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普寧市流沙第四小學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任務?!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作出明確規(guī)定:“應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見,獨立閱讀能力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工具,也是陶冶學生性情的手段。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感受情感的熏陶?!边@就要求教師要以“讀”貫穿整個閱讀教學,讓學生真正地走進課文,與課文對話,主動積極地去把握課文內(nèi)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課文所流露出來的情感。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必須清楚認識到“以學生為主體”在閱讀教學中地位。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是教師一味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體會灌輸給學生,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失去了應有的主體地位。這樣就忽視了學生閱讀的自覺性,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嚴重違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只有強化以學生為主體,才能實現(xiàn)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進而有效促進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提升。
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是目的,更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手段。說理解課文是手段,意思是,小學語文教材選編的課文篇目都是學生閱讀的精品,教師要憑借這些課文,訓練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但做到學一篇懂一篇,還以這個“一”想到“三”,把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技能用于閱讀實踐,能夠獨立閱讀,理解教材以外的報刊、書籍。這才是閱讀教學要達到的最終目的。例如教學《大自然的聲音》一課時,教師可讓學生了解“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叫“象聲詞”,可讓學生想象一下,小雨滴落在不同地方還會發(fā)出什么聲音。有些學生很快就能立即舉一反三,說出“劈劈啪啪”“稀里嘩啦”“淅淅瀝瀝”……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完成了知識與能力的遷移。
1.邊讀邊思。閱讀和思考相結(jié)合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本方法。邊讀邊想,讀思結(jié)合,是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初讀課文,嘗試理解不懂的詞語,提出不懂的或想了解的問題;然后深入理解課文,要學習抓住重點詞、句思考理解,進而想全文主要講什么,要說明什么,給自己有哪些啟發(fā)、教育;最后還要想想學了這篇課文,在讀書方法上有什么收獲,在今后作文時可以學習什么??傊?一邊讀一邊思,所思的問題隨著閱讀的深入應當由易到難,由小到大,由簡單到綜合,有梯度、分層次。
2.聯(lián)系上下文。課文中有相當多的詞語、句子,如果就詞解詞,就句析句,往往難以理解。如果把它們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里,聯(lián)系上下文琢磨,就能確切地理解。例如:《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中有這樣的句子:“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貼地,平展地貼在水泥道上?!苯處煴仨氈笇W生把“熨貼”放在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才能理解它的含義。啟發(fā)學生讀一段,把上下文聯(lián)系起來思考,這時學生就會明白“熨貼”就是“緊緊地粘”(上文)、“平展地粘”(下文)的意思,從而更加準確地理解課文。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小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已經(jīng)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以書面詞語建立了對應關系,在生活實際中已掌握了這些詞語,但更多的信息與書面詞語并未建立聯(lián)系。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這類詞語時,教師如果指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理解,則可收到最好的效果,例如乳白、棗紅、米黃這些詞語,可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平日所喝過的牛奶、所吃過的紅棗、所見過的小米的顏色而不講自明;而山梁、樹冠等詞,則可通過引導學生看相關的幻燈、圖片、實物進行理解。
總而言之,閱讀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關鍵在“獨立”,閱讀過程中的思考、探索、領悟、獲取、掌握以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等都是學生自身的事,不能由別人代替。學生要達到獨立閱讀的境界,只有靠加強訓練,在訓練中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性得以體現(xiàn),教師為學生服務的主導作用得以發(fā)揮,這樣才能大大地提高閱讀效率,提高語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