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俠
學生說話能力的形成一般都要經(jīng)過“我想說—我能說—我能說得更好?!边@三步進行。因此,必須遵循這條規(guī)律,扎扎實實地抓好說話訓練。教師應該借助教材,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在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說話的生動性,將培養(yǎng)學生說話生動性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部分農村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比較差,很多學生當眾說話畏畏縮縮、木木訥訥。究其原因,乃小學語文教學“重文輕語”所致。而能說會道、能言善辯是現(xiàn)代人的重要標志之一,所以老師和家長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口語訓練。
一、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想說
首先,教師要善于用教材引導學生,激發(fā)興趣。如教材中的口語交際內容《看醫(yī)生》,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穿白大褂,掛上聽診器,讓學生像樣地扮演小醫(yī)生。學生在這樣的語言環(huán)境中,就能很容易地體會到角色心理,揣摩人物心理,發(fā)揮想象。其次,電教手段也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片翱翔的藍天,那春光燦爛的風景畫將引起學生爭先恐后地贊嘆,那生動的多媒體畫面將引導學生編織一個個美麗的故事。那爭先恐后的說話場面在告訴人們:“我想說”。
二、消除顧慮,讓學生能說
(一)在積累中模仿說
編故事,講故事就是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實踐方式。如學生學了《誰的本領大》一課后興趣盎然,老師就可以利用他們的興趣,啟發(fā)想象: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有什么本領?你能不能結合本課的寓意“各人有各人的本領,不能瞧不起別人”,模仿著編一個寓言故事《誰的本領大》。
(二)在教學互動中說
教學實踐顯示,教學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是生生之間、師生間的關系。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友好關系是建立在互相切磋、相互幫助的基礎之上的。教學活動中,通過師生、生生、個體與群體的互動,合作學習,真誠溝通。老師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個眼神,一絲微笑,學生都心領神會。而學生的一舉一動,甚至面部表情的些許變化,老師也能心明如鏡,知之甚深,真可謂心有靈犀一點通。這里的靈犀就是我們的老師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與學生建立起來的相互理解。
生生互動自古就有,不同的時間背景下互動的形式、特點存在有不同之處?;咏虒W模式的直接理論依據(jù)是交際教學法。它強調語言的多種用途和學習的多種目的,強調教學應以人為本,課堂組織應以學生為主,教師的責任是給學生提供交際情境、場合,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自由地表達,交流自己的思想。從這個意義來說,互動不只是傳遞信息的過程,更是理解信息和加工信息的過程。真正的互動信息走向應該是多維的,因此,學生的主體性及主動性、自主性、獨立性就得以充分的發(fā)展。
師生互動,應該建立在師生間相互理解的基礎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看到的是一種多邊交往活動,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指點,學生思考;學生提問,教師回答;共同探討問題,互相交流,互相傾聽、感悟、期待。這些活動的實質,是師生間相互的溝通,實現(xiàn)這種溝通,理解是基礎。有人把理解稱為交往溝通的“生態(tài)條件”,這是不無道理的,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都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也就是說,心靈交融,才能實現(xiàn)交往溝通。
有些學生開始有了說話的興致,但因缺乏說話的勇氣,還是不敢張嘴。針對這種情況,應反復強調,課堂上當眾說話,可以得到鍛煉的機會,還可以互相交流。出現(xiàn)問題可以得到及時糾正,指出在訓練說話的過程中,說得不對,說得不好都是正?,F(xiàn)象,教師和家長絕不批評訓斥、諷刺挖苦。鼓勵的作用是巨大的,學生個個踴躍發(fā)言,無所顧忌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三、指導方法,讓學生能說得更好
教師應該借助教材,采用多種多樣的指導形式。在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說話的生動性,將培養(yǎng)學生說話生動性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指導學生口頭造句時,讓學生注意加上一些修飾詞,培養(yǎng)學生說話的生動性。如用“讀書”這詞造句時,我要求學生用上詞語形容讀書時情緒或環(huán)境。我先給學生說一句,讓學生仿造。通過這樣指導,學生很快造了很多好句。有的說:“小軍在聚精會神讀書?!庇械恼f:“我在寬敞的圖書室讀書?!钡鹊?。要求學生在描述事物時,力求做到生動。語言的材料來自人們的感性認識,而感性認識大多是通過觀察得來的。觀察細致,描述就會清楚生動因為有了課內的訓練,所以大部分學生能較生動地講故事內容。由于多樣的訓練方式,讓學生表現(xiàn)出豐富的創(chuàng)造性。這樣,很好地鍛煉了小學生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愿說敢說,還不等于會說。因此,要有組織地指導學生在實踐中會“說”。比如,每周四下午的說話課,學生可以講一段話、一個故事、一件有趣的事或者是自己所見所聞,也可以老師確定一個主題讓學生上臺大膽地“說”,從而提高學生“說”的能力。
總之,教師“說”是為了達到不需要“說”。在課堂上應讓學生“說”起來,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努力讓更多學生訓練有素,伶牙俐齒。
【作者單位:東海縣房山中心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