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蕾 張向東 信長昊 高 天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遼寧 阜新 123000)
隧道多因地下水發(fā)育、隧道壁局部滲水、遇到斷層帶、巖石破碎、裂縫發(fā)育等原因而出現(xiàn)涌水。在隧道防排水系統(tǒng)設計中,應注意觀察記錄出水口位置、水量、進水量、變化規(guī)律、供水水質(zhì)組成,以便改進防排水措施。在設計過程中,要保證隧道排水平穩(wěn),避免路面積水。首先,在滿足最不利條件時,道路側(cè)溝的排水應滿足排水要求,且側(cè)溝不能溢流。其次,從路邊溝到泵房的橫切溝(管)此時也應該滿足設計要求。橫切溝一般位于隧道水流交匯處的最低點,容易產(chǎn)生匯流和涌水,因此,排水橫切溝應滿足設計要求。最后,排水泵房也應滿足設計要求。泵房需要及時和快速地清除隧道中的水,以確保運行車輛的安全通過[1]。
隧道開挖后,根據(jù)周圍各級巖石地下水的發(fā)育情況,在巖石表面的圓周方向鋪設了Ω型彈簧排水管,將周圍巖石的滲水排入基底的縱向水管,使隧道初始支護中的排水良好。二次襯砌后,為了有效地去除二次襯砌后的回水,在初始支撐與防水層之間設置一定距離的排水盲管,然后盲管與底部的縱向排水管連接。水通過橫向?qū)芰魅胫袦?,并排出隧道。作為第一防水措施,在初始支撐物和二次襯里之間鋪設復合防水膜。再次襯砌采用防水混凝土,側(cè)墻采用二次防水措施[2]。
基層處理由兩部分組成。一種是對基體表面的處理,二是出口點的處理。在處理地基時,應先進行支護平整,然后再鋪設防水層。平整作業(yè)主要包括側(cè)墻補救噴平、拱補救噴平和底砂漿平整。如果發(fā)現(xiàn)暴露的螺栓或鋒利的鋼筋,應立即將其拆除,并與水泥砂漿順利混合。在處理出水口時,應處理支撐表面的漏水,然后鋪設防水板,再鋪設工程排水管道,使累積的水流順利流入側(cè)溝。當然,灌漿也可以用來塞水。在基面達到干燥要求后,可以鋪設防水板。
選擇無釘鋪裝操作,用木制楔子固定側(cè)墻。每個不動點和下一個不動點應保持在1.0 m。拱的間距可保持在0.5 m~0.7 m之間。固定操作完成后,防水板從拱頂逐漸鋪設至拱腳。此時倒拱面應高于防水板,以有效提高防水效果。在設置防水板時,防水板的周長應超過基面周長,避免密排。在混凝土澆筑作業(yè)結束時,檢查防水板是否與噴射混凝土支撐的混凝土表面緊密相連。如果與混凝土的黏附程度太緊,可能會導致防水板爆裂,反之,防水板之間會有皺紋。在倒拱面上鋪設防水板時,應注意將防水板在側(cè)墻的角上展開,使側(cè)墻可以綁緊。一般來說,圈的長度應該超過10 cm。
防水板固定后,啟動熱焊機焊接防水板的重疊接縫。如果采用雙面焊,焊縫寬度應保證超過10 cm。在進行縱向和周向連接之前,去除多余的研磨材料[3]。
1)向大面積漏水的地方噴灑防水砂漿,防止基面繼續(xù)漏水。若流速過大,應先將排水管道嵌入,再噴灑防水層,使排水得以順利進行。
2)穩(wěn)定的噴射混凝土和錨支撐,確保噴灑后不偏離防水層。去除過大的鋼筋和螺栓,充分保證噴射層達到平滑的要求。
3)防水層施工現(xiàn)場應與開挖面保持適當距離,防止防水層對開挖面的爆破破壞。
4)科學合理地控制防水層配比,均勻混合。如果噴灑面積小,可直接采用人工噴灑。相反,采用了機械噴灑。
5)噴嘴與墻壁的距離應為0.5 m~0.8 m,以避免距離過遠。同時,注水壓力應大于0.3 MPa。噴灑時,從下到上的順序應嚴格遵守。噴灑厚度應保持在1 mm~2 mm之間。通常噴灑3次~4次,間隔時間每次應少于4 h。
6)在噴涂時,應及時處理滲漏點,在防水層不再發(fā)生滲漏問題時,應噴涂水泥砂漿進行防水保護。
7)在建設防水層時,時間間隔應保持在5 d~10 d內(nèi)。完成防水層施工和澆筑混凝土。在噴涂防水層時,應注意及時修復滲漏[3]。
公路隧道的防水薄弱環(huán)節(jié)是襯砌施工縫和沉降縫。在公路兩旁澆筑的混凝土經(jīng)干固后收縮時,應立即妥善處理,否則會發(fā)生漏水。這就要求施工單位高度重視施工接頭和沉降接頭的處理。其中,可采用背式防水帶防止施工接頭滲漏,可采用中埋橡膠防水帶防止沉降接頭滲漏[3]。
膨脹橡膠止水帶施工方法簡單。一般來說,止水帶寬是30 cm。施工接頭的中心以中間的橡膠O形環(huán)為中心,O形環(huán)的外表面平坦。用鋼模板夾緊固定時,接觸面增大,發(fā)生防水脫位。在止水帶兩側(cè)加設安裝孔,并通過安裝孔將鋼筋與相鄰的鋼筋連接,以確保止水帶的混凝土放置不發(fā)生位移。為了防止混凝土安裝過程中的滲漏,模板必須牢牢地處理好[4]。襯砌混凝土和變形裂縫需采用止水帶施工。在施工過程中,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加固和碎石處理方法。如果止水帶被切斷或損壞,則需要及時更換或修復[5]。
橡膠止水的關鍵是正確的位置。具有圓孔的膨脹接頭必須在變形接頭中間。因為止水器的固定可以在橡皮筋上打孔,所以在混凝土澆筑時必須保證其穩(wěn)定性和堅定性,可避免混凝土澆筑中止水帶運行位置引起的變形接頭寬度不同,變形大大減小?,F(xiàn)在可行的方法是在模板上做文章。關鍵模板必須有槽,以便固定橡膠止水帶。首先將膨脹接頭的混凝土澆成兩半。這一半所用的模板必須有槽?,F(xiàn)在,模板是由膠合板制成的。最簡單的方法是用膠合板。用兩個膠合板組件將兩個模板的邊緣切割成45°,將兩個模板組合成一個凹槽。只有這樣才能固定止水帶。當然,最好用木制的模板和插槽機[6]。
軟透水管一般由涂膜層、濾層、透層和內(nèi)螺旋鋼絲組成。覆層中的經(jīng)紗是由高強度的Tedo或尼龍紗制成的,緯紗是由特殊的纖維制成,橫向和縱向纏繞。具有足夠的抗拉強度,能被外力拉伸而不破裂,能承受足夠的土壤壓力,耐酸堿能力強,在水質(zhì)和土壤質(zhì)量上能抵抗有機或無機化學成分腐蝕;過濾層采用透水性尼龍土工織物,有效過濾和防止泥沙進入管道;透水土工織物是非織造土工織物,具有過濾作用;使地下水在水壓作用下快速進入管道,不易滲出;螺旋鋼絲是經(jīng)過防腐處理后涂上聚氯乙烯(PVC)材料的高強度彈簧鋼絲,它將外部載荷分布在管道周圍,具有足夠的壓縮和壓平阻力。軟透水管采用毛細管現(xiàn)象和虹吸原理,集吸水、透水性和排水于一體,排水能力強[7]。
婁霜,高勁松[8]通過試驗表明,濾層坡度、滲流坡度、滲透孔密度、孔徑等影響中央排水溝的集水能力。為此,對中央排水系統(tǒng)提出了以下優(yōu)化思路:
1)提高透水性孔隙密度和孔隙直徑。在一定程度上,滲透孔的密度和直徑越大,中央排水溝每米的集水能力越強。因此,在隧道富水段可以適當增加中央排水溝透水孔的密度和直徑。
2)改善過濾層的分級條件。試驗發(fā)現(xiàn),濾層中的泥砂越多,中央排水溝的集水能力越差。因此,在施工中應選擇表面清潔、粒徑適中的礫石作為過濾層。
3)縮短橫向排水管間距,調(diào)水,減輕中央排水溝的集水負擔,達到排水系統(tǒng)暢通的目的[8]。
一般情況下,隧道外的路面水是不允許進入隧道的。通常,隧道內(nèi)路面沒有水,路邊溝渠主要用于排放路面清潔水和車輛側(cè)翻灑出的液體,這部分水量一般很小。排水邊溝有矩形和圓形兩種。目前,圓形邊溝應用較廣泛,這主要是由于邊溝水量少。更重要的是,圓形側(cè)溝便于標準化施工,可集中預制,現(xiàn)場組裝,施工速度快[9]。施工單位在施工中應嚴格遵守圖紙要求。側(cè)溝施工完成后,必須保證結構尺寸與設計一致,縱坡平整,無排水障礙。側(cè)面和蓋子也必須是平的。常見的類型有:矩形截面邊溝、梯形截面邊溝、蓋板邊溝、碟形截面邊溝。溝渠有多種形式,各有優(yōu)缺點。在設計形式的選擇上,應從公路等級、防護要求、施工條件、工程造價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和選擇。在充分發(fā)揮側(cè)溝排水功能的同時,應注意原設計[10]。排水溝的設計非常重要。為了加快運輸車輛溢出的易燃有毒液體的排放,減少其在路面上的停留時間和擴散面積?;炷僚潘畟?cè)溝應在車道的右側(cè)開通,并與混凝土排水管道配合,使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排水,還應具有防火隔火的功能。排水溝應在一定范圍內(nèi)隔開,如果打通會有很多缺點,但是可以通過安裝一盒倒虹吸裝置來解決。這種裝置的優(yōu)點是它能阻止火災并防止火災發(fā)生。油水分離罐應安裝在主排水管上。分離罐的污水將被處理和排放。在計算污水流放量時,應考慮豎向曲線設置對縱向坡度的影響。在設計縱向排水管道時應考慮空間因素,以滿足最小縱向邊坡調(diào)整的需要[11]。
隨著地上可利用建筑土地資源日益減少,地下空間工程建筑變得尤為重要起來,然而面對我國大部分地區(qū)處于富水地帶,這就給施工帶來很大困難。但是國家科技進步飛快也為開展隧道防排水技術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公眾隧道防排水技術層出不窮,但現(xiàn)場試驗和施工工藝仍需要加強。部分隧道防排水方法尚處理論階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很大的突破與飛躍,也會有更多更好的防排水技術相繼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