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班級都有幾個膽小、怕生、不愛說話的小朋友,我們班的元元就是這樣。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表現欲和鍛煉他們的膽量,我們通常會利用空閑時間,讓他們自由發(fā)揮,比如上臺念兒歌、講故事、唱歌,但是每次讓元元上臺表演節(jié)目,他總是怯生生的,而且說話聲音也很小。他內向的個性使其在活動中也不敢言語,而且一向擔當聽眾的角色,所以家長十分著急,要求我們想想辦法。
作為老師,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幫助這些孩子,讓他們多一份自信。幼兒園是個很好的群體教養(yǎng)環(huán)境,具有十分強的教育功能,對孩子會產生極大的影響。但是對于膽小的孩子來說,應對群體的關注要有一個適應過程,直接應對大群體,會使孩子產生極大壓力,有可能刺激孩子由最初的膽怯轉為懼怕。所以,要徹底改變他們,需要經歷循序漸進的過程。
膽小的根本原因就是不自信,我們在幫助這些孩子的過程中可以嘗試以下辦法:
一、在引導自信心不足的孩子時,我會在他們最初介入群體活動的過程中,給他們一個緩沖的時間。不強迫他們,讓他們對活動有個適應過程,這樣他們就不會產生膽怯的心理。比如在玩“找朋友”時,我會用信任的目光和親切的語言與其交流,用溫暖的手握住他們;在玩“娃娃家”時,我會讓幾個比較活躍、能說會道的小朋友與他們一組,以強帶弱,多多交流,并讓他們充當主角,發(fā)揮其主導地位。
二、多給自信心不足的孩子當小班長、小助手的機會,增強他們與同伴的接觸。另外,鼓勵大家給予他們認可與協(xié)助也很重要。
三、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還必須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申辯能力是一種運用語言表達思維的能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這種能力,對孩子語言能力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要使孩子掌握語言這一工具,教師就要利用和創(chuàng)設各種條件,鼓勵孩子開口說話,還應進一步鼓勵和訓練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做了違背老師意愿的事,就應該允許孩子申辯,否則,久而久之,會使孩子孤僻、壓抑、自卑、膽怯、多疑,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從而妨礙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孩子的各項活動中,要注意積極和正面的引導,并允許他們申辯。在鼓勵幼兒申辯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誠實的品質,不僅要教會孩子說話,更要引導和鼓勵孩子說真話。當發(fā)現孩子申辯不實時,要認真分析其原因。
四、增進家園共育,引導家長有效陪伴孩子。增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也很重要,一定要蹲下來陪孩子,給孩子恰當的協(xié)助與引導。
這些都是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家長也很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進步,當然這都離不開家長與我們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