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坪山區(qū)龍?zhí)镄W
羅文靜
語文與生活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有生活做鋪墊的語文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將語文學得有聲有色。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母語在引導學生認識周圍世界及身邊事物擔當重要角色。
語文是一門在實踐中學習、發(fā)展、進步的學科。學習語文更離不開生活這片“沃土”。
夏丏尊在《關于閱讀》中就指出:“知識不是鼓勵可以求得的,必須憑借他物,就某一旦分頭擴張追討,愈追討關聯(lián)愈多,范圍愈廣。好比滾雪球,愈滾愈會加大起來。”
筆者在講授部編版三年級上《秋天的雨》一課時,課文描述的秋雨中唯美的畫面跟筆者接觸學生所認知的秋天截然不同,因此筆者設計以下與生活聯(lián)系的環(huán)節(jié)。秋天“五谷豐登、金桂飄香、層林盡染、秋風習習”已成為眾人心中精神共鳴,從已有意向角度出發(fā),先組織學生體驗放風箏、記錄一周內國內各大城市的氣溫、收集秋季節(jié)氣特點等方面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生活和知識背景后再回歸文本學習就變得更有深度,而非“紙上談兵”。
對于兒童閱讀而言,閱讀文本的意義是次要的,老師強調學生關注文本的意義時,會導致閱讀興趣及與文本的親密關系破裂。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曾指出:世界是有聯(lián)系的,課堂上有效的挖掘文本之間的聯(lián)系可避免講一篇是一篇無法滿足學生閱讀需要的尷尬,同時培養(yǎng)學生比較、思辨的思維。筆者一次參加教研活動時聽趙之祥老師講《小狐貍,你好》閱讀課,讓筆者對構建文本的聯(lián)系引發(fā)深刻的思考。
(一)揭示閱讀主題
趙老師先出示狐貍的圖片,讓學生猜猜圖片故事,學生自由表達對狐貍的看法。
(二)出示狐假虎威片段,師生合作共讀片段對話,學生從出示的詞語中選出一些詞送給狐貍。(出示詞:可愛、聰明、善良、勇敢、可惡、狡猾、兇險、陰險)
(三)出示狐貍分奶酪課文片段,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感悟文本后再次出示詞語讓學生選一些詞語送給狐貍。(出示詞:可愛、聰明、善良、勇敢、可惡、狡猾、兇險、陰險)
(四)學生閱讀體現(xiàn)狐貍不同形象的故事,體現(xiàn)狐貍陰險的故事。如《狐貍和為王的猴子》,體現(xiàn)狐貍機智的故事如《老獅子和狐貍》,體現(xiàn)狐貍真誠性格的故事如《寒鴉和狐貍》……總結狐貍的藝術形象。
(五)拓展小練筆《我的鄰居是狐貍》
同樣的狐貍,趙老師選擇不同的文本,從不同的視角向學生構建形象豐富的狐貍,打開不同的視角讓學生欣賞及認識到狐貍的多面性,同時又構建學生的思辨性思維。
上好一節(jié)課,要求教師對學生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建立起積極融洽的關系,才能在授予新課時做到水到渠成。一些教師由于忽略學生的實際需要,在課堂上要么不顧學生所需要么生拉硬拽,顧自將教學設計流程走完。
一堂生動有趣又高效的語文課,學生已有經驗跟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應是兼容的,應是在尊重學生已有經驗的情況下愉快地開展教學。
探索語文與其他事物的聯(lián)系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不僅有教師的創(chuàng)造還要融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教師應知道文本中有什么,更需要知道生動的語文課堂需要什么,學生需要什么。 教師應深入挖掘多向聯(lián)系,努力建構生動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