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凌 蔣丕萍
(航天中心醫(yī)院呼吸科,北京 100049)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種以彌漫性肺泡和內(nèi)皮損傷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性疾病,導致患者氣體交換功能崩潰、肺泡水腫和低氧性呼吸衰竭,該病是由于肺部直接或間接性損傷引起,如肺炎或敗血癥等[1-3]。ARDS是ICU患者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每年影響數(shù)百萬人的生命健康。據(jù)報道美國ARDS的發(fā)病率為64.2例/10萬人~78.9例/10萬人[4],而北歐的發(fā)病率為17例/10萬人。我國缺乏全國性ARDS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但是Song等[5]通過美國和歐洲ARDS數(shù)據(jù),推算出我國ARDS的年發(fā)病率約為59例/10萬人。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對ARDS的病理生理、治療和結局的認識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仍很高[6]。目前,臨床上對ARDS患者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標準,缺乏高特異性和靈敏性的生物標志物反應ARDS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后情況,給ARDS臨床診治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因此,尋找新的指標判斷ARDS患者預后至關重要。ARDS發(fā)病機理較復雜,尚不明確,但有研究認為其發(fā)病是由于中性粒細胞浸潤引起炎癥反應活躍,導致肺泡上皮細胞和內(nèi)皮損傷,而被募集的中性粒細胞通過產(chǎn)生促炎因子和活性氧在ARDS發(fā)病過程中發(fā)揮作用[7]。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LR)作為全身性炎癥反應的指標,被廣泛用于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預后評價,而且NLR水平上升與呼吸系統(tǒng)疾病預后密切相關[8-9]。本文通過分析NLR在ARDS患者臨床意義,為ARDS的治療提供相應的理論依據(jù)。
1.1研究對象和分組 選取本院呼吸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診治的ARDS患者79例作為病例組,并選取本院同期79例健康體檢人群作為對照組。ARDS患者根據(jù)28 d死亡情況分為生存組(38例)和死亡組(41例)。生存組和死亡組患者的基本情況見表1。納入標準:所有ARDS患者均符合“柏林定義”關于ARDS的診斷標準[10];患者發(fā)病時間在24 h內(nèi)。排除標準:年齡<18歲;診斷ARDS后24 h內(nèi)死亡者;伴有腫瘤和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肝腎功能衰竭者;患有急性肺栓塞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者;患有影響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血液疾病者;近3個月服用過影響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藥品者;中途退出或失訪者。本研究所有患者或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收集研究對象的相關資料,并進行氧合指數(shù)(PaO2/FiO2)、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APACHEⅡ)、SOFA和肺損傷評分和血生化檢查等。研究對象入組時采集靜脈血5 ml,分成兩份,其中一份3 ml按3 000 r/min離心10 min,吸取血清,放置-20℃冰箱保存?zhèn)溆?,采用ELISA法檢測降鈣素原(PCT);另一份2 ml于EDTA-K2抗凝管中,采用XE-21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計數(shù);并計算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LR)=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淋巴細胞計數(shù)×100%。
2.1病例組和對照組患者WBC、NC、LC、NLR和PCT水平比較 病例組WBC、NC、NLR和PCT的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而LC的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2.2生存組和死亡組患者WBC、NC、LC、NLR和PCT水平比較 死亡組患者WBC、NC和LC水平與生存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NLR和PCT的水平高于生存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3。
表1 生存組和死亡組患者基本情況
表2 病例組和對照組患者WBC、NC、LC、NLR和PCT水平比較
表3 生存組和死亡組患者WBC、NC、LC、NLR和PCT水平比較
圖1 NLR和PCT水平評價ARDS患者預后的ROC曲線Fig.1 ROC curve for NLR and PCT levels to predict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RDS
圖2 不同NLR水平ARDS患者28 d存活情況的Kaplan-Meier生存曲線Fig.2 Kaplan-Meier analyses of 28 day survival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LR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RDS
表4 NLR和PCT在ARDS患者預后中的價值
圖3 不同PCT水平ARDS患者28 d存活情況的Kaplan-Meier生存曲線Fig.3 Kaplan-Meier analyses of 28 day survival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CT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RDS
2.3NLR和PCT對ARDS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 經(jīng)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NLR曲線下面積為0.786(95%CI:0.679~0.894),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0.780、0.789;PCT曲線下面積為0.689(95%CI:0.570~0.809),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0.759、0.763。NLR曲線下面積,靈敏度和特異度優(yōu)于PCT,見表4和圖1。Kaplan-Meier生存曲線分析顯示,NLR≥13.80時,ARDS患者28 d存活率較NLR<13.80者顯著降低(Log-rank檢驗:χ2=24.45,P<0.001,見圖2);PCT≥4.01 μg/L時,ARDS患者28 d存活率較PCT<4.01 μg/L者顯著降低(Log-rank檢驗:χ2=18.31,P<0.001,見圖3)。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由心源性以外的肺內(nèi)、外源性致病因素導致的急性、彌漫性和炎癥性肺損傷,是常見的危重病,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已成為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目前臨床主要應用機械通氣、肺部輔助治療和體外膜肺氧合治療等三種治療策略,但治療效果不理想,病死率仍超過40%[11]。因此,尋找能夠判斷ARDS患者預后的標志物十分關鍵。APACHEⅡ評分、SAPS評分和SOFA評分被用于評價ARDS患者的預后,但是這些評分不是ARDS患者特有的;而且收集患者信息不方便,計算公式復雜[12]。NLR臨床獲取方便,檢測費用低,而且報告時間短,有利于盡早判斷患者預后,及早采取相應救治措施,以便改善預后。PCT是降鈣素的前體蛋白,被廣泛用于評價ARDS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后[13]。因此,本文通過研究NLR在ARDS患者中的臨床意義,同時比較NLR與PCT在ARDS患者預后中的作用。 中性粒細胞參與機體炎癥的反應;而淋巴細胞具有保護內(nèi)皮細胞的功能,可以減輕炎癥反應;兩者的比值則反映炎癥激活因子中性粒細胞和炎癥調節(jié)因子淋巴細胞間的平衡狀態(tài),NLR越高提示機體炎癥反應越嚴重[14]。當患者發(fā)生ARDS時,WBC、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水平升高,而淋巴細胞計數(shù)水平降低。本研究發(fā)現(xiàn)ARDS患者WBC、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NLR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而淋巴細胞計數(shù)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根據(jù)患者28 d的死亡情況,患者被分為死亡組和生存組結果發(fā)現(xiàn)死亡組患者NLR水平顯著高于生存組(P<0.05),與Wang[15]等研究結果一致,提示NLR與ARDS患者的預后密切相關。這可能是由于患者發(fā)生ARDS時,機體的促炎系統(tǒng)和抗炎系統(tǒng)失去平衡,導致機體失控的自我放大和自我破壞的炎癥瀑布反應發(fā)生,此時大量的中性細胞則在肺內(nèi)趨化、活化被激活,通過“呼吸爆發(fā)”釋放氧自由基和炎癥因子,引起機體惡性循環(huán),甚至發(fā)生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最終導致死亡[16]。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發(fā)生ARDS后[17],中性粒細胞迅速響應炎癥反應,導致大量的中性粒細胞遷移至肺中;同時中性粒細胞形成胞外誘捕網(wǎng),以響應內(nèi)皮細胞損傷和組蛋白的釋放,從而加重肺泡的損傷[18]。
PCT作為降鈣素的前體蛋白,是一種炎性介質;正常情況下幾乎檢測不到,但當機體發(fā)生炎癥后,PCT的水平會明顯上升。本研究發(fā)現(xiàn)ADRS患者血清PCT的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而且死亡組患者血清PCT水平顯著性高于生存組(P<0.05),與Yu等[19]和虞志新等[20]等研究結果一致,說明PCT水平可以反映ARDS患者預后的情況。
經(jīng)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NLR曲線下面積為0.786,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0.780、0.789;PCT曲線下面積為0.689,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0.759、0.763。NLR曲線下面積,靈敏度和特異度優(yōu)于PCT,說明NLR在ARDS患者預后的臨床價值優(yōu)于PCT。由于本研究是單中心研究、樣本量少,而且未動態(tài)監(jiān)測NLR的變化情況,存在一定的不足,日后期待多中心大樣本研究,并動態(tài)監(jiān)測NLR的變化情況,從而深入探討其在ARDS患者預后中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