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勝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對小學生開展道德教育非常重要。小學教育工作者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謹嚴慎行,言傳身教,對于學生的道德素質的提高進行全方位的影響教育,從而真正切實有效地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德育 特色 內容
我們面向小學生開展道德教育工作,就要關注到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去思考道德標準,讓學生遵守道德行為。充分考慮到這些綜合性的因素,才能使得道德教育工作更加全面和細致,而且最后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道德教育要貫穿到小學生整個小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在智力教育、美育體育、勞動教育等各種具體的教育領域中自然滲透道德教育。因此,道德教育是對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的,這關系到他們將來走向更高一級的學校,將來走向社會,組建自己的家庭,處理各種社會事務的時候的具體表現(xiàn)。當然,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因為這些因素都是相互聯(lián)系和影響的。所以,在小學階段,如何有效地開展道德教育工作呢?
一、圍繞道德教育的主題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育方式
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也都有自己的辦學風格,所以,在道德教育方面也要探所出一條自己學校特色的道路。例如,可以從校本課程入手,逐漸地形成獨具本校特色的道德教育傳統(tǒng)。在課程研發(fā)的時候,需要反復實驗等問題,這些巨大的難題和阻礙的出現(xiàn),都是正常的,但是一旦成型之后,教學就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這也保證了后續(xù)道德教育效果的延續(xù)。
(一)道德教育要真正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
道德教育需要一些專門的課程來進行,同時也特別需要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去學習道德觀念,接受道德教育。因為道德教育的效果本身就不是可以通過傳統(tǒng)的課程模式以及考試的模式來檢驗的,道德教育的效果要有一個較長的時間去檢驗,通過學生的言行表現(xiàn)來進一步地探查學生真正對道德教育的理解,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等是否能夠做到自覺的遵守和實踐。
(二)制定科學有序的德育計劃
在學校道德教育體系的構建中,每一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在道德觀念認識和道德行為習得方面,具體需要達到哪些標準,都要細化成具體的條目,這樣更具有指導性,對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來說,自己在工作中應該承擔大部分責任,這些也都要有明確的分工,保證效果的實現(xiàn),保證道德教育系統(tǒng)化的形成。
(三)形成完善的道德教育評價系統(tǒng)
對于道德教育來說,效果如何,經(jīng)常需要后續(xù)的評價來進行檢驗。一方面,道德教育的效果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來進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定期的調查問卷和個別訪談等形式來完成。作為教學效果評價的實施者,可以由學校的領導來做,也可以聯(lián)系家長來共同完成此項工作。
二、小學階段道德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
明確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在工作中就可以做得更加細致和具體化,避免有所遺漏。而且工作的具體內容對教師以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具體工作,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一)將愛國主義教育扎實地做到實處
愛國主義教育是小學德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通過各種宣傳教育活動以及體驗性的教育活動,讓小學生們對祖國充滿熱愛之情,在內在的深層次的道德情感態(tài)度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每周的升國旗、唱國歌活動以及各種形式的與社會熱點事件相貼合的愛國主義教育,都要按照日程來實施,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將學生的道德文明教育作為日常道德教育的常規(guī)任務來抓
學生的言行表現(xiàn)、操行表現(xiàn)等,都可以貫穿到日常的道德教育活動中來自然地進行。這些除了在課堂上需要教師向學生自然地滲透一些相關的禮儀規(guī)范的講解之外,同時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教育工作者的言傳身教來全方位地進行。
(三)打造良好的校園氛圍,給學生構筑良好的道德環(huán)境
校園的整體風氣情況如何,會對學生的道德品行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作為小學階段的道德教育,要特別重視校園風氣的建設。在校園文化環(huán)境的布置方面要持續(xù)加強,同時也要關注到學生中間所流行的非主流文化及時做出干預。
(四)重視并加強勞動教育
現(xiàn)在很多的小學生對勞動的認識不清晰,他們在家庭當中盡可能地不去參與家務勞動,這從道德教育方面來說,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發(fā)展是不利的。所以,在小學的整個道德教育過程中,要讓小學生承擔一定的勞動,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這對于學生將來良好的發(fā)展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在小學階段是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塑造的關鍵階段,為了保證道德教育的效果,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形成系統(tǒng)的道德教育觀念,要在整個的小學階段將道德教育滲透到課堂以及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要聯(lián)系家庭來有效地開展此項工作。
參考文獻:
[1]吳慧珠.新中國小學德育課程的演變[J].課程·教材·教法,2006,(02).