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洪根,丁龍,韓仁長,黃冠,方先勇,周瑤瑤,易保兵,縱華廷
(安徽國豪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88)
Y 兩優(yōu)808 是安徽國豪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用湖南國家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選育的Y58S 與自育恢復系豪恢808 配組育成的兩系雜交水稻新組合,2016年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豫審稻2016007)。該組合株型松緊適中,長勢整齊,劍葉內卷挺直,矮稈粗壯,抗倒性強,米質優(yōu)良,豐產性好,具有超高產潛力。2018 年通過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引種備案。
2004 年春季在海南用9311 作母本與具有廣親和性的粳稻材料雜交,收獲雜種57 粒;2004 年夏季在合肥用(9311/廣親粳)F1 作母本與9311 回交,獲得BC1F1 回交種子109 粒;2005 年春季在海南種植群體90 株,并在其中選擇株葉形態(tài)好,結實率高的單株7株作母本與蜀恢527 雜交,獲得三交F1 雜種150 粒;2005 年夏季在合肥種植F1 群體120 株,并從中選擇株葉型態(tài)好,莖稈粗壯,劍葉寬厚挺直,結實率高的單株11 株混收,2006 年春在海南種植三交F2 群體6000 株,并從中選擇302 個單株。2006—2009 年春季在海南,夏季在合肥,1 年2 代按系譜法進行單株定向選擇F9 代。2009 年春季在海南用穩(wěn)定的株系與Y58S、廣占63-4S、1892S 等多個不育系測交配組,夏季在合肥進行配合力及優(yōu)勢鑒定,其中與Y58S 所配F1 代表現出明顯優(yōu)勢,2010 年春季在海南復測擴大測配F1 群體,夏季在合肥進行小區(qū)品比試驗,表現出株型好,抗倒強,產量高,綜合性狀好等優(yōu)點;2011 年夏季進行組合試制,2012—2015 年參加河南省豫南秈稻區(qū)域試驗,2016 年通過河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2012 年河南秈稻區(qū)域試驗,9 點匯總8 點增產,平均產稻谷8595.0 kg/hm2,比對照Ⅱ優(yōu)838 增產4.6%,極顯著;2013 年繼試,8 點匯總7 點增產,平均產稻谷8722.5 kg/hm2,比對照Ⅱ優(yōu)838 增產6.2%,顯著。2015年河南秈稻生產試驗,8 點匯總8 點增產,平均產稻谷10035.0 kg/hm2,比對照豐兩優(yōu)四號增產5.2%。
Y 兩優(yōu)808 長江中下游做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36~143 d。葉色濃綠,主莖葉片數平均17.5 片,株高113.1~117.3 cm,株型松緊適中,劍葉長,挺直內卷,光合作用好,莖稈粗壯,抗倒性強;穗長25.4~26.6 cm,有效穗241.5 萬~258.0 萬穗/hm2,每穗總粒數173.7~181.1 粒,實粒數142.4~160.6 粒,結實率78.6%~83.0%,千粒重26.2~27.5 g。該組合根系發(fā)達,分蘗力強,長勢旺盛,熟期轉色好。
2012 年經農業(yè)部食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武漢),出糙率80.8%、精米率71.3%、整精米率56.3%、粒長7 mm、長寬比3.2、堊白粒率42%、堊白度4.2%、膠稠度88 mm、堿消值5 級、透明度2 級、直鏈淀粉13.8%。2013 年檢測:出糙率78.7%、精米率67.8%、整精米率56.1%、粒長6.8 mm、長寬比3.2、堊白粒率54%、堊白度6.5%、膠稠度90 mm、堿消值4 級、透明度3 級、直鏈淀粉13.4%。米質較優(yōu)。
2012 年經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植保所抗病性鑒定:對稻瘟病菌各代表小種表現為抗病(0 級),穗頸瘟表現中抗(2 級);對水稻白葉枯病代表菌株浙173、KS-6-6 均表現為感病(7 級),JS-49-6 表現為中感(5 級),對PX079 表現為中抗(3 級);對紋枯病表現抗?。≧)。2013 年鑒定:對稻瘟病菌各代表小種表現為抗?。? 級),穗頸瘟表現抗?。? 級);水稻白葉枯病浙173 表現為中感 (5 級),PX079、JS-49-6 和KS-6-6 表現為中抗(3 級),對紋枯病表現抗?。≧)。
長江中下游作中稻栽培于4 月中旬至5 月上旬播種,用種量直播30 kg/hm2,移栽15 kg/hm2,秧齡控制在30 d 以內。
采用寬行窄距,6 cm×8 cm 為宜,每穴插1~2 粒谷苗,確保225 萬~240 萬穗/hm2,200 粒/穗左右。
肥料施用原則:氮、磷、鉀配合使用,重施底肥,早施分蘗肥,兼顧穗肥,中后期增施鉀肥;一般用375 kg/hm2復合肥配合7.5 kg/hm2鋅肥作底肥,150 kg/hm2尿素作分蘗肥。管水原則是:淺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蘗,深水孕穗養(yǎng)花,后期干干濕濕,切忌斷水過早,以免影響結實率及充實度。在破口前和灌漿后期注意稻瘟病、稻曲病、螟蟲和稻飛虱的防治。
在湖南地區(qū)制種,一期父本播期為4 月25 日,二期父本播期為5 月5 日,母本播種時間為5 月27日,時差32 d,花期相遇良好。
做好花期提前預測,及時調節(jié)。掌握“以促為主,母本早父本3 d”的調控原則和花遇標準。一般掌握母本始穗15%左右連續(xù)3 d 噴完赤霉素,總量600~1200 g/hm2,以母本稻穗解除包頸,父母本花位20 cm 為宜。
制種時,父母本始穗期時溫度要求在25℃以上,確保育性轉換安全。嚴格落實隔離,防止串粉混雜。苗期、抽穗期、成熟期嚴格除雜,確保種子純度。
注意防治穗芽和稻粒黑粉病,適時收獲,保證種子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