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月平
好幸運,在學校教師閱覽室讀到這么一本優(yōu)秀的繪本——《市場街最后一站》。
封面、封底都是以橙色為主色調,應該是一個溫情的故事。書的封面上兩塊獎牌赫然入目——一塊金燦奪目,一塊銀白圣潔,再看文字介紹,居然是“紐伯瑞金獎”“凱迪克銀獎”雙料大獎繪本,這名頭之下,令人對繪本的內容確實很是期待。
故事不長,一頁頁翻過,紙張硬挺的質感揮之不去,一股溫暖澄明油然而生。請允許我將這個幸福的故事也講給你聽。
換個角度,第一站幸福
有一天,小杰和奶奶一起搭乘巴士。在等車的時候,下起了雨。小杰問奶奶:“下這么大雨,我們?yōu)槭裁匆劝褪垦??”奶奶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只是輕輕地回答:“樹也會口渴的,你沒看見那棵大樹正在用吸管喝水嗎?”
在這里,奶奶將大樹擬人化了,或許奶奶心中有最平凡也最包容的愛,所以她的眼中世界萬物都是有生命的,都值得尊重,當然大樹也不例外。如果你只是在意自己是否淋雨了,不喜歡下雨,那么大樹呢?大樹的感受你想過嗎?他可是需要水來補充身體的能量哦。奶奶好懂孩子,用孩子們經常喝水的方式——吸管,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大樹如饑似渴的狀態(tài)。奶奶用自己的巧妙方式告訴孩子,不要抱怨,“煩惱”也對其他事物、對這個世界充滿意義。不與小孩用心相處,不從內心深沉地愛著孩子,又怎么會有這么智慧的回答?換個角度看,煩惱可以變幸福。
直面欲望,又一站幸福
小杰的朋友坐進了爸爸的私家車里,車子開走了。小杰問:“奶奶,為什么我們家沒有車?”奶奶說:“寶貝,我們?yōu)槭裁葱枰嚹兀课覀円呀浻幸惠v會噴火的巴士了,還有丹尼斯老先生,他總為你表演好玩的魔術。”
看到這個問題,不得不說,換做是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孩子的欲望往往是干凈的。可生活中,孩子羨慕別人擁有更好的物質,我是怎么處理的?斥責、限制或說教?當我們不屑于這份欲望時,恐怕正暴露了我們內心的恐懼:害怕自己不能給孩子提供他想要的一切,害怕孩子為了這想要的一切為所欲為。
智慧的奶奶卻以巴士外形上的有趣圖案——“一輛會噴火的巴士”為出發(fā)點,帶領孩子去發(fā)現(xiàn)途中點滴的美好。另外還提到了司機老先生會變魔術。這一點應該是小孩比較感興趣和樂于欣賞的事情吧,她其實是在傳遞:你看,坐巴士有這么多你喜歡的事物出現(xiàn),多么好,多么幸福啊,所以你根本不需要私家車啊——私家車上可看不到這么美好的東西。
后來他們上了巴士。奶奶熱情地跟每個人打招呼,并說 “下午好”。她讓小杰也這樣做。當看到兩個大男孩在聽耳機時,小杰對奶奶說:“我也好想要一個隨身聽。”奶奶說:“為什么呢?你對面就坐著一位演奏家,為什么不問問他是否能為我們演奏一曲呢 ?”沒等他開口,吉他手已經演奏起來。車上的人都閉上眼睛,仔細聆聽。小杰也閉上了眼睛。跟著美妙的音樂,小杰仿佛來到了另外一個美好的世界里,那里有海浪翻滾,有雄鷹翱翔,有蝴蝶飛舞。多么奇妙啊,小杰完全沉醉其中了。
看見沒?沒有隨身聽的音樂同樣是如此的神奇,如此的動聽。不得不承認物質有時候會給我們帶來快樂,但如果這種快樂只依賴于物質或物質的比較,則易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我職位比你高,房子比你多,車子比你的貴,孩子成績比你家的好,等等,我們有時候太在乎比較帶來的快樂,而忘了快樂的根本。這種快樂非常虛弱和虛榮,因為隨時都會改變。這估計也是現(xiàn)代人的焦慮癥結所在。
在小男孩羨慕豪車和高級數(shù)碼產品的時候,奶奶沒有摘“酸葡萄”,沒有否定物質欲望,但也不覺得物質是唯一重要的東西。躲雨的時候,有機會感受雨水的氣息;坐公交的時候,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更廣闊的世界……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訴小杰——“孩子,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都是免費的;那些你忽視的,都是你已經擁有的美好”,“所有的平凡,本身就是幸運”。
有機會看見這世上萬千的姿態(tài),平凡如我們,無疑在精神上是富裕的,所以更能觸摸幸福。
慧眼識美,終點站幸福
當一個盲人上車后,小杰問:“奶奶,為什么那個人看不見呢?”
看到這里,想必大家都覺得這個問題很是敏感和犀利吧。如果我的孩子也在車上問我這個問題,我想我可能會羞紅了臉,忙著制止孩子的無禮??纯磿械哪棠淌侨绾位卮鸬?。
奶奶說:“寶貝,你知道什么叫看見嗎?有些人是用耳朵來看世界的?!?/p>
盲人心里一定暖暖的!作為讀者的我,此刻也深深地被打動了。世界上人人一樣,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沒有健全與殘疾之分,都是上帝的杰作。我們用什么方式向孩子解釋這個世界,孩子就會建立怎樣的世界觀。
聽完演奏,市場街的最后一站也到了。小杰問奶奶:“為什么這里總是這么臟?”奶奶說:“小杰,當你身處塵土之中,反而更能體會什么是美好?!?/p>
或許等到長大后,小杰才會真正明白奶奶這句話的意思。就像他自己說的,奶奶總是能在他想不到的地方,發(fā)現(xiàn)美好的事物。奶奶擁有一雙智慧的眼睛,能找尋這隱藏在世間的點點滴滴的美好,讓它們豐滿我們的內心世界。
最后他們到達的市場街最后一站,是哪里呢?是愛心廚房,施舍窮人食物的地方。無疑,這也是智慧和大愛砌成的幸福廚房。
《市場街最后一站》,小繪本,大能量,柔軟而直擊人心。感謝出版社,感謝繪畫家,感謝作者,將這么淺顯而靈動的幸福傳遞下去。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沙溝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