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diào)】驟雨打新荷
元好問
綠葉陰濃,遍池亭水閣,偏趁涼多。海榴初綻,妖艷噴紅羅。乳燕雛鶯弄語,有高柳鳴蟬相和。驟雨過,珍珠亂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幾,念良辰美景,一夢初過。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命友邀賓玩賞,對芳尊淺酌低歌。且酩酊,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
【賞析】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詩人、史學(xué)家。著有《元遺山集》,詞集為《遺山樂府》。徐世隆《遺山文集》序云:“(遺山)樂府則清雄頓挫,閑婉瀏亮,體制最備,又能用俗為雅,變故作新?!?/p>
《唐詩三百首》中,只有兩首是專抒夏日好處的,一首是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懷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一首是韋應(yīng)物的《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兵衛(wèi)森畫戟,燕寢凝清香。海上風(fēng)雨至,逍遙池閣涼……”不約而同,都突出了“涼”的美感。夏日景物的色彩要比春天濃烈和熱鬧得多,文人卻偏偏不敢去全身心地迎接,先要為自己留一塊虛靜的涼蔭。也許這是因?yàn)樵谙募镜难谉嶂?,騁懷滌煩是娛目游心的首要前提,有“閑情”才有“逸致”。
上片寫盛夏納涼,流連光景的賞心樂事,主寫景??醋髡咪仈⒌膶哟危烧f是漸入佳境:作者先用大筆著色,鋪寫出池塘水閣的一片綠蔭,并以“偏趁涼多”四字,輕輕點(diǎn)出夏令。然后,在此萬綠叢中,點(diǎn)染上朵朵鮮紅如羅的石榴花,令讀者頓覺其景照眼欲明,進(jìn)而寫鳥語蟬鳴。而這鳥兒,專指“乳燕雛鶯”,是在春天誕生、此時剛剛孵出的新雛,其聲稚嫩嬌軟而可喜。那蟬兒也是剛出蟲蛻,踞高柳而長鳴。這一片新生命的合唱,不僅沒有破壞祥和的氛圍,反而更增添了夏景的恬適。在“偏趁涼多”的意境中,去進(jìn)一步發(fā)現(xiàn)和領(lǐng)略夏令的美感,這是作者高人一籌之處。
最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并不以此為滿足,而是在寫景的結(jié)尾添出一場“驟雨”。雨點(diǎn)似“珍珠亂撒”,跳躍奔放,“打遍新荷”,歷歷如聞,這一切都表現(xiàn)出作者對它的欣賞。這一場驟雨的洗禮推出了一番全新的景象,不同于疊床架屋的泛泛之筆,但它的別開生面,卻使之前的種種美感錦上添花。“涼多”是不用說了,從“選色”的方面看,它增出了“新荷”,且使池亭水閣、綠樹紅花在“驟雨過”后更為明潔、澤潤;從“征聲”的一面說,燕語蟬鳴可能有一時的沉默,而“驟雨打新荷”的琤琤聲卻不啻是一支更為動聽的樂曲,且仍有愈喧愈靜、以鬧助恬之妙。作者以之作為“良辰美景”的充分體現(xiàn),并隨之接出“一夢初過”的感慨,我們是能深會其心的。
曲的下片轉(zhuǎn)入抒寫感慨的內(nèi)容,一是人生苦短,二是窮通有命,于是得出了及時行樂的結(jié)論。這種感想本屬于老生常談,但我們并不覺陳腐可厭,正是因?yàn)樗米约淳笆闱?,而前時的寫景已做了成功的鋪墊。一來是上片的景語中確實(shí)充分集中了夏日的“良辰美景”,值得不計代價地去“玩賞”“酩酊”;二來是作者在敘景中洋溢著一派隱逸脫俗的志趣,“何用苦張羅”便帶有蔑視奔競、看破紅塵的高士風(fēng)味;三來是“驟雨打新荷”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變化與“兩輪日月,來往如梭”的人世社會的變化同有可味之處,順適自然,委運(yùn)任化,也就有了邏輯上的聯(lián)系。“人生如夢”四字算得耳熟能詳了,但我們讀了蘇東坡“大江東去”的《念奴嬌》,照樣覺得震爍耳目??梢娨皇壮晒Φ奈膶W(xué)作品,于自身的藝術(shù)美感之外,還往往能激起讀者對人生常理的深思與共鳴。
這是作者在《小圣樂》曲調(diào)基礎(chǔ)上的自度曲,問世后流播人口,“名姬多歌之”。趙孟頫日后在歌筵上聽歌女獻(xiàn)唱此曲,感慨作詩,有“主人自有滄州趣,游女仍歌白雪詞”之句(見《輟耕錄》)??梢姶饲鷮ι⑶某鮿?chuàng)及擴(kuò)大影響,起了不小的作用。早期文人的自度散曲本質(zhì)是詞,亦以詞法為之;不同于晚期宋詞的是它配上了北曲的宮調(diào)?!端膸烊珪偰刻嵋罚骸白运乌w彥肅以句字配協(xié)律呂,遂有曲譜。至元代,如《驟雨打新荷》之類,則愈出愈新”,便指出了這一特點(diǎn)。言下也有視此曲為散曲開山之祖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