期胃癌術前TNM分期的臨床應用價值
期系統(tǒng)[1]。以胃壁局灶性增厚6mm以上為胃癌病灶的診斷標準。胃癌浸潤胃壁的深度的MRI分期標準為T0:胃壁信號無改變,T1:胃壁黏膜層局灶性明顯強化及相對應的黏膜下層的中間低信號區(qū)完整。T2:全層胃壁局灶或彌漫性增厚,胃壁漿膜層或其與胃周的脂肪間低信號帶光整,T3:胃壁的全層被腫瘤浸潤,可見胃壁的外界或與胃周脂肪間低信號帶的網格狀、不規(guī)則形或中斷現象,但與周圍組織的脂肪分隔清晰可見,T4:腫瘤呈明顯強化,周圍脂肪層模糊消失且侵及鄰近組織。胃周的淋巴結短徑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3年9期2013-11-24
- 胃超聲造影對老年人胃疾病臨床診斷的價值
應用超聲研究正常胃壁及其微細結構和胃壁常見病變的聲像圖變得可能。本文分析了我院2009 年5 月至2012 年12 月期間,經過胃鏡活檢、手術病理證實的40 例胃疾病的聲像圖,探討胃充盈超聲造影檢查對老年人胃疾病的診斷價值。1 資料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本組病例共40 例,其中男29 例,女11 例,年齡60 ~95 歲,平均(70.32 ±8.88)歲,主要癥狀為上腹部飽脹不適、消瘦、進食梗阻等。1.2 儀器與方法1.2.1 胃充盈聲學造影劑:湖州東亞實用老年醫(yī)學 2013年9期2013-07-29
- 網膜填塞法閉合經自然腔道內鏡手術胃壁瘺口的研究
膜填塞NOTES胃壁瘺口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資料1.1.1 一般資料:我科2009年4月-2011年5月進行了29只實驗犬經胃壁入路NOTES胃壁造瘺口閉合術,其中12只采用網膜填塞法閉合造瘺口,17只采用內鏡鈦夾鉗夾法閉合造瘺口;對上述實驗結果進行了回顧性對比分析。1.1.2 實驗動物:雜種犬共29只,體質量11~22 kg,解放軍總醫(yī)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Ⅱ級動物實驗室飼養(yǎng)。1.1.3 實驗器械及附件:Olympus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12年4期2012-10-17
- 超聲對胃部疾病的診斷價值
,胃的內部回聲,胃壁層次,胃的蠕動和排空狀態(tài),胃與周圍鄰近臟器的關系,測量各部位的胃壁厚度。2.正常胃聲象圖主要特點(1)空腹胃的聲像圖隨其潴留液多少、收縮狀態(tài)及斷面部位的不同而各異,可表現為"月牙形"、"馬鞍形"及"橢圓形",其中心部強回聲為腔內氣體、粘液及內容物的混合回聲,若胃內有大量氣體時、后方常伴有聲影。中心強回聲與周圍強回聲間的低回聲帶是正常胃壁回聲。(2)飲水后正常胃聲像圖:飲水后胃腔充盈呈無回聲區(qū),內有散在微小氣泡及粘液形成的強回聲點,易浮動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2年20期2012-08-15
- 超聲檢測診斷胃癌36例分析
的癌變組織。而對胃壁層次結構的破壞、浸潤深度的判斷,向腔外生長的腫瘤及胃外有無轉移的判定是X射線、胃鏡檢查的不足。B超對胃癌檢出率日趨增高,且對判斷胃癌的浸潤深度及范圍已被臨床所認可。隨著彩超高分辨率的提高及檢查經驗的積累,對進展期胃癌的診斷正確率已達97%以上[1]。1 資料與方法36例胃癌均為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門診病例,因上腹部不適、消瘦等原因或健康體檢懷疑胃癌,經進一步檢查并手術病理證實,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齡37~69歲。所用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 2011年6期2011-09-19
- 多層螺旋CT三期增強掃描診斷胃原發(fā)性淋巴瘤的價值
法共同閱片,觀察胃壁厚度,病變形態(tài)、大小,病灶密度及強化方式,胃壁柔軟度,病變處胃黏膜線狀況,病變生長特點,有無周圍臟器侵犯,有無外周淋巴結腫大及其部位、大小,意見不一致時通過協(xié)商取得統(tǒng)一意見,并與手術及病理所見進行對比。1.3 CT分型 根據胃壁侵犯范圍及CT掃描所見分為3型:①胃壁彌漫增厚型9例(胃壁厚度1.0~6.0cm,平均2.6cm);②局限胃壁增厚型7例(部分胃壁增厚,范圍小于全胃50%);③腫塊型2例(胃壁局部呈腫塊樣改變,向腔內、腔外或同時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1年10期2011-09-18
- 新生兒先天性胃壁肌層缺損穿孔七例
0)新生兒先天性胃壁肌層缺損穿孔較少見,死亡率高,占新生兒胃腸道穿孔發(fā)病的首位,多為早產或低體重兒[1]。本院2005~2010年收治先天性胃壁肌缺損致胃穿孔7例,現報告如下。臨床資料 本組男5例,女2例。其中早產兒4例,出生體重1.8~2.9kg,平均出生體重2.41kg。出生后1~4d發(fā)病,1~5d就診,均表現為拒奶、哭鬧、腹脹、嘔吐及呼吸困難,腸鳴音消失,肛門停止排便、排氣或僅排少量腸液樣粘液便。腹部立位X線平片均顯示膈下有大量游離氣體,且未見明顯胃云南醫(yī)藥 2011年6期2011-08-15
- 低張陰性造影劑對胃良惡性病變的CT診斷價值
象CT平掃表現:胃壁單純胃壁增厚1~3 cm有2例,胃壁增厚5 cm~9 cm有7例;胃壁增厚>2 cm以上伴局限性腫塊20例,胃壁增厚>2 cm以上伴不規(guī)則腫塊15例。增強表現:42例中39例有強化,表現為均勻強化17例,不均勻強化22例,不均勻強化的表現呈斑片或“夾心面包”狀。2.3 病變部位、胃壁厚度與疾病關系胃癌25例:胃竇12例、胃體5例,胃底-賁門區(qū)8例;胃間質瘤6例中胃體4例、胃底2例;平滑肌(肉)瘤6例中位于胃底4例,胃體2例;良性潰瘍3例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1年13期2011-08-15
- 食管癌術后胃壁穿孔2例
強食管癌切除術后胃壁穿孔是嚴重而兇險的并發(fā)癥,由于其臨床表現與吻合口瘺難以鑒別,故臨床處理中多與吻合口瘺相混淆。我科于2010年共處理了2例胃壁穿孔患者,其臨床表現和治療措施差異很大,但均獲治愈。1 臨床資料病例1,男,48歲,術前診斷食管上段癌,于全麻下行左胸左頸部切口食管上段癌切除食管胃頸部吻合術,術中制作管狀胃,吻合滿意,吻合口無張力。術后第1天,患者因煩燥而誤將胃腸減壓管脫出,術后3 d患者心率加快,在130次/min左右,第5天患者體溫達39.2河北醫(yī)藥 2011年11期2011-04-10
- CT對胃癌的診斷價值及應用限度
1.3 CT檢查胃壁增厚>5 mm為異常,病灶大小按最大徑計算,胃周脂肪層模糊或消失為胃周侵犯,淋巴結直徑>10 mm為轉移。2 結果2.1 胃癌部位38例胃癌患者均為進展期胃癌,腫瘤位于胃底賁門區(qū)12例,胃竇幽門區(qū)21例,胃體區(qū)6例。2.2 胃癌原發(fā)灶的CT檢查表現胃壁增厚[3]:本組病例胃壁均呈不同程度、不規(guī)則性增厚,黏膜面呈不同程度凹凸。增強掃描顯示病變處胃壁明顯強化。腔內外腫塊20例:腫瘤向腔內、外生長時,CT檢查可清楚顯示擴張的胃腔內、外不規(guī)則形實用癌癥雜志 2011年2期2011-01-10
- 37例進展期胃癌的超聲分析
面掃描,仔細觀察胃壁各層次結構、厚度、胃黏膜表面、蠕動、排空及胃周器官病變等。1.3 進展期胃癌超聲分型標準 進展期胃癌超聲分型主要依據朱春山[5]等超聲分型,分為腫塊型(即BormannⅠ型);局限潰瘍型(即BormannⅡ型);浸潤潰瘍型(即BormannⅢ型)和彌漫浸潤型(即BormannⅣ型)。2 結果本組37例進展期胃癌中B超診斷符合36例,準確率為97.3%(36/37)。按部位分,其中胃竇癌20例,占54.1%(20/37),賁門胃底癌7例,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0年25期2010-08-15
- 早期胃癌的診斷:軸位與MPR的對照研究
示胃角部淺潰瘍伴胃壁增厚及不規(guī)則強化,相當于粘膜下層的低密度層光整,無強化。Figure 1.60 years old wom an. Coronal MPR show ed slightly dep ressed lesion with foca l irregu lar enhancing wall thickening, and intact low-attenuation stripe rep resen ting subm ucosallayer當代醫(yī)學 2010年8期2010-05-31
- 多層螺旋CT診斷48例胃癌的價值
旋CT在直接顯示胃壁厚度、胃腫瘤性疾病的生長方向和向鄰近器官的擴展及遠處轉移、術前分期方面顯示出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在胃癌檢查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2]。我院對48例經手術證實的胃癌做CT 與手術及病理對照,旨在評價多層螺旋CT(MSCT)診斷胃癌的臨床價值,現報告如下。l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本組資料選自2003年12月~2008年12月采用多層螺旋CT進行檢查胃癌患者48人,均行手術和/或胃鏡活檢病理證實,其中腺癌46例,粘液癌2例。29例先CT檢中國醫(yī)療設備 2010年9期2010-02-14
- 16排螺旋CT在胃癌診斷中的應用
性對比劑常常掩蓋胃壁結構的層次關系,因此現在很少應用,目前國內外應用較多的對比劑是水,因其無色無味、價廉、易被患者接受,并且無偽影,并能清晰地襯托出胃壁的結構,是胃CT檢查最理想的對比劑。受檢者檢查前禁食8小時以上,一般掃描前15 min飲水750 ml,掃描前再飲水250-300 ml,1.2 低張力藥的作用 胃由于蠕動的存在,易造成運動偽影,而低張力藥既可減少運動偽影又能使患者能夠承受胃腔充盈擴大,目前國內采用鹽酸山莨菪堿或654-2于檢查前15-20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0年6期2010-02-11
- 胃腸超聲造影與聲脈沖輻射力成像診斷胃壁常見良惡性病變的對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