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海市斗門區(qū)白蕉鎮(zhèn)東和小學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認識數學是從認數和計算開始的,它是學習數學的最基本能力。因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課前聽算訓練就是把學生的口算、心算和筆算能力綜合起來進行訓練,經過長期、不間斷的訓練,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全體學生的計算能力。下面本人從兩個方面對課前聽算教學模式進行探索。
1.時間的安排。利用新授課前3分鐘來對學生進行計算訓練,力求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加大訓練頻度,平時的教學中要堅持做到:“節(jié)節(jié)有計算,天天練計算”,使學生逐步達到熟練。每次練習都要有的放矢,有計劃、有安排,訓練時要注意形式的多樣性,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練計算的積極性。
2.題型的確定(以五年級數學為例)。(1)一步口算題和二步口算題,共4題,如:2.5×0.3=,0.45÷1.5=,12-0.12=,2-2.5×0.4=。(每道口算約用時10秒鐘,共40秒)(2)乘法或除法筆算,共1題。如:2.64×0.28=或34.51÷1.7=等。(每道口算約用時1分鐘,共1分鐘。)(3)解方程、脫式計算(含簡便計算),共1題。如:25-4x=13或58-2.1×1.5-26或3.4×5.5+4.5×3.4等。(每道口算約用時1分鐘,共1分鐘。)這樣,完成3部分的內容約用時3分鐘。
3.命題的形式。命題的形式可以分為3種。教師命題、學生代表(學習小組長)命題和學生題庫命題。⑴教師命題。教師根據3部分的題型進行自由組合命題,重點根據學生作業(yè)的反饋,進行有針對性的命題;⑵學生代表或學習小組長命題;⑶生題庫命題。首先要建立題庫,讓全班同學每人都出一份題目,收集在一個箱子里,課前聽算訓練時,讓學生或老師在題庫里隨機的抽出一份題目進行訓練。
4.評價與反饋。評價主要采取小組批改為主。教師對小組長的聽算進行批改,小組長對組員的進行批改。小組長對組員的聽算批改完后,要督促做錯的同學把錯題改正好,然后收集整齊交給老師進行綜合評價。獲得全對的記錄1分,有錯題并完成改正的獲0.5分,累計10分可以獲得另外的獎勵,如獎勵一張獎狀或者獎勵一次免寫作業(yè)的機會。教師在綜合評價時,要對錯題進行收集與分析,不斷改進教學方式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從聽算能力著手。在教學中,努力做到:每堂課上安排聽算訓練。在授課之前,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利用3分鐘時間,進行聽算訓練。這樣長期進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在聽算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聽的能力。首先,要會聽。聽讀題后,心里要跟著默讀,要聽整個題目,不能單個字的聽。教師讀題時,要由慢到快,學生邊聽邊記。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聽力就會大有提高,不僅培養(yǎng)了數感,還進一步建立對數及法則的概念。實踐證明,凡是聽力較強的學生,學習效率都比較高。
2.在聽算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在聽算訓練中“注意”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聲音是稍縱即逝的,如果聽題時注意力分散,或者聽題時注意對象不正確,注意分配不科學,就會茫然不知或不得要領。因此在聽算訓練中,要充分要運用注意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注意力。
3.在聽算訓練中提高記憶能。聽算是培養(yǎng)學生記憶能力的途徑之一。在聽算訓練時,引導學生對運算規(guī)律、計算法則、口訣、公式等有意識的強化記憶進行計算,不僅能夠幫助解決問題,還可以對對運算規(guī)律、計算法則、口訣、公式等加以鞏固記憶,相得益彰。例如,學習了乘法有關的運算定律后,可精心設計相應的聽算訓練題:15×23+77×15,25×32×125,34×99+34等。使學生在聽算訓練中應用有關知識,從而培養(yǎng)了記憶能力。
4.在聽算訓練中發(fā)展思維能。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任何一種基本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都少不了思維活動,在聽算訓練中,可以通過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聽算速度,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5.在聽算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競爭能力。樹立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能力是現代教學改革和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在聽算訓練中,要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愿望,幫助學生確立恰當的競爭目標,鼓勵學生和自己競爭,比自己的前一次聽算是否有進步,使之形成進去、競爭、自強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