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燕
(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總醫(yī)院,福建 三明 365400)
HA 是指自然流產3次或以上,是育齡期女性的常見病,發(fā)病率為1.2%。臨床將2次連續(xù)性自然流產定義為復發(fā)性流產,是HA的高危因素[1]。HA的病因復雜,多需進行藥物治療,常用藥為免疫抑制劑和抗凝劑,但所選藥物種類較多,療效各異。本研究主體為2016年4月~2019年4月間來院治療的82例HA患者,旨在探究LMWH+Asp治療的效果:
主體為來院治療的8 2 例H A 患者。分A 組和B組,均41例。其中,A組年齡范圍是21~36歲,平均(29.65±0.15)歲;孕周為2~6周,平均(3.65±0.15)周;流產次數為3~6次,平均(4.65±0.47)次。B組年齡范圍是22~35歲,平均(29.76±0.21)歲;孕周為3~5周,平均(3.76±0.21)周;流產次數為2~6次,平均(4.51±0.37)次。比較并無差異(P>0.05),允許對比。
B 組的方法選用常規(guī)治療,即A s p(國藥準字H22023445,長春新安藥業(yè))口服治療,劑量為每次75 mg,每日1次,治療2個月。
A組的方法選用LMWH+Asp治療,Asp療法同上,LMWH(國藥準字H20056845,深圳市天道醫(yī)藥)的治療方法為皮下注射,每次5000 U,每日1次。每周來院復查1次,每隔4周進行1次抗體檢查,若免疫球蛋白M(簡稱IgM)與IgG轉陰則可停止用藥。若陰道流血可行血人絨毛促性腺激素等對癥治療,評估胚胎發(fā)育情況。孕8周后行超聲檢查,藥物治療后行定期接受凝血與纖溶檢查,若有異常立即處理。
觀察活產、流產、死胎和足月產等妊娠結局,記錄分娩出血量與分娩孕周等指標。
A組的妊娠結局優(yōu)于B組(P<0.05),如表1。
A組的分娩出血量為(350.41±15.34)mL,B組為(374.68±15.49)ml(t=7.128,P=0.000);A組的分娩孕周為(39.58±0.68)周,B組為(37.65±0.58)周(t=13.827,P=0.000)。
表1 對比妊娠結局[n(%)]
HA的主要原因是蛻膜血管栓塞,其傳統(tǒng)藥物是Asp,作用機制為抑制血小板活性,避免形成血栓,促進血循環(huán)[2]。但其單純治療的療效不理想,雖可提高活產率,但無法克服母體的免疫排斥反應。LMWH由普通肝素經化學解聚產生,是葡糖胺聚糖,分子量僅為普通肝素的30%,具有較高的抗凝作用。且能夠發(fā)揮抗炎與降低補體活性等作用。其對抗心磷脂抗體具有抑制功效,可阻斷血栓形成過程,加快胚胎內部的血液循環(huán),防止流產[3]。LMWH對自身免疫性HA的治療作用優(yōu)于Asp,二者結合可彌補Asp單純治療的缺陷。HA的致病原因較多,而聯合治療具有針對性,對于病因是胎兒缺血缺氧與胎盤微循環(huán)障礙的治療效果最佳。此外,有研究證實,二者聯用能夠縮短療程,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高[4]。結果為:A組的妊娠結局與分娩指標均優(yōu)于B組(P<0.05)。可見,以上聯合治療可提高活產率和足月產率,且能減少分娩出血量,取得較理想的分娩結局,可在臨床實踐中積極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