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力
(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高校輔導員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骨干,具有教師和管理人員的雙重身份。除了日常教學外,還具有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等職責。因此,無論是在學生的學習方面還是生活方面,輔導員都起著重要的引導管理作用。為了更好地做好這項工作,高校輔導員必須和大學生建立在學習中成為他們的導師,在日常生活中成為他們的益友這樣一種新型師生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人民教師要有學識,有仁愛之心,要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新時代對高校輔導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輔導員不但要有扎實的學識,而且還必須具備扎實的業(yè)務能力,高校輔導員是否具備這些素質(zhì)和能力,直接關系到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敗,關系到大學生身心能否得到健康發(fā)展,關系到高校人才培養(yǎng)計劃能否完成,更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輔導員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在思想政治素養(yǎng)方面理應比一般科任教師更硬。因為輔導員職責的特殊重要性,所以高校輔導員在職期間除了努力加強自身的各方面素質(zhì)外,還必須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培養(yǎng)馬克主義哲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這一素養(yǎng),意義重大。
哲學是一種科學的世界觀。那么何為世界觀呢?所謂世界觀就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根本觀點和看法。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揭示了世界的運動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并且進一步指明了世界是按照其固有規(guī)律發(fā)展變化的物質(zhì)世界。人類在漫長的從事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將物質(zhì)世界二重化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都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但二者又存在差異。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生是偉大的,揭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是他們一生中最偉大的一個發(fā)現(xiàn)之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史觀內(nèi)涵豐富,它揭示了人類社會之所以由低級向高級有規(guī)律的不斷交換更替的根本推動力——“兩對矛盾”。唯物史觀還告訴我們,資本主義滅亡的歷史必然性;同時分析了社會主義自身符合歷史發(fā)展方向,得出了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科學結(jié)論。
唯物史觀關于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論斷就是指導和引領我們樹立共產(chǎn)主義信念強有力的支撐。理想信念不是天方夜譚,也不是白日做夢。理想信念的樹立必須符合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是已經(jīng)被實踐反復證實過的科學的理論,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樹立共產(chǎn)主義信念。
高校輔導員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骨干,肩負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因此也就成了大學生健康成長路上的領路人。今年隨著第一批“00 后”大學生踏進校園,我國高校正式迎來了首批“00 后”大學生。在當今的大學生群體中,以“90后”為主力軍,但是在隨后的幾年里“00后”將變成高校大學生群體的人主力軍。而這些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在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中成長,這也就使得他們比較自我,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他們?nèi)氪髮W前,雖然接受過初等和中等教育,對黨情、世情、國情,對社會主義,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但這些認識僅僅還只停留在表面,思想認識還不夠成熟。經(jīng)歷過高考的洗禮之后,他們進入了大學校園,隨著受教育平臺的提高,視野也變得更加開闊,由于現(xiàn)在的大學一般都比較開放,自然學生接觸社會現(xiàn)實的機會也就大大增多。隨著網(wǎng)絡時代的到來,各種新聞、消息充斥著人們的眼球,大學生們大都缺乏對信息、新聞真?zhèn)蔚谋鎰e能力,往往容易被各種負面新聞所影響,加之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散布西方腐朽丑陋的價值觀,侵蝕學生的思想,使學生精神萎靡,變得貪圖享樂,理想信念坍塌。而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他們的前途將直接決定著國家的命運。作為整個國家社會中的中層知識分子,他們在學校不但要努力學好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成為自己領域的專業(yè)人才,更要把學會做人放在第一位,只有先學好做人,才能后做好事。所謂成人成才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的理想信念往往可以使其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彎路,不走錯路。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高校輔導員是否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否用科學的世界觀指導自己的實踐、是否具有遠大的理想信念,這直接關系到其能否肩負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使命。育人之前必須先育自己,教育工作者自身必須被教育。俄國哲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教師把學生造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該是這種人。意思是說,用什么樣的人來培養(yǎng)人,就能培養(yǎng)出來什么樣的人。因此高校輔導員必須以自己扎實的學識和專業(yè)素養(yǎng)在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時成為他們的標桿。
高校輔導員職業(yè)準入的基本條件就是要求政治面貌是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具有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的學科背景。只有具有政治過硬、學科理論專業(yè)過強的高校輔導員才能適應新時代輔導員能力要求??茖W的理論指導是我們做事的前提和基礎,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科學的理論來指導,而馬克思主義理論是被實踐反復證明過的科學理論,因此高校輔導員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自身信念是否堅定。高校輔導員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具有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思想覺悟,但是這還遠遠不夠,高校輔導員在日常學習中,一定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學習,要在理解其深刻內(nèi)涵上下苦工,在深刻領會其內(nèi)涵中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所謂正人先正己,只有自己思想正了,才能帶動學生,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學好馬克思主義哲學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多讀馬克思主義哲學經(jīng)典著作,除此之外還應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史入手,弄清發(fā)展脈絡。切實做到真懂、真學、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首先要解決真懂真信的問題”。[1]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將馬克思主義哲學應運到實踐中,解決“真用”問題,才能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鄧小平同志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另一個名詞就是共產(chǎn)主義。我們多年奮斗就是為了共產(chǎn)主義,我們的理想信念就是要搞社會主義。”[2]輔導員只有樹立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才能成為當代“90 后”、“00 后”大學生成長成才路上的引路人,才能成為大學生理想信念上的標桿。
哲學是科學的方法論。那么什么是哲學方法論呢?所謂哲學方法論通俗講就是人們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所遵循的方法。哲學方法論是一切具體方法的指導。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內(nèi)涵極其豐富,它告訴我們在觀察世界、解決問題時要用唯物辯證法這一根本方法。而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也就是告訴我們看待事物需要從正反兩方面出發(fā),力爭全面看清事物的本質(zhì)。努力學習哲學,培養(yǎng)哲學素養(yǎng),有助于高校輔導員從事基礎理論和運用實踐等方面的研究。
高校輔導員在進行基礎理論方面學習研究時,不僅要學習關于輔導員業(yè)務方面的理論知識,更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同時也要多涉獵其它交叉學科的書目,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擴寬自己的眼界。還應經(jīng)常通過網(wǎng)絡、報紙等媒介,積極了解國內(nèi)外的一些時事熱點和思想動向。隨著網(wǎng)絡時代的到來,信息出現(xiàn)了大爆炸,網(wǎng)絡上各種新聞、信息魚龍混雜使人難以辨別真?zhèn)?。想要堅守馬克思主義陣地,更是難上加難。面對國內(nèi)外各種“非馬”思潮,高校輔導員必須在進行基礎理論學習研究時,堅守思想“高地”,同時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處理問題。堅持用矛盾分析法去看待問題,自覺抵制“非馬”思潮,防止“非馬”思潮沖擊自己的立場,守住思想“陣地”,堅定馬克思主義立場。
高校輔導員在進行運用實踐方面學習研究時,因為自身的特殊職責,所以始終活躍在管理和教學一線,這就使得他們有了經(jīng)常和學生接觸的機會。作為學生,無論是處于學習的哪一階段,中心任務都是學習,但是隨著學習階段不同,學習的模式也出現(xiàn)了差異。大學和高中期間的學習模式就完全不一樣。高中期間的學習是被動學習,而到了大學則變成了主動學習,因為這種模式的變化使得很多大學生變得不適應,學習沒有了目標,也就失去了動力,曠課、逃課、早退、厭學行為也就隨之出現(xiàn)。面對這些情況,高校輔導員應該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將自己學成的馬克思主義的一整套世界觀,運用科學的方法和幽默生動的語句轉(zhuǎn)化為學生容易接受的方法論。從學生自身實際出發(fā),將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最高理想化解成為學生近期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白,不學好專業(yè)知識,再遠大的目標都無異于紙上談兵。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并不是被肢解開的單獨存在的理論,相反它是一個科學的、完整的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不只是指矛盾分析法,還包括普遍聯(lián)系、辯證否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等豐富的方法論。高校輔導員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必須重點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并將其運用到實踐活動中,真正做到學為用,為學生服務。馬克思說過:“科學絕不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享樂。有幸能夠致力于科學研究的人,首先應該拿自己的學識為人類服務?!盵3]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是科學的方法論,是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必須尊崇的,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也必須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作為指導,根據(jù)不同學生自身特點,運用矛盾分析法,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分析了解學生在平時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并分別進行引導,幫助學生重新建立學習目標,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在學習中成為他們的導師。
哲學是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那么何為人生觀呢?通俗點講人生觀就是人們對人生本質(zhì)意義的一種思考。馬克思主義哲學人生觀內(nèi)涵極其豐富,它告訴我們,人生活在一定社會關系之中,是具體的人,而不是抽象的遠離群居生活獨立的人。也就是說人生活在世界上,無時無刻的都在和他人、社會發(fā)著聯(lián)系。人需要和他人發(fā)生聯(lián)系。正因如此,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人處世要做到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切不可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高校大學生以“90 后”、“00 后”為主力軍,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很重。他們很多人內(nèi)心還是希望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但是因為表達能力差,怕和別人交流,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想法,自我保護意識強、對他人缺乏應有的尊重,凡是從自我出發(fā),使得人際關系處理得不好,在這種情況下加之學業(yè)壓力、就業(yè)壓力大,這就造成學生出現(xiàn)自卑、壓抑、孤獨、焦慮等癥狀,甚至產(chǎn)生心理問題。面對這種情況,高校輔導員應該本著“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原則,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給予學生溫暖和呵護,在日常生活中成為他們的益友。
人生觀的養(yǎng)成需要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在日常生活中沒有通過科學理論指導下而自發(fā)形成的人生觀是零星的、不完整的。因此高校輔導員在日常學習工作中,必須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人生觀為指導,培養(yǎng)和形成自己一套科學的人生觀。馬克思主義哲學人生觀的最高境界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同時由于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其必須要有較高的思想境界,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哲學人生觀的素養(yǎng),將為學生排憂解難作為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為學生生活上的益友。
哲學是正確的價值觀。那么何為價值觀呢?通俗點講價值觀就是人們對與某一事物有無價值或價值大小的評價。決定價值觀的兩個重要因素就是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的作用是非常強大的,它能為人們設定評判事物真假、善惡的尺度和標準,使人們能夠用這種尺度和標準規(guī)范、約束自己的行為,由此可見在“三觀”的養(yǎng)成中,價值觀的層次是更深層的,意義也更重大。馬克思主義哲學價值觀內(nèi)涵及其豐富,它告訴我們在進行價值選擇時,一定要做到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相統(tǒng)一,并且要求個人在做出價值選擇時,盡量做到個人和社會價值二者相統(tǒng)一。馬克思指出:“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盵4]因此我們每個青年人都應該增強集體責任感,以集體利益為重,要有奉獻意識。黨的十八大在繼承克思主義哲學價值觀的基礎上分別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說二者精神內(nèi)涵是基本一致的。在馬克思的一生中,為了無產(chǎn)階級的解放、全人類的解放事業(yè),顛沛流離,刻苦鉆研,同時又淡泊名利,為之付出自己一生的心血,這體現(xiàn)出極高的個人品質(zhì),為世人樹立了榜樣,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范。
“90 后”、“00 后”高校大學生,在國內(nèi)外各種價值觀的沖擊下,他們主流價值觀受到?jīng)_擊,思想上產(chǎn)生困惑。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品行也發(fā)了變化。崇尚誠信的優(yōu)秀品質(zhì),但是在考試過程中又作弊;尊崇孝敬感恩的優(yōu)秀品質(zhì),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不夠尊重父母和老師;尊崇艱苦奮斗精神,但在日常學習工作中又不思進取、好逸惡勞;尊崇理想信念,大學生的價值觀,被各種腐朽的價值觀無情沖擊著,以至于他們的道德行為選擇也受到了巨大影響。
高校輔導員肩負著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一定要學好馬克思主義哲學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此基礎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nèi)涵必須深刻領會,切實做到政治強、作風正,本著“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準則,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學生,以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在大學生品行養(yǎng)成中成為他們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