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邊疆治理現代化視域下的文化戍邊方略

      2019-02-18 19:04:46方盛舉
      思想戰(zhàn)線 2019年6期
      關鍵詞:戍邊方略文化

      方盛舉

      政治學視野中的邊疆是指有陸地邊境線的省級行政區(qū)。邊疆治理就是以政府主導的多元主體為實現邊疆省區(qū)的安全、穩(wěn)定與發(fā)展,依法對邊疆區(qū)域內的國家事務和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和處置的活動及其過程。邊疆治理現代化就是以邊疆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的邊疆治理行動及其過程的正向演化。邊疆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也是邊疆治理的發(fā)展方向和價值目標。①方盛舉:《現代國家治理視角下的邊疆:內涵、特征與地位》,《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4期。具體地說,邊疆治理現代化主要涉及治理主體多元化、治理方式法治化、治理過程民主化、治理方略科學化、治理制度及政策系統化、治理機制協同化、治理結構專門化、治理業(yè)績高效化等。

      邊疆治理要收獲好的效果,必須設計和推行科學的治理方略。邊疆治理方略就是邊疆治理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策略的總稱。不同歷史時期,由于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政治文化與政治制度、科技水平等不同,邊疆治理方略具有不同的社會歷史性特征。在中國古代王朝國家時期,先后實施過屯墾戍邊、封貢、和親、互市、教化、以夷制夷等邊疆治理方略。新中國建立以來,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邊疆長治久安,保證國家安全、穩(wěn)定和發(fā)展,我國邊疆治理在汲取歷史上有益經驗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科學治理方略。如法治穩(wěn)邊、情感固邊、文化戍邊、開放興邊、共治強邊等方略,有力地推進了我國邊疆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本文重點闡釋文化戍邊方略及其對邊疆治理現代化的獨特作用。

      一、戍邊文化與文化戍邊方略

      我國邊疆作為國家疆域的邊緣地帶,其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具有多樣性、復雜性、國際性特征,在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擴大的形勢下,我國邊疆受境外文化的影響、沖擊和滲透難以避免,邊疆的文化安全、意識形態(tài)安全、政治安全等成為最現實的挑戰(zhàn)。境內外頻繁的經濟、社會和文化交往,不僅會帶來多元文化碰撞和沖突,而且還會刺激民族意識、宗教意識的強化,有可能對民族關系和宗教關系帶來消極影響。如果我們對邊疆文化領域出現的問題應對不利、處置不當、解決不好,容易出現累積和溢出效應,直接演化成為重大社會問題,甚至政治問題,由此對邊疆社會安全和政治安全形成挑戰(zhàn)。為有效解決邊疆文化領域出現的問題及其誘發(fā)的社會政治問題,我們認為,在邊疆治理過程中,有必要創(chuàng)設和實施文化戍邊方略。

      從管理學視角看,文化是特定社會共同體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并傳承下來的,并被社會共同體成員普遍認同和踐行的價值觀念、精神品格、行為規(guī)范、使命愿景等的總和?!懊總€社會群體或者社會分類的成員都會持有一套共同的心理程序,這套心理程序構成了這些人的文化?!雹賉美]吉爾特·霍夫斯泰德等:《文化與組織:心理軟件的力量》(第2版),李 原,孫健敏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11頁。特定社會共同體的“文化”一旦形成,就會對該共同體的所有成員產生引導、規(guī)約、凝聚、激勵、動員等作用。“文化是一種社會粘合劑,它通過為組織成員提供言行舉止的標準,而把整個組織聚合起來……文化作為一種意義形成和控制機制,能夠引導和塑造員工的態(tài)度和行為。”②[美]斯蒂芬·P·羅賓斯:《組織行為學》(第7版),孫健敏,李 原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526頁。大到國家或地區(qū),小到單位或部門,都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涵養(yǎng)和培育所需要的文化樣態(tài),并在其成員中主動傳播該文化,經過持久的文化建設過程,該文化的治理功效就會逐漸顯現和釋放出來。這是一個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的過程。通過這個持續(xù)的文化營造過程,可以確立有利于維護國家利益、促進社會進步、保障組織發(fā)展的良好文化樣態(tài),并逐漸把其固化為特定社會或組織的心理習慣、思維方式和行為風尚。在邊疆治理過程中,我們把文化作為一種柔性治理工具,在發(fā)展邊疆、鞏固邊疆和穩(wěn)定邊疆中開發(fā)其獨特功能、發(fā)揮其獨特優(yōu)勢,從而形成文化戍邊現象。如果我們把文化戍邊上升到邊疆治理長期應該堅持的方法和策略,則形成為文化戍邊方略。從學理上分析,文化戍邊方略就是通過主動構建和積極傳播有利于維護國家整體利益、維持邊疆社會秩序、提高邊疆治理效能的先進文化樣態(tài)。包括充分地開發(fā)該文化樣態(tài)的引導力、規(guī)范力、控制力、約束力、凝聚力、激勵力、感召力、協調力等,對邊疆各社會主體復雜而多元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進行正確引導、合理疏導和有效規(guī)約過程中,所采取的較穩(wěn)定的方法及策略的總和。

      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理解文化戍邊方略的基本內涵:

      特定的文化,即戍邊文化,具有強大的戍邊功能。從廣義上講,文化是人類在開發(fā)自然、改造社會的實踐中所形成和積累下來的積極成果的總和。從狹義上講,文化是人類生產和生活實踐所積淀下來的精神產品。本文的研究所選取的是狹義的文化。不同的社會共同體,不同的地域,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由于面臨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不同,都會形成自身獨特的文化。在我國邊疆地區(qū),多樣性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社會人文環(huán)境,形成了異質多元的文化。但這些異質多元的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戍邊文化。其內容包括:對愛國主義精神的崇敬與追求;對國家大一統發(fā)展狀態(tài)的強烈認同;對民族和諧、宗教和順關系的強烈期許;對外來入侵者同仇敵愾的強烈家國情懷;對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強烈愿望;維護國家安全的敏銳意識和心理自覺;戍邊、固邊、興邊、強邊的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對周邊國家及其人民具有親誠惠容的情懷和命運共同體意識;具有“五個認同”的強烈心理傾向;③“五個認同”,是2015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來的,他說:“必須全面正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強民族團結,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睂γ裰鞣ㄖ巫鳛檫吔卫砘緶蕜t的認可;唯有改革才能強邊,唯有開放才能興邊的堅定信念等等。上述這些心理傾向、價值追求、精神信念、行為準則等,構成了戍邊文化。當戍邊文化成為邊疆各族群眾的集體無意識行為選擇時,就會形成一種無形的守邊、衛(wèi)邊、固邊、穩(wěn)邊的能量和力量,在漫長的國家疆域的邊緣地帶形成一道隱性的邊防長城,守衛(wèi)和捍衛(wèi)著國家的安全和穩(wěn)定?!拔幕吰鋵嵕褪窃谌蚧尘跋乱晕幕Pl(wèi)邊疆安全、發(fā)揮文化的非傳統功能的一種方式?!雹苄炖棼?,楊朝暉:《論文化戍邊》,《新疆社會科學》2013年第3期。

      文化戍邊方略是在歷史上的邊疆治理實踐和當代邊疆治理實踐的基礎上,概括總結出來的重要治邊方略。中國古代王朝國家時期就非常重視邊疆治理中成功經驗的總結,學者或者官員們把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是正確的,而且必須長期堅持的方法和策略稱為“治邊方略”。邊疆學學者方鐵教授曾指出:“所謂‘治邊方略’,指歷代王朝經過長期的實踐與漸次總結,在治邊方面形成的較穩(wěn)定的謀略與傳統,核心部分是地緣政治方略、文化軟實力方略、博弈謀勝方略?!雹俜?鐵:《論中原王朝治邊的理念、方略與制度安排》,《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1期。當代中國的邊疆治理實踐,同樣需要總結概括具有時代特點的邊疆治理方略。繼承中國古代文化軟實力方略,結合當代管理學中的組織文化理論,我們認為,可以研究設計文化戍邊方略,以此作為當代中國邊疆治理實踐長期遵循的方法和策略。文化戍邊方略以打造卓越的戍邊文化,提高邊疆文化軟實力為使命。強大的文化軟實力是文化戍邊的前提條件。在綿延萬里的邊疆地區(qū)打造兼具吸引力和輻射力的強大文化軟實力,關鍵是以各具特色的、多樣性的民族文化與地域文化為基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地為目標,以戍邊功效的充分發(fā)揮為依歸,打造出具有世界視野、中國氣派、邊疆特色的文化樣態(tài)。這一文化樣態(tài)對內能夠成為邊疆各族群眾團結凝聚的精神紐帶,對外能夠對周邊國家產生吸引力和影響力。國際文化講壇流行一句名言:19世紀是靠軍事改變世界,20世紀是靠經濟改變世界,21世紀要靠文化改變世界。②鄧清柯:《文化軟實力:改變世界的另一種力量》,《理論參考》2011年第11期。文化戍邊方略一旦確立成為邊疆治理實踐必須長期堅持的方法和策略,對完善邊疆治理體系,提高邊疆治理效能,推進邊疆治理現代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文化戍邊方略助推邊疆治理現代化

      邊疆治理的使命是要實現邊疆地區(qū)在經濟領域“去邊緣化”,在社會領域“去封閉化”,在政治領域“去異質化”,在文化領域“去落后化”,在自然生態(tài)領域“去脆弱化”,在交通方面“去末梢化”,在開放方面“去末端化”,在公共服務方面“去低端化”。這一切都要依賴邊疆治理現代化來實現。邊疆治理現代化意味著邊疆治理實踐逐漸走向體系化、法治化、民主化、科學化、協同化、精細化、高效化、信息化等。文化戍邊方略就是開發(fā)利用戍邊文化的固邊、衛(wèi)邊、安邊功能,來提升邊疆治理的“八化”水平。具體地講,文化戍邊方略對邊疆治理現代化具有以下獨特作用:

      文化戍邊方略有利于提高邊疆治理的科學化、高效化水平。邊疆治理有其自身的客觀規(guī)律性,在治理實踐中不斷地發(fā)現規(guī)律,充分地順應和利用規(guī)律的過程,就是邊疆治理的科學化。邊疆治理的高效化,是指邊疆治理主體的能力成長和治理績效持續(xù)提高的過程。在當代管理實踐中,組織文化已經成為重要的管理工具。在管理學發(fā)展史上,20世紀80年代,美國管理學者迪爾和肯尼迪出版《企業(yè)文化》一書,標志著文化成為企業(yè)管理的主要方法,由此創(chuàng)立了企業(yè)文化理論。企業(yè)文化理論指導和推動了當代企業(yè)組織管理的創(chuàng)新和變革,給企業(yè)治理帶來了令人矚目的成效和業(yè)績。由此,企業(yè)文化理論產生近40年來一直都是管理學中的顯學。如果把企業(yè)文化的理路和方法拓展至國家治理或者區(qū)域治理領域,其參考價值和借鑒價值也是很顯然的。我們把文化作為一種治理工具引入到邊疆治理中,就創(chuàng)造出戍邊文化的概念。通過研究和考察歷史上的邊疆治理實踐,可以從中凝練出戍邊文化的內容,從而構成戍邊文化的價值體系。如果我們進一步建立健全戍邊文化的傳播體系,把戍邊文化的內容持續(xù)而持久地傳播傳承,則戍邊文化將逐漸內化成為邊疆地區(qū)廣大群眾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此時,戍邊文化的固邊、安邊、治邊功能將穩(wěn)定釋放。在當代,實踐證明,企業(yè)文化已經成為助推企業(yè)治理走向科學化、高效化、品質化的強大工具,“對高績效而言,文化很必要,文化越強大,組織越有效?!雹踇美]埃德加·沙因:《組織文化與領導力》,馬紅宇,王 斌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6頁?!邦I導所做的唯一真正重要的事情就是創(chuàng)建和管理文化?!雹躘美]埃德加·沙因:《組織文化與領導力》,馬紅宇,王 斌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9頁。同理,戍邊文化也將成為助推邊疆治理走向科學化和高效化的重要手段。從未來發(fā)展趨勢來看,文化戍邊方略必將成為邊疆治理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將有力地促進我國邊疆治理走向科學化和高效化。

      文化戍邊方略有利于推進邊疆治理的法治化和民主化。當代我國的邊疆治理是現代多民族國家的邊疆治理,這區(qū)別于傳統王朝國家的邊疆治理,其中一個重大的分野是,現代多民族國家的邊疆治理必須追求治理方式的法治化,治理過程的民主化。政治學的基本常識告訴我們:“民主是個好東西”,“法治亦是個好東西”。只有實現邊疆治理的法治化和民主化,才能給邊疆社會帶來公平正義、繁榮穩(wěn)定的治理結果和可持續(xù)的治理效能。前面我們論述過,戍邊文化的核心是一套價值觀體系,包括正確的國家觀、主權觀、邊疆觀、周邊觀、國族觀、民族觀、宗教觀、法治觀、民主觀、安全觀、開放觀、發(fā)展觀等。通過對這些正確價值觀持續(xù)的傳播傳揚傳承、熏陶培育,逐漸使邊疆各族群眾涵育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五個認同”心理傾向、主權意識、愛邊護邊戍邊強邊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也涵育出對民族和諧、宗教和順的強烈訴求,對邊疆法治治理、民主治理的堅定追求,等等??梢?,在戍邊文化中,毫無疑問地存在著對民主和法治的價值追求。實施文化戍邊方略,把戍邊文化中內在包含的法治文化、民主文化進行了傳播傳揚,有助于培育邊疆廣大干部群眾的民主意識、民主精神、民主作風、民主能力,也有助于培育邊疆廣大干部群眾的法治信仰、法治思維、法治習慣。

      文化戍邊方略有利于增強邊疆治理的協同化和精細化。協同化和精細化是邊疆治理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是邊疆治理現代化的具體體現。邊疆治理的協同化,是指邊疆治理的多元主體在既合理分工又有序合作的基礎上,不斷減少矛盾及內耗,持續(xù)提高協作水平的過程。邊疆治理的精細化,是指在解決邊疆問題的全流程和各環(huán)節(jié)中,都能實現精心規(guī)劃、精致設計、精巧施策、精準落實、精確評價,不斷改善治理品質的過程。邊疆治理的協同化和精細化水平,一方面受治理體制和治理制度的制約和影響,另一方面受到治理主體的觀念、態(tài)度、精神品格、作風等因素的影響。其實,后一種影響因素都是文化熏陶的產物。在卓越的文化價值觀熏陶下,治理主體容易形成大格局觀、整體思維、系統思維、進取而包容的態(tài)度、服務精神和犧牲精神、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較高的思想覺悟和職業(yè)覺悟、精益求精的行為風尚等。上述精神文化因素,是邊疆治理協同化、精細化持續(xù)生長的基本條件,也是助推的動力。相反,治理主體如若受到不良文化的熏染,形成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官僚主義、部門主義、山頭主義、地方主義等思維習慣及行為作風,缺乏寬恕包容的胸懷,缺乏使命與擔當的精神,缺乏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缺乏平等合作的意愿,那么在邊疆治理實踐中的協同化、精細化努力必然受到掣肘和阻礙,變得困難重重。可見,良好戍邊文化的塑造、形成和傳揚,對于提高邊疆治理的協同化和精細化水平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文化戍邊方略的實施對推進邊疆治理現代化有重要價值。

      三、推行文化戍邊方略的前提條件

      創(chuàng)建具有戍邊功能的文化價值體系,是推行文化戍邊方略的前提條件?!坝心康摹⒂杏媱?、有步驟地凝練和培育世俗化、開放化和現代化的邊疆文化,是實施邊疆文化型治理的前提條件?!雹俜绞⑴e:《我國陸地邊疆的文化型治理》,《思想戰(zhàn)線》2017年第6期。文化戍邊方略要成為我國邊疆治理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就必須創(chuàng)建具有戍邊功能的文化價值體系,其實質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凝練和確立起來的一套邊疆治理的愿景文化、使命文化、價值觀文化、精神文化、規(guī)范文化等。這些文化能夠為邊疆地區(qū)各族群眾守衛(wèi)邊疆、穩(wěn)定邊疆、發(fā)展邊疆、鞏固邊防提供價值追求、行動準則和精神動力。

      邊疆治理的愿景文化。愿景,就是一個組織通過認真研究,精心設定的應該追求或為之奮斗的未來理想狀態(tài)。邊疆治理的愿景文化,就是邊疆治理實踐在未來很長的時間里應該追求的發(fā)展趨勢和若干理想狀態(tài)??偨Y歷史上邊疆治理的成敗得失,結合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發(fā)展趨勢,我們認為我國邊疆治理的愿景文化包括7個理想狀態(tài)的追求,即建設富裕邊疆、開放邊疆、文明邊疆、平安邊疆、和諧邊疆、法治邊疆、美麗邊疆。

      邊疆治理的使命文化。使命,就是一個組織研究設定的必須承擔和履行的重大責任。邊疆治理的使命文化包括總體使命和具體使命。根據當前國家治理現代化對邊疆治理的要求,邊疆治理的總體使命是實現邊疆的發(fā)展、穩(wěn)定與安全。這一總體使命在黨的十九大報告里作出了規(guī)定:“加快邊疆發(fā)展,確保邊疆鞏固、邊境安全?!边吔卫淼木唧w使命是:實現邊疆地區(qū)在經濟領域“去邊緣化”,在社會領域“去封閉化”,在政治領域“去異質化”,在文化領域“去落后化”,在自然生態(tài)領域“去脆弱化”,在交通方面“去末梢化”,在開放方面“去末端化”,在公共服務方面“去低端化”。這些具體使命的實現才能為邊疆發(fā)展、穩(wěn)定和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邊疆治理的精神文化。精神,就是某個個體或群體所具有的超越常規(guī)標準的那些卓越的品格。邊疆治理的精神文化,就是在邊疆治理實踐中產生的積極促進邊疆治理使命實現的各種卓越品格。邊疆治理過程中必然存在很多難以想象的復雜問題需要解決,必然存在很多艱巨的困難需要克服,當人們不懼怕退縮,樂觀面對、堅毅前行地解決各類問題、克服各類困難時,就會表現出各種非同凡響的精神狀態(tài)和品格,這就是邊疆治理的精神文化。在邊疆治理實踐中需要倡導的精神文化有:針對邊疆開發(fā)與建設任務艱巨,需要倡導艱苦創(chuàng)業(yè)和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針對邊疆安全形勢嚴峻,需要倡導愛邊戍邊、奉獻犧牲精神;針對邊疆人口密度小,自然力量強大,需要倡導集體主義和同心同德精神;針對邊疆社會及政治關系復雜,需要倡導團結互助、平等協商精神;針對邊疆“五個認同”存在不足,需要倡導愛國主義精神;針對邊疆與周邊國家交往頻繁,需要倡導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精神等。

      邊疆治理的規(guī)范文化。規(guī)范是對人們行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所作出的規(guī)定。規(guī)范有倡導性規(guī)范和約束性規(guī)范。邊疆治理的約束性規(guī)范在相關的法律和法規(guī)中已經作出規(guī)定,我們這里重點闡釋邊疆治理的倡導性規(guī)范。倡導性規(guī)范是引導和鼓勵人們在邊疆治理過程中應該更多地采取該方面的行為。我們對邊疆治理中的規(guī)范文化進行了凝練,概括成“七個同”:一是奮斗目標同向。不同的邊疆地區(qū)、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階層、不同的群體等,都要以實現富裕邊疆、平安邊疆、文明邊疆、和諧邊疆、法治邊疆、開放邊疆和美麗邊疆作為共同的行動準則和行動方向;二是科學發(fā)展同步。內地省區(qū)與邊疆省區(qū)之間,邊疆省區(qū)之間,邊疆省區(qū)內部各地區(qū)之間,都要堅持走創(chuàng)新發(fā)展、協調發(fā)展、開放發(fā)展、綠色發(fā)展和共享發(fā)展之路;三是社會和諧同創(chuàng)。邊疆地區(qū)的黨政軍警民等是社會治理和社會建設的主體,要始終堅持社會治理的共治共建共享原則;四是民族團結同心。各民族都要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為準則處理民族關系,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同心同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五是民族文化同彩。我國各民族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有機構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對各民族的文化都要傳承好、保護好和發(fā)展好,使其達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理想狀態(tài);六是美麗家園同建。建設美麗邊疆,是個系統工程,不能采取碎片化治理,必須遵循整體規(guī)劃、宏觀管控、區(qū)域協同、全員參與原則,以發(fā)揮生態(tài)建設的系統功能、整體效應;七是邊疆安全同擔。邊疆安全治理,除了發(fā)揮專門機構的專業(yè)特長,也要發(fā)揮人民戰(zhàn)爭的獨特優(yōu)勢。各族群眾都有責任捍衛(wèi)邊疆的安全和安寧。

      邊疆治理的價值觀文化。價值觀是人們對某個事務重要性的評價和看法。“文化的核心由價值觀構成。價值觀是一種普遍性的傾向,表現為更喜歡事物的某些特定狀態(tài)而非其他狀態(tài)?!雹賉美]吉爾特·霍夫斯泰德等:《文化與組織:心理軟件的力量》(第2版),李 原,孫健敏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8頁。對同一個事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在私人生活領域,人們的價值觀不同,會造成人和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的誤解、分歧,甚至對立。在公共生活領域,人們對公共事務的價值觀存在差異,可能造成比私人生活領域更為嚴重的后果,一是容易導致社會的撕裂;二是加劇公共生活中的內斗和內耗;三是誘發(fā)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爭論和爭斗;四是引發(fā)政治斗爭;五是最嚴重的情況下它是戰(zhàn)爭導火索。由于受人們經濟地位差異、文化教育程度差異、居住地域差異、行業(yè)職業(yè)差異等的影響,都會形成有較大差異的價值觀。所以,為了公共生活能夠有序展開,就必須對人們之間客觀存在差異的價值觀進行統合或者整合,需要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凝聚最大公約數,形成主流價值觀或者核心價值觀,以統領、引導、規(guī)范人們多元的價值觀。在邊疆治理領域,也同樣如此,需要凝練和確立正確的價值觀,以把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引導到健康有序的軌道上來,由此提高邊疆治理的效能。邊疆治理需要確立的價值觀包括:以愛國主義為價值取向的國家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價值取向的國族觀;以平等合作、團結互助、共同繁榮為價值取向的民族觀;以堅持信仰自由、相互尊重、團結協助、獨立自主自辦為價值取向的宗教觀;以實現總體國家安全為價值取向的安全觀;以維護國家最高權力的不可分割性和權威性為價值取向的主權觀;以全方位開放格局的形成為價值取向的開放觀;以創(chuàng)新發(fā)展、協調發(fā)展、綠色發(fā)展、開放發(fā)展、共享發(fā)展為價值取向的發(fā)展觀;以親誠惠容,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價值取向的周邊觀,等等。

      四、推行文化戍邊方略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構建完備的文化傳承和傳播體系是文化戍邊方略實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具有戍邊功能的文化價值體系往往是抽象的觀念形態(tài)、思想形態(tài)和精神形態(tài),它只存在于人們內心的偏好、期盼、信念、信仰之中,也僅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不經意的外化出來。它不會自覺而有效地傳承和傳播,甚至有時候,當受到不良觀念或者思想的影響和沖擊,其戍邊功能還有可能被軟化或抑制。所以,要發(fā)揮戍邊文化的功能,就必須以高度自覺地,有目的有計劃地構建戍邊文化的傳承和傳播體系,借助一定的載體,把戍邊文化從思想觀念、精神價值等抽象性的形態(tài),轉化為生動形象,有說服力的具象化形態(tài),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戍邊文化的縱向傳承和橫向傳播,通過灌輸、說服、熏陶等機制,把戍邊文化推廣給更多的人,使其深入人心,讓更多的人自覺不自覺地接受它、認同它、踐行它,真正實現戍邊文化的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由此可以持續(xù)地發(fā)揮其守衛(wèi)邊疆、鞏固邊防的功能。戍邊文化的傳承和傳播體系由文化載體和文化網絡兩部分構成。

      第一,戍邊文化載體,也稱為戍邊文化的傳承和傳播載體,就是承載著戍邊文化信息的特定事物或人物,包括戍邊英雄、戍邊故事、戍邊儀式等。其作用就是把抽象的戍邊文化具象化,使其以更為形象、生動、直觀的方式表達出來,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

      戍邊英雄。在古代和當代戍邊實踐中,前赴后繼地產生過很多模范人物、傳奇人物,他們對戍邊事業(yè)作出了突出貢獻,在他們身上體現著國家所倡導的價值觀、精神品格、行為準則等?!坝⑿凼且恍┤宋铮瑹o論他們是在世的還是故去的,無論他們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他們都具有某一文化高度贊揚的品格,因此被視為行為的楷模。”①[美]吉爾特·霍夫斯泰德等:《文化與組織:心理軟件的力量》(第2版),李 原,孫健敏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7頁。“發(fā)揮榜樣的作用是建設組織文化的一種重要而有效的方法”②譚昆智:《組織文化管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55頁。傳承和傳播戍邊文化就必須要善于尋找、發(fā)現或塑造戍邊英雄,挖掘他們身上的典型性、代表性的戍邊事跡,使其成為特定的文化符號和文化標桿,不僅具有喚醒歷史記憶的作用,也具有反映特定時代精神的作用,還具有教育、引導、塑造當代人品行的作用。所以,實施文化戍邊方略必須有意識地去發(fā)現和樹立戍邊英雄。

      戍邊故事。以戍邊實踐為基礎,通過對特定戍邊事件及其人物的生動描述,對事件演進中曲折情節(jié)的刻畫,來呈現一段形象生動的歷史記憶。戍邊故事承載著我們所追求的價值觀念和精神品格,由于其生動的描述和曲折的情節(jié)特別符合人們求新求奇的心理規(guī)律,對人的熏陶和改造功能較為強大?!斑@些小故事能夠起到借古喻今的作用,還可以為目前的組織政策提供解釋和支持?!雹踇美]斯蒂芬·P·羅賓斯:《組織行為學》(第7版),孫健敏,李 原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533頁。戍邊文化的傳承和傳播需要大量借助戍邊故事這個載體來進行,所以有目的、有計劃地采集、制作戍邊故事是實施文化戍邊方略的重要工作。

      戍邊儀式。是對具有戍邊價值的器物、事物、人物、事件等所設立的典禮活動及其秩序形式?!皟x式是一系列活動的重復,這些活動能夠表達并強化組織的核心價值觀,什么目標是最重要的,哪些人是重要的,哪些人無足輕重。”①[美]斯蒂芬·P·羅賓斯:《組織行為學》(第7版),孫健敏,李 原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534頁。常見的戍邊儀式主要有戍邊表彰會、升旗儀式,戍邊歷史事件的紀念儀式,戍邊英烈的祭奠儀式,國門界碑建設與修繕儀式,戍邊博物館、紀念館、紀念碑、雕塑等的揭幕儀式等等。戍邊儀式是典型的文化活動,其蘊含和承載著諸多人文價值追求、精神追求。戍邊儀式以正式、莊重、嚴肅的活動形式,提醒和強化人們的國防意識、國家安全意識,激發(fā)人們的愛國情懷,喚起人們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戍邊文化的傳承與傳播網絡。文化傳承是指特定的文化在代際之間的傳授和繼承過程;文化傳播是指特定文化在社會群體中的傳送和散布過程。二者有區(qū)別和側重點,但也存在共性,即二者都必須借助必要的渠道和路徑等才能實現文化信息的傳遞。我們把戍邊文化傳承和傳播過程中使用的渠道和路徑統稱為戍邊文化網絡?!拔幕W絡一旦被作為一種組織文化的要素加以重視之后,便能為組織文化的傳播起到良好的作用?!雹谧T昆智:《組織文化管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57頁。戍邊文化網絡的種類繁多,主要包括:學校教育、大眾傳媒、文藝作品、會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

      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是文化傳承傳播的主要網絡,是青年一代價值觀形成與精神品格塑造的主要場所。學校教育不能僅限于傳播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傳播正確的價值追求、高尚的精神追求等先進的精神文化。我們精心凝練和創(chuàng)建的戍邊文化,就是先進精神文化的重要構成內容。在我國邊疆,為有效推行文化戍邊方略,應該根據一定標準,確定一批國門學校,給予特殊的政策支持和經費支持,要求這些國門學校把戍邊文化融入平時的教育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真正做到戍邊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讓戍邊文化通過學校教育這個文化網絡得以傳承、傳播和傳揚,促使其內化為邊疆青年一代的信念、信仰和思維方式,進而為其外化為邊疆社會普遍的行為方式和行為習慣奠定基礎。

      大眾傳播媒介。在信息傳播中處于職業(yè)傳播者和大眾之間的媒介統稱為大眾傳媒,包括:報刊圖書、廣播影視、互聯網等。大眾傳媒因其傳播效率高、效果好而成為國家最重要的文化網絡。推行文化戍邊方略,離不開對這一龐大文化網絡的開發(fā)和利用,特別是存在于邊疆地區(qū)的大眾傳媒文化網絡更是開發(fā)利用的重點。不管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層面的大眾傳媒管理者,都可以制定激勵性政策,鼓勵采集、制作和創(chuàng)作戍邊新聞作品、戍邊影視作品、戍邊文學藝術作品等,借助這些作品來宣傳、展示戍邊英雄的事跡,講好戍邊故事,傳播戍邊知識和信息。對于邊疆省區(qū)的大眾傳媒管理者,還可以進一步制定約束性政策,要求各公共媒體機構,每年必須采編刊發(fā)或者播放播出一定數量、一定比例的戍邊新聞作品、影視作品、文藝作品等。不同類型的大眾傳媒對戍邊文化的反復傳播,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形塑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我們把以服務社會大眾為目的,具有公益性的文化服務機構、設施、產品等的總和統稱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與大眾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網絡,它以滿足大眾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要為目的。由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具有群眾性、基層性、普惠性等特征。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科技館、電臺、電視臺,以及其延伸到基層的文化站、文化活動室、流動文化服務車等文化服務設施,都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在邊疆地區(qū),可以把遍及城鄉(xiāng)每一個角落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基礎平臺和主要渠道,來傳播戍邊文化。國家應該早日啟動和實施邊疆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程,來提高我國邊疆地區(qū)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邊疆地方政府應該持續(xù)推進邊疆文化長廊建設工程、邊疆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工程等來完善邊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邊疆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會議。會議是文化傳播的重要網絡文化形式。會議的類型繁多,但具有文化傳播功能的會議主要有培訓會、學術會、討論會等。戍邊文化以會議方式來實現其傳播效果,主要是通過把戍邊文化植入各種會議的主題,或者植入會議的內容中。所以,推行文化戍邊方略,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舉辦系列以邊疆治理為主題的培訓會、學術會、研討會,把戍邊意識、戍邊思想、戍邊知識等融會貫通于其中。即使不是以邊疆治理為主題的培訓會、學術會或者研討會,我們也可以做到有意識地在會議議程中加入戍邊文化的內容,借助各種會議的平臺和渠道,達到傳播戍邊文化的目的。

      第三,推行文化戍邊方略,必須堅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的行動準則。文化對人和社會具有形塑功能,但這是一個持續(xù)而持久的改造和塑造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凝練和打造戍邊文化,進而用它來形塑邊疆社會,同樣是一個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的過程。首先要在繁雜的戍邊實踐中去發(fā)現和挖掘戍邊英雄,采集和編寫戍邊故事,這是一個持續(xù)而持久的工程和過程。其次,不管使用恰當傳播網絡講好戍邊故事的過程,還是運用戍邊儀式培育戍邊情懷和意識的過程,必然要遵循“知——情——意——行”的心理規(guī)律,從對戍邊知識和信息的認知到對其產生情感認同,需要很長的培育時間。從感性層面的認同狀態(tài)深化為理性層面的意識和信念,再進一步變?yōu)樽杂X的行為選擇,并養(yǎng)成行為習慣,這個心理過程是極其漫長的。再次,戍邊文化在實現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的過程中,必然受到其他不良文化的沖擊和影響,使戍邊文化的功能受到軟化和抑制。戍邊文化始終要與各種不良文化進行持續(xù)的博弈、斗爭,最終克服不良文化干擾和影響,并持續(xù)發(fā)揮出對邊疆的防衛(wèi)和守衛(wèi)功能,這個過程也是造成漫長而持久的??傊?,文化戍邊方略的推行想搞急于求成和立竿見影都是違背客觀規(guī)律的,相反要始終堅持持續(xù)原則和持久原則,在長期的春風化雨和潤物細無聲的文化浸潤中,在不經意的時間流淌中,實現戍邊文化對邊疆社會的改造和塑造目的。

      猜你喜歡
      戍邊方略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給戍邊烈士的一封信
      快樂語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20
      物理復課有方略 三輪復習見成效
      誰遠誰近?
      戍邊壯士歌
      草原歌聲(2018年4期)2018-04-04 05:19:26
      戍邊追夢
      論用“勢”的方略
      孫子研究(2016年4期)2016-10-20 02:38:56
      毛澤東屯墾戍邊思想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建立發(fā)展
      軍事歷史(2004年6期)2004-08-21 06:30:26
      文化之間的搖擺
      雕塑(2000年1期)2000-06-21 15:13:24
      彭山县| 健康| 海南省| 广河县| 南郑县| 合川市| 神池县| 大名县| 青龙| 临海市| 香格里拉县| 祁门县| 平舆县| 比如县| 荔波县| 周至县| 红河县| 新津县| 民权县| 武胜县| 江门市| 铜梁县| 枣庄市| 亳州市| 武川县| 武安市| 岐山县| 扎鲁特旗| 轮台县| 瓮安县| 望都县| 江津市| 博乐市| 安阳县| 双江| 阳谷县| 合江县| 礼泉县| 道孚县| 萝北县| 额济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