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奇慧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 安徽 蕪湖 241100)
社會思潮是指在一定時期與范圍內廣為傳播,并對社會發(fā)展與人們的生活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思想潮流與思想體系。大學院校聚集了一大批潮氣蓬勃、富有探究精神以及年輕有為的學生,國內社會的深入變革、個人成長的需要,使大學生成為當代社會思潮傳播的重要載體。新時期下,大學院校思想文化主流的健康,馬克思思想理念的不斷鞏固,使大學生能夠以積極健康的思想去面對生活與學習。然而,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還有一些錯誤的社會思潮影響著大學生的主流意識,為了使大學生能夠健康成長,這樣的社會思潮應予以重視與正確引導,并對這些社會思潮進行客觀的分析,從而才能夠以正確的社會思潮引導大學生的主流意識。
基于社會現(xiàn)實與社會生活的復雜多樣性,反應社會存在的社會思潮也相互碰撞,異常活躍,呈現(xiàn)復雜多樣性。當代社會思潮的復雜多樣性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方面,社會思潮的內容是復雜多樣性的,基于社會思潮包含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涵蓋了經(jīng)濟學、政治學、宗教、哲學等學科知識領域,能夠劃分為經(jīng)濟思潮、政治思潮、科技思潮等。故而,生活中的各種思想理論與理念都匯聚在社會思潮中,使社會思潮以全方位形式,容納著社會現(xiàn)實的紛繁復雜,并以宏觀的形式反映著社會現(xiàn)實。另一方面,社會思潮性質的復雜多樣性。從當代社會思潮來看,先進與落后的社會思潮并存,錯誤與正確的社會思潮交織在一起,其中既存在代表時代發(fā)展積極、進步的社會思潮,同時也存在消極、腐敗的社會思潮。正能量的社會思潮能夠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反之,負能量的社會思潮則會影響到大學生的主流意識,促使大學生的思想與行為舉止形成不健康的狀態(tài)。因此,大學院校作為大學生的引領者,應該對負能量的社會思潮進行斗爭,以正能量的社會思潮去引導與教育大學生,從而使大學生能夠全方位發(fā)展。
傳播性是社會思潮以動態(tài)的形式反映社會發(fā)展與社會生活的思想潮流,其是社會思潮的一種特性,同時也是社會思潮的一種存在形式,故而,其應該在一定空間與時間內對社會思潮進行廣泛的傳播,才能夠被人們所接受。當前,大學院校是信息資源與人力資源聚集的主要場所,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信息共享速度不斷的加快,同時也使社會思潮的傳播形式呈現(xiàn)多樣化,這些傳播途徑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大學生的主流意識,當前,社會思潮通常都是以以下幾方面進行傳播。其一,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微信、QQ、飛信等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廣泛傳播;其二,通過報刊、學術交流、書籍等形式進行傳播;其三,通過電視媒體、廣播等形式進行傳播。不同的社會思潮在不同時代下,傳播的速度不一,符合社會需求與時代要求的社會思潮,能夠被人們認可,故而傳播較快,而不符合時代要求的社會思潮,傳播速度相對要緩慢些。
五四運動之后,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被傳入到我國,其以“重新評價”為名,認為革命沒有任何建設性意義,只起到了破壞性作用,嘲弄與詆毀我國人民為民族解放爭取的民族獨立的反封建斗爭。宣稱經(jīng)濟與文化落后的中國沒有資格走社會主義道路,認為新中國成立不過是走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其用偏激的思想理念扭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斗爭,將共產黨說成是一種錯誤的延續(xù),試圖掩蓋中國共產黨的主流價值與本質。因此,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是一種錯誤的社會思潮,而以這樣的思想理論發(fā)表的報刊與論壇,不僅給人們的思想造成一定的混亂,同時極大的影響到我國大學生的主流意識。
新自由主義思潮提倡“自由化”,主張“中國唯一發(fā)展出路是走私有化市場經(jīng)濟道路”,宣稱“馬克思思想理論不是過時,而是從來沒有對過”。這些錯誤的社會思潮動搖了大學生堅守的思想信念,影響了大學生的主流意識,一部分大學生認為我國社會主義思想理論不如資本主義理論。同時,這種社會思潮還助長了一部分大學生反集體主義的傾向,使我國社會主義提倡的奉獻精神與集體主義備受冷落,并使一部分大學生喪失了愛國情懷。
民主社會主義思潮是一種提倡以社會主義道路來改進資本主義的學說,雖然其主張“社會主義”,但卻極力的吹捧資產階級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觀念,污蔑基于馬克思思想理論構建的社會主義制度并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它認為真正的社會主義不同于傳統(tǒng)的社會主義,也不是資本主義,而是一種生活美好、社會公眾、世界和平的新社會主義模式。其提倡我國共產黨應該改名為社會黨,應該放棄公有制主體地位,揚言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我國走健康發(fā)展道路,才能夠徹底的拯救中國。這樣的社會思潮具有煽動性、虛幻性,攪亂了大學生的主流意識,使一些大學生愿意接受這樣的社會思潮,并認為應該在我國實行民主社會主義改革。
課堂教學是大學生發(fā)展自我、接受知識、樹立正確三觀的主陣地,因而,故而,在大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大學生知識理論,還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教學導向,教授大學生辨別社會思潮能力。其一,大學院校應該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馬克思思想理念、時代精神、民族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有效的融入到各個課程體系中,使大學生能夠全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而使大學生在正能量社會思潮下全方位發(fā)展。其二,大學院校應該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青年教師是推進大學院校教育發(fā)展與辦好人民滿意高校的重要力量。青年教師與大學生的年齡相仿,其思想理念與行為準則與大學生大都一致,其主流意識與道德情操對大學生的主流思想具有引導作用。因此,大學院校應該完善青年教師的德育考核機制,加強青年教師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與專業(yè)理論水平,使青年教師樹立厚德育人的職業(yè)追求和敬業(yè)奉獻的職業(yè)精神,進而能夠更好的教育大學生。其三,改變教學模式,在大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的授課模式與教育理念,要以藝術教學為導向,創(chuàng)新以往教學模式,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為大學生營造一個生動的教學氛圍,以正能量的社會思潮引導大學生,激發(fā)大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從而提升大學生辨別社會思潮的能力。
實踐教學是檢查理論知識的重要標準,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滲透到社會實踐中,從而提升大學生的道德情操。大學教師應該積極為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大學生融入到社區(qū)、農村、企業(yè),通過社會實踐,使大學生能夠獲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實體驗,使大學生能夠感受到在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下我國的復興與發(fā)展,使大學生能夠以祖國為榮,增強大學生正確的主流意識,從而使大學生感受到身為社會主義社會公民的優(yōu)越感。讓大學生深入社會實踐中,不僅能夠引領大學生辨別社會思潮,還能夠以正能量的社會思潮來引導大學生,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進而使大學生能夠健康發(fā)展。
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必須要高舉愛國主義與民族復興的旗幟,繼承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在實踐中不斷的磨練自己的意志品質,進而才能夠抵御錯誤社會思潮的影響。因此,大學院校應該將主流社會思潮融入到校園文化中,積極發(fā)揮社團作用,以正能量校園文化引領大學生,使社團能夠成為教育與改進大學生思想理念的得力助手,進而提升大學生的道德情操。此外,大學院校還應該對大學生社團進行定期調查與研究,防止消極因素的滋生,進而加強大學生主流意識。同時,校園文化還應以重大活動與節(jié)日為契機,以正能量的德育教育為導向,引領大學生融入主流意識,從而提升大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大學生作為當代社會思潮傳播與興起的重要載體,必然會受到社會思潮的洗禮。然而,社會思潮具有復雜多樣性,正確與錯誤思潮并存的特性。因此,大學院校作為育人平臺,應該對負能量的社會思潮進行斗爭,以正能量的社會思潮去引導與教育大學生,從而實現(xiàn)大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