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榮蓉
(鹽城市射陽縣合德鎮(zhèn)衛(wèi)生院,江蘇 鹽城 224300)
隨著現代社會科學技術持續(xù)發(fā)展,醫(yī)學檢查技術也在快速發(fā)展。CT檢測分辨率得到持續(xù)提升,也有檢查快速、便捷等優(yōu)勢,完全克服了傳統(tǒng)X線片檢測時影像重疊問題,同時也有定量分析的優(yōu)勢。慢性支氣管炎為中老年患者多發(fā)性疾病,患者發(fā)病率可達15%之上,也為老年患者多發(fā)和常見疾病。嚴重威脅老年人身體健康,診斷或治療不及時則會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F階段診斷主要依據醫(yī)生對病癥觀察,但對患者疾病合理性并未進行有效評估。有分析認為CT可有效進行疾病檢測[1]?,F選取我院患者為研究對象,主要分析各種檢測方式的效果,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5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96例,女性9例,年齡61歲-83歲,平均年齡(72.16±2.16)歲,患者病程均2年-21年,平均病程(8.26±2.16)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氣喘和咳嗽以及咳痰,在干燥季節(jié)病情于加重,需為患者進行祛痰、抗炎和平喘治療。CT檢查2次-3次,所有患者均依照慢性支氣管炎診斷標準進行干預。
1.2 方法 在本次干預時主要采用本院聯(lián)影16排CT儀器,檢測時電壓設置為120 kV,掃描層厚以及間隔層厚則為6 mm,患者取仰臥位進行檢測。
CT檢測時顯示支氣管壁有顯著增厚,同時出現軌道征,管腔內出現不同程度狹窄或擴張,患者肺部紋理較為扭曲。肺氣腫檢測顯示患者肺組織密度較低且并不均勻,小血管較為稀疏,且均為細小血管,多發(fā)于胸膜之下區(qū)域,患者肺大泡影響顯示,患者氣管都呈刀鞘狀。間質纖維化時可見多種彌漫網狀陰影。肺動脈高壓多發(fā)于肺門近端,同時患者肺動脈擴張,但外周小動脈有顯著減少,多表現為殘根??赏ㄟ^深入檢測有效顯示出肺間質以及肺實質內各種細微性變化。
在105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CT診斷中,所有患者均出現支氣管血管束異常,同時肺氣腫以及肺大皰患者30例,磨玻璃、浸潤性改變患者18例。有線狀影患者20例,蜂窩狀影19例、支氣管擴張例結節(jié)影18例。患者各種表現均為復合性存在,同時患者多出現支氣管血管束異常,其中結節(jié)影以及肺氣腫和浸潤性改變最多,其次支氣管束異常以及線狀影像也較為常見。
慢性支氣管炎為支氣管黏膜和周圍組織慢性炎癥性疾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多數伴有長期大量吸煙史。主要指反復發(fā)作支氣管黏液過度分析所引發(fā)的慢性咳嗽以及咯痰。其中臨床以及流行病學分析中多數認為每年連續(xù)3個月或2年以上出現各種癥狀的疾病。此種疾病主要為支氣管黏液腺提升以及支氣管黏膜變厚,多數在氣管以及大支氣管才可見到杯狀細胞,且數量較多[2]。同時氣道也會出現不規(guī)則狹窄以及黏液分泌過度,并出現支氣管壁炎癥以及纖維化和水腫,以上各種因素均可引發(fā)氣道阻塞。
CT檢測主要為利用X線束,對人體特殊部位在一定厚度層面予以掃描,同時將得到信號轉變?yōu)殡娦盘?,最終轉變?yōu)閿底州斎胫劣嬎銠C內予以處理。此種方式有分辨率高和快速的特點,可有效克服傳統(tǒng)X線平面影像重疊問題,十分適合胸部疾病診斷。在本研究中,多數患者出現肺管壁增厚,在影像學上多表現為軌道征[3]。肺氣腫則表現為胸廓前后徑增大。但小葉中心肺氣腫和肺上葉后部則有多發(fā)低密度區(qū),輕者多表現為毫米大小。全小葉肺氣腫則多以低密度較多,同時會伴隨支氣管變細的問題。肺大泡在肺尖部和膈處均較為常見,多表現為光滑管壁組織,可通過CT觀察患者肺大泡位置、形態(tài)和大小[4,5]。對檢測的CT進行深入分析時發(fā)現,當肺氣腫CT表現為無壁或者為壁較薄的肺組織透亮區(qū)時,肺腔和正常組織并未進行連接,可有效判斷為中度或者小葉中央肺氣腫。肺氣腫患者以及支氣管血管束存在異常時,支氣管周圍浸潤則會出現變化,此時可診斷為老年慢性支氣管感染。
綜合分析可知,由于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為炎癥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因此在治療中需盡早發(fā)現,同時在治療中為疾病診斷提供依據。CT診斷時有重要地位,在臨床疾病診斷時需充分利用CT優(yōu)勢,便于在診斷時進行病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