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榮,聶貴紅
(山西信榮混凝土技術發(fā)展有限公司,山西 汾陽 033000)
在現(xiàn)場混凝土泵送過程中有時會遇到入泵工作性和泵管出口不同。入泵坍落度很大、流動性很好,但出口是坍落度變得很小,有的基本失去流動性,甚至有時還會出現(xiàn)堵泵現(xiàn)象。一般主要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
(1)混凝土在泵送過程中接管處密封圈不嚴,壓力變小,泵壓小于一定壓力就會出現(xiàn)泵送困難。
(2)泵管過長或者彎頭過多及泵送高度過高、泵壓不足造成。
(3)混凝土保水性、粘聚性差,在泵送過程中泵壓擠壓混凝土中自由水或漿水先泵出去一部分,后面的漿水不足造成。
(4)泵管布置不合理。
(5)骨料含泥量大或者外加劑保坍差,混凝土坍損過快。
(6)混凝土攪拌時間短,攪拌不均勻。
(7)泵管高低壓力問題。
(8)混凝土因各種原因(如倒泵、布料機)等待過長失去流動性或流速變差。
(9)氣溫高,坍損快。
在以后的混凝土泵送過程中如果遇到入泵時工作性好,但出口入模時就變干、流動性降低、泵送困難、容易堵泵或必須增加泵壓才能泵出去。解決方法有以下4種:
(1)粗骨料要連續(xù)級配級配并且良好,符合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zhì)量及檢驗方法標準》及 GB/T14685—2011《建設用卵石、碎石》標準規(guī)定,必要時用二級配。
(2)粗骨料針片狀含量應符合 JGJ52—2006、GB/T14685—2011及 JGJ/T10—2011《混凝土泵送技術規(guī)程》標準、規(guī)程規(guī)定。
(3)骨料含泥量不宜過大。
(4)細骨料細度模數(shù)不宜過大且宜用中砂,級配要符合 JGJ52—2006、GB/T14684—2011標準規(guī)定良好并且應符合 JGJ/T10—2011規(guī)程3.1.3條規(guī)定:通過0.315mm 篩孔的顆粒不應少于15%。
(5)水泥溫度不宜過高,進場水泥如果溫度過高,最好冷卻到一定溫度再用。
(6)摻合料應該用符合國家或行業(yè)鋼筋混凝土的相關標準。
(7)混凝土生產(chǎn)用水要使用生活飲用水,且堿含量等應符合 JFG63—2006《混凝土用水標準》的規(guī)定。
(1)配合比設計好后應做試配,保水性、粘聚性、坍落度、擴展度、排空時間、流速、坍損時間、可泵性等要良好。
(2)根據(jù)當?shù)夭牧稀⒒炷翉姸鹊燃?、現(xiàn)場工程實際情況、天氣情況、運輸距離、車載泵及地泵壓力等制定出一套符合實際的可泵性控制指標。
(3)混凝土攪拌時間應符合 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guī)范》第7.4.4條、GB/T14902—2012《預拌混凝土》第7.4條及 GB50164—2011《混凝土質(zhì)量控制標準》第6.4.3條。
(1)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在運輸過程中有攪拌功能且攪拌過程中混凝土不得分層。
(2)要根據(jù)工程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混凝土運輸車輛,不宜積壓等待,并根據(jù)氣溫及混凝土保坍時間及時卸料。
(3)攪拌運輸車在卸料前應快速攪拌2min 并攪拌均勻。
(4)泵車料斗應保持一定高度,不宜過低,否則容易把漿先泵出去。
(5)混凝土泵送時應根據(jù)工程具體情況和混凝土合理調(diào)整泵送壓力,不宜過高。過高容易把部分漿體先擠壓出去,后面的混凝土容易變稠,坍落度、流動性變差,難泵。
(1)混凝土泵應安放在堅實平整的場地,不應有大幅度的晃動,并離混凝土入模處不宜過遠。
(2)混凝土泵送泵管的選擇和布置應符合 JGJ/T10—2011《混凝土泵送技術規(guī)程》第5條規(guī)定。
(3)混凝土的泵送車輛的支腿、泵送壓力、清洗、泵送應符合 JGJ/T10—2011《混凝土泵送技術規(guī)程》第6條規(guī)定。
(4)在泵管布置時應牢固結實,泵送管道盡量少用彎管和橡皮管,以降低泵送壓力的損耗。
(5)混凝土到達現(xiàn)場后應及時卸料,不宜等待時間過久,否則可能會導致混凝土看起來坍落度可以,但流速已經(jīng)變差。
(6)在連接泵管時注意檢查密封圈,要做到泵管不漏氣、不漏漿。
(7)如果工程實際需要多根軟管,隨時檢查,不得有內(nèi)部分層、破損現(xiàn)象,如有上述情況應及時更換。
(1)用坍落度筒做坍落度試驗,如果提起坍落度筒后混凝土很快就不再流動,說明混凝土流動性差;如果周圍出現(xiàn)泌漿、骨料外露說明粘聚性差,到泵管出口處容易變稠、難泵。
(2)用鐵鍬或者鐵制容器裝入一定量混凝土,在堅硬的物體上顛簸,如出現(xiàn)泌漿、扒底現(xiàn)象說明混凝土保水性差,離析泌水,到泵管出口處容易變稠、難泵。
(3)混凝土卸入泵車料斗后,如果上面有分層、明水現(xiàn)象等說明混凝土保水性、粘聚性差,到泵管出口處容易變稠難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