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OECD視角下對創(chuàng)新教學法的新理解

      2019-02-25 14:12:52沈?qū)廂?/span>
      世界教育信息 2019年22期
      關鍵詞:教師

      沈?qū)廂?/p>

      摘? ?要:信息社會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針對這一挑戰(zhàn),OECD聚焦于創(chuàng)新教學法,提出6種創(chuàng)新教學法群組。文章從21世紀勝任力、教學法與創(chuàng)新教學法群組等核心概念出發(fā),對創(chuàng)新教學法的基本內(nèi)容進行分析,并梳理由此引發(fā)的思考,以期為中國的教學創(chuàng)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創(chuàng)新教學法 教師 OECD

      一、研究背景

      當前,世界各國越來越認識到教師不能使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法來應對信息社會的挑戰(zhàn),教學創(chuàng)新迫在眉睫。與此同時,一些創(chuàng)新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涌現(xiàn)出來。例如,英國邁克·沙普爾斯(Mike Sharples)等人于2009年提出了技術增強學習的新模式,并從2012年起每年發(fā)布《創(chuàng)新教學法》(Innovative Pedagogy)報告,預測即將影響教學的教學法;深度學習的新教學法(New Pedagogies for Deep Learning,NPDL)全球合作項目,已與7個國家(美國、加拿大、烏拉圭、芬蘭、荷蘭、澳大利亞、新西蘭)的超過1400所中小學校建立伙伴關系,從全球?qū)嵺`中探討促進深度學習的教學法[1];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發(fā)布的《學習的未來3:21世紀的教學法是什么樣的?》(The Futures of Learning 3: What Kind of Pedagogies for the 21st Century?)探討了可能有助于發(fā)展21世紀能力的教學法。以上研究不約而同地提出,21世紀的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協(xié)作、有效溝通、創(chuàng)新和解決問題等能力,使其能夠應對復雜的全球挑戰(zhàn)。然而,如何重新思考21世紀的教學法,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21世紀能力還在不斷摸索之中。

      OECD教育研究與創(chuàng)新中心(OECD Centr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是以通過教育研究促進終身學習為宗旨的研究機構。該中心特別關注教育的新興趨勢和問題,試圖為不斷變革的教育格局尋求前瞻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解決方案。近十年來,該中心先后開展了“教育培訓創(chuàng)新戰(zhàn)略”(Innovation Strategy f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項目、“創(chuàng)新學習環(huán)境”(Innov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ILE)項目、“有效學習的創(chuàng)新教學”(Innovative Teaching for Effective Learning,ITEL)項目、“為了高效學習的創(chuàng)新教學法項目”(Innovative Pedagogies for Powerful Learning Project)等一系列創(chuàng)新教學相關研究項目。通過系統(tǒng)整理OECD教育研究與創(chuàng)新中心的系列報告,筆者發(fā)現(xiàn),OECD的早期研究主要關注如何設計一個強大的學習環(huán)境,即整體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讓學習者在21世紀茁壯成長。當代學習環(huán)境應該創(chuàng)新學習者、教育者、學習內(nèi)容和資源(特別是學習空間和數(shù)字資源)這四個教學核心要素。作為學習環(huán)境項目的延續(xù),2015年開始的“為了高效學習的創(chuàng)新教學法項目”從對整體學習環(huán)境的關注,轉(zhuǎn)移到以現(xiàn)代教學和學習為核心的創(chuàng)新教學法。如何開發(fā)、應用和推廣創(chuàng)新教學法以促進高質(zhì)量的學習是其主要研究問題。OECD提出的創(chuàng)新教學法具備什么特點?如何實施這些創(chuàng)新教學法?教師或?qū)W校可能面臨哪些問題或挑戰(zhàn)?為了更清楚地展示OECD在創(chuàng)新教學法方面的獨特視角,本文從核心概念、創(chuàng)新教學法的基本內(nèi)容,以及由此引發(fā)的思考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梳理,以期為中國的教學創(chuàng)新提供參考。

      二、創(chuàng)新教學法相關的核心概念

      OECD提出的創(chuàng)新教學法主要以培養(yǎng)學習者的21世紀勝任力為目標,并從新的角度對教學法和創(chuàng)新教學法群組進行了界定。

      (一)21世紀勝任力

      當前,人們對21世紀勝任力給予了很多的關注[2]。不同的界定涵蓋的內(nèi)容各不相同。OECD在很多報告中提出,21世紀勝任力的界定是否真正具有“21世紀”的特征是有爭議的,其更多的是與20世紀的能力相區(qū)分。21世紀勝任力超越了簡單復制知識的能力,是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工作或生活所需的高階能力。例如,系統(tǒng)而批判地思考,對新信息具有適應性和靈活性,有創(chuàng)造力,能夠解決現(xiàn)實世界的問題,團隊合作,社交和溝通技巧等?!秾W習本質(zhì):利用研究激發(fā)實踐》報告提出,“適應能力”是當代教育學習的主要目標,即在不同的情況下靈活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有意義的學習知識的能力。這與具備“常規(guī)專業(yè)知識”——學生能夠快速準確地完成典型的學校任務,但卻不能理解——相對立。[3]

      簡單來說,OECD認為,21世紀能力通常指:在不同情境下靈活應用結(jié)構良好的知識的能力,以及滿足快速變化的環(huán)境所必需的社交、溝通和情緒調(diào)節(jié)的能力。例如,創(chuàng)造力、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能力、財經(jīng)素養(yǎng)、健康和數(shù)字素養(yǎng)、全球意識和公民身份等。[4]

      (二)教學法和創(chuàng)新教學法群組

      1.教學法

      教學法是教師在課堂實踐中實時觀察教和學的互動方式的方法[5]。教學法在本質(zhì)上既是知識又是行動,這種觀察在決策和設計上塑造了課堂實踐中教與學的互動。在此基礎上,OECD認為教學法是教與學交互的具體配置,結(jié)合理論、實踐以及課堂實施方式。教學法處于知識與實踐、科學研究與創(chuàng)造性實施、教育理論與特定實踐的動態(tài)互動中,是科學、工藝和藝術的結(jié)合。科學的教學法是一種知識,使教學形式明確、連貫和可概括;而藝術則體現(xiàn)在實踐中,教師通過情境化的個人反應和能力,直觀和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教學方法和策略;工藝是對技能和實踐指令的掌握,是關于實踐和將知識付諸實踐的知識。

      2.創(chuàng)新教學法群組

      教學法是一種動態(tài)互動,在不同教育理論和獨立的課堂教學實踐之間具有特殊操作性。OECD提出,教學法是理論模型和離散實踐的連續(xù)統(tǒng)一體。連續(xù)統(tǒng)一體的一端顯示了高度分散的良好實踐,還沒有組織或簡化為連貫教學法。另一端是遠離課堂的廣泛而抽象的理論。教學法處于寬泛的教學原則和具體的教學實踐之間的中間地帶,比一端的理論模型更具實際導向性,同時產(chǎn)生的洞察力比另一端的離散實踐更容易推廣。教學法之間并非相互獨立,而是可以互相結(jié)合以進一步彼此強化。因此,OECD提出的創(chuàng)新教學法并不是將總結(jié)的教學方法羅列出來,而是編制創(chuàng)新教學法群組。

      OECD提出的創(chuàng)新教學法群組不僅各有側(cè)重,還具有一些共同的關鍵特征。例如,都非常注重學習者的參與和協(xié)作;注重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并以與學習者相關的內(nèi)容為基礎;都可以利用數(shù)字技術的潛力。正是存在這些共同點,教學法群組還可以以不同方式組織和組合,超越只關注支離破碎的特定教學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校調(diào)整、適應、混合和更新創(chuàng)新教學群組的創(chuàng)造性。

      三、六種創(chuàng)新教學法群組

      目前有數(shù)百種創(chuàng)新方法和有前景的新實踐,創(chuàng)新教學法群組提供了包含理論與實踐的創(chuàng)新教學法地圖,以幫助教師自主創(chuàng)新。OECD通過閱讀國際報告、期刊庫(如ERIC)和專業(yè)期刊,聽取專家意見,搜集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法實踐的學校集群的反饋信息,以確定創(chuàng)新教學法群組。創(chuàng)新教學法群組的整合過程通過迭代完成。首先,審查教學創(chuàng)新的期刊和報告,確定每個群組中教學和學習的理論模型;其次,討論與該群組一致的主要實踐;最后,提出教學法以將這兩個層面結(jié)合在一起。經(jīng)過不斷迭代,OECD確定了混合式學習、游戲化教學、計算思維、體驗式學習、具身學習、多元讀寫和研討式教學六大創(chuàng)新教學法群組。

      (一)混合式學習

      作為塑造教育環(huán)境的全球主要趨勢之一,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在高等教育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混合式學習力求使用新技術以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教學和直接指導,其目的是優(yōu)化面對面交流?;旌鲜綄W習的理念在于計算機可以通過個性化的、高度規(guī)劃且結(jié)構化的技能為學習者提供直接指導。當計算機提供相關信息時,教師無需再進行常規(guī)實踐,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講授概念應用,采用更具互動性和復雜的課堂活動,或者進行一對一教學。

      根據(jù)在線教學和面對面學習發(fā)生的方式,混合式學習主要有三種形式:翻轉(zhuǎn)課堂,基于實驗室的混合學習模式,課堂中的混合式學習。

      混合式學習面臨很多挑戰(zhàn),如學生不夠獨立、任務或概念較為復雜等。教師可通過設計與學習者要應用的技能和知識直接相關的活動,將整個過程分解成線性的程序,解決這一挑戰(zhàn)。此外,以下三個條件對實施和支持混合式學習非常重要。一是整合技術的學科內(nèi)容;二是合適的基礎設施和軟件設計;三是時間和教學法。翻轉(zhuǎn)教學與學習要深刻反思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角色,尤其要合理調(diào)整面對面教學。

      (二)游戲化教學

      OECD將“游戲化(gamification)教學”定義為“把游戲的教學機制遷移到正式學習中”,即關注游戲的潛在優(yōu)勢,并將其應用到正式學習情境中?!坝螒蚧虒W”認為之所以游戲能夠吸引學生興趣并促進學習,主要是因為有兩類教學要素:機制要素(如及時反饋、徽章和目標、參與度、漸進性挑戰(zhàn))和情感要素(如故事和身份、合作與競爭)。以下四種教學法以“游戲化教學”為核心:通過講故事學習、學習評估、問題解決、體驗式學習。講故事提供了一種吸引學習者的方式,使其沉浸其中,并鼓勵個性化的思考[6]。學習評估可以在學習者被告知進度時進行交互、做出回應,學習者和教師能經(jīng)常校正問題并監(jiān)測學習目標的達標程度,不斷的反饋是實現(xiàn)心流狀態(tài)(a state of flow)的關鍵[7],即學習者全身關注于任務本身,且不覺得太無聊、輕松、緊張或激動。

      如果游戲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在于它能吸引學生,那么游戲的教育價值就要將游戲體驗、學習原則和相關內(nèi)容相結(jié)合。游戲的機制要素和情感要素直接或間接地融入到教學與課程設計中,遵循最小嵌入集成的連續(xù)體(如特殊獎章、敘事中包含的直接目標感、角色扮演)以達成對游戲(電子游戲、教育游戲)的教育應用。當今大多數(shù)針對“游戲化教學”的爭論是游戲難以為學校教育的教學法提供教育幫助[8]。因此,“游戲化教學”的主要挑戰(zhàn)是改變課堂教學實踐,使?jié)撛诘摹坝螒蚪虒W法”和正式教學法建立關聯(lián)(見表1)。

      (三)計算思維

      計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CT)與數(shù)學、科學、數(shù)字素養(yǎng)相交叉,提供了一種綜合性的科學方法,將語言(編碼)、加工(問題解決)、工具(編程)、實驗和“從做中學”整合起來。計算思維是通過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方式看待問題,然后使用計算機解決問題。其中包括許多獨立的技術,如近似解、并行處理、模型校驗、調(diào)試、檢索技術?;疽匕ㄟ壿嬐评?、分解、算法、抽象和模式。邏輯推理是分析、預測和推斷結(jié)果;分解是把大的、復雜的問題分解成許多小問題;算法是辨別、描述路徑,創(chuàng)造分步驟的教學;抽象則抓住問題的關鍵結(jié)構,并移除不必要的細節(jié);模式需要識別并使用常見方案解決常見問題。[9]

      計算思維是21世紀的主要技能之一,2015年參與調(diào)查的所有歐盟國家已經(jīng)或計劃將編程納入國家課程[10]。計算思維可以作為一門獨立學科,以計算思維相關技能的掌握為基礎(如高等教育在特定的編程中學習編碼),也可以在沒有電腦、編程的情況下嵌入課程。

      (四)體驗式學習

      體驗式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始于積極的體驗、探究和反思。當學習者遇到復雜問題和不確定問題時,體驗式學習通過對證據(jù)和探究的關注把學習者和所學事實聯(lián)系起來。以體驗式學習為基礎的活動具有以下6個特征:內(nèi)容和過程的混合;減少教師指導;在有意義的任務中,注重智力和情感的投入;建立任務、大環(huán)境和關系之間的聯(lián)系;確保學生從經(jīng)驗中獲得獨特見解;為學生跳出個人舒適區(qū)提供空間。艾麗斯·科爾布(Alice Kolb)和大衛(wèi)·科爾布(David Kolb)提出,體驗式學習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具體體驗、反思性觀察、抽象概念和積極實驗。[11]

      創(chuàng)新教學法,如基于探究的學習,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從做中學、戶外學習、服務學習都以體驗式學習為基礎或相互交織。體驗式學習既不是一個簡單的探索過程,也不只是為了將科學認識論作為教學法的基礎。體驗式學習是一種規(guī)劃良好的學習過程,以有意義的經(jīng)驗為基礎,包括具有協(xié)作性、反思性的學習活動。

      (五)具身學習

      具身學習(embodied learning)關注學習中涉及的非心理因素,注重身體和感覺的重要性。具身學習的核心思想是:學生身體力行地學習比坐在課桌或電腦前的學習更投入。大腦固然重要,但不是行為和認知的唯一來源,情境認知強調(diào)要把身體、情感、社交納入學習環(huán)境中[12]。具體化(embodiment)與生動的經(jīng)歷相連接,這是在環(huán)境中感官參與的結(jié)果,即認知在個人和環(huán)境的不斷反饋中形成。

      盡管體驗式學習和具身學習都強調(diào)互動、實驗、為學生提供全面學習體驗的重要性,在具身學習中,焦點從認知轉(zhuǎn)向情感、身體和創(chuàng)造性。圍繞學生的積極角色開展的活動(如模擬和角色扮演),也是具身學習的形式,其中情感起著重要作用。具身學習特別適合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敏感性、多重觀點、冒險和隱喻思維,以及促進學習者成就的其他元認知和執(zhí)行技能。

      (六)多元讀寫和研討式教學

      讀寫能力是學生學習的核心,因為這是知識傳遞、表達、商討、應用的接口。多元讀寫能力于1996年首次提出,它超越了讀寫能力,是理解書面文本的能力,并關注讀寫能力在文化多樣性情境中的多種形式以及溝通中的技術和多媒體。多元讀寫的教學法原則包括情景操練、明確指導、批判性框定、改造式操練。

      多元讀寫和研討式教學(multiliteracies and discussion-based teaching)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批判能力。在文化多樣性和無處不在的技術背景下,多元讀寫和研討式教學法承認多元文化,批判性讀寫將知識置于政治、文化和作者語境中,而討論可用來質(zhì)疑他人想法和擺脫語言霸權。

      四、思考與討論

      (一)創(chuàng)新教學法建立在已有的學習科學研究基礎之上,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自然學習傾向

      2010年OECD在《學習的本質(zhì)——用研究激發(fā)實踐》(The Nature of Learning: Using Research to Inspire Practice)中提出學習的7個原則,以指導21世紀學習環(huán)境的開發(fā)。具體包括: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的社會性,情緒是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認識到個體差異,使所有學生竭盡所能,學習評估,建立橫向連接。OECD的出發(fā)點和首要問題很簡單:教學法中的學習原則[13]是什么?通過建立對教學法的更精確理解,發(fā)揮教師作為創(chuàng)造性專業(yè)人員的作用,以確定和描述新的教學方法,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教師在設計學習環(huán)境時將7個原則付諸實踐。創(chuàng)新教學法群組有意識地從基于這些學習原則的實踐集群出發(fā),因為它們接近合作學習。例如,任何學習的設計必須設置一定的學習目標。學習的社會性質(zhì)通過教學方法得到明確解決[14]。同樣,6個教學集群中的體驗式學習是與合作學習最直接相關的方法之一。

      改善21世紀技能教學和學習者參與的關鍵杠桿在于教學法與學習者的自然學習傾向(玩耍、創(chuàng)造、表達、協(xié)作和發(fā)現(xiàn))相匹配。OECD《教師是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師——創(chuàng)新教學法的重要性》(Teachers as Designers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ve Pedagogies)報告中確定和描述的所有創(chuàng)新方法都利用了一種或多種上述自然學習傾向。此外,這些自然學習傾向與促進科學方法、創(chuàng)造力和合作密切相關。促進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法的一種有前途的方法是解決課堂的當前挑戰(zhàn)(如社交媒體和環(huán)境風險)。這可能會使這些自然學習傾向得以蓬勃發(fā)展。

      (二)創(chuàng)新教學法在學習內(nèi)容上體現(xiàn)了既跨學科又與特定的學習目標相結(jié)合的特點

      教學法受到內(nèi)容領域的影響,而內(nèi)容領域又被信仰和教學傳統(tǒng)所滲透,這些傳統(tǒng)在每個領域都強加了教學法的特定觀點。創(chuàng)新的教學法可能會尋求培養(yǎng)本質(zhì)上具有交叉性的新內(nèi)容和技能,因此有必要找到一個不具體的教學空間。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和學校必須了解內(nèi)容領域組織教學設計的方式,以及如何更好地連接和組合這些領域,以使創(chuàng)新更有效。

      例如,多元或批判性讀寫和計算思維與學科領域或技能密切相關,但代表了更廣泛構建教學和學習的創(chuàng)新方法。體驗式學習是其中一個集群,其從藝術、設計和體育的重要性出發(fā),為這些領域供了整體教學和學習的特定方式,并有潛力實現(xiàn)特定的學習目標。

      (三)21世紀技能評估框架對于理解和傳播創(chuàng)新教學法是必要的,仍待進一步研究

      系統(tǒng)需要繼續(xù)識別創(chuàng)新實踐,教師和學校領導需要更好地了解其有效性和影響。需要基于新技術和非傳統(tǒng)心理測量模型的新評估框架,其范圍足以捕獲21世紀的技能和其他非學術成果。

      OECD利用5C框架,即組合、鑒賞、內(nèi)容、情境、改變(The Five Cs Framework,Combinations,Connoisseureship,Content,Context,Change)的不同維度來描述和分析創(chuàng)新教學法群組,其中改變主要關注課堂層面及即時的周圍環(huán)境。改變的概念是學習,教師需要“腳手架”來提高他們的教學法知識水平并成功地接納創(chuàng)新。教師和學校需要穩(wěn)定地在實踐和教學知識中融入創(chuàng)新。在個人層面上,教師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有價值的研究性產(chǎn)出的形式報告自己的經(jīng)驗。在系統(tǒng)層面,創(chuàng)新教學法的持續(xù)改進應基于對其優(yōu)勢和劣勢的有效評估。了解創(chuàng)新教學法如何運作,以及在何種條件下是政策、研究和實踐的優(yōu)先事項。

      參考文獻:

      [1]FULLAN M, LANGWORTHY M. A Rich Seam-How New Pedagogies Find Deep Learning[EB/OL].http://michaelfullan.ca/wp-content/uploads/2014/01/3897.Rich_Seam_web.pdf, 2019-11-18.

      [2]ANANIADOU K, CLARO M.21st Century Skills and Competences for New Millennium Learners in OECD Countries[EB/OL]. http://www.oecd.org/officialdocuments/publicdisplaydocumentpdf/?cote=EDU/WKP(2009)20&doclanguage=en, 2019-03-20.

      [3]CORTE E D, VERSCHAFFEL L.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Impact of Primitive Intuitive Models of Operations on Solving Word Problems with A Multiplicative Structure[J].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1996, 6(3):0-242.

      [4]DARLINGHAMMOND L. Evaluating Teacher Effectiveness: How Teacher Performance Assessments Can Measure and Improve Teaching[R].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2010.

      [5]LOUGHRAN J. Pedagogy: Making Sense of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J]. Curriculum Inquiry, 2013, 43(1):118-141.

      [6]SHARPLES M, et al. Innovating Pedagogy 2014:Exploring New Forms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R]. Milton Keynes: The Open University, 2019.

      [7]CSIKSZENTMIHALYI M.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Harper & Row, New York[M].New York:Harper Perennial Modern Classics, 2008:200-229.

      [8]TULLOCH R. Reconceptualising Gamification: Play and Pedagogy[J]. Digital Culture & Education, 2014, 6(4): 317-333

      [9]BERRY M. Computational Thinking in Primary Schools[EB/OL].http://milesberry.net/2014/03computational-thinking-in-primary-school/,2019-04-15.

      [10]European Schoolnet Computing Our Future. Computing Programming and Coding: Priorities, School Curricula and Initiatives across Europe[EB/OL].http://fel.eun.org/documents/10180/14689/Computing+our+future_final.pdf/746e36b1-ela6-4bf1-8105-ea27c0d2bbe0, 2019-03-28.

      [11]KOLB A Y, KOLB D A.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paces: Enhancing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 Education, 2005, 4(2):193-212.

      [12]STEVEN A. Stolz Embodied Learning,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J].2017, 47(5): 474-487.

      [13][14]DUMONT H, ISTANCE D, BENAVIDES F. The Nature of Learning : Using Research to Inspire Practice[EB/OL]. http://dx.doi.org/10.1787/9789264086487-en, 2019-04-20.

      編輯 朱婷婷? ?校對 王亭亭

      猜你喜歡
      教師
      最美教師
      快樂語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大山里的教師
      黃河之聲(2021年5期)2021-05-15 02:31:24
      盡責教師
      幽默大師(2020年11期)2020-12-08 12:01:58
      教師備課“十要”
      教書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20
      教師如何說課
      甘肅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如何破解“教師的煩惱”
      教育家(2018年41期)2018-11-20 11:49:54
      教師贊
      不能容忍這樣的教師
      談教師的有效講解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和林格尔县| 株洲市| 红原县| 巧家县| 南平市| 嘉义市| 余庆县| 南雄市| 新营市| 昌平区| 沙湾县| 阿拉善盟| 阿拉善右旗| 喀什市| 华亭县| 遂昌县| 年辖:市辖区| 海淀区| 全州县| 土默特右旗| 浦江县| 大石桥市| 鄯善县| 自治县| 玉门市| 东山县| 无极县| SHOW| 司法| 昭平县| 葵青区| 泸溪县| 鄱阳县| 定结县| 方山县| 柘荣县| 黄陵县| 泸溪县| 宁武县| 济宁市| 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